“解老”不进入历史事件和理性语言环境,等于没跨入“解老”门槛。这方面,《庄子》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认史的古代线索。庄子,名庄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文化家。生活于公元前369--286 年战国年间,上距老子和孔子年代仅仅 200年。到现在为止,由他记述的老子与孔子思想关系的文章,仍然是中国史料中年代最早、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同代学者没有异议。据我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全解与中华精神建设》一书考证:老子本名老阳子,学称子阳或阳子,爵称伯阳和成简公,字来,字称来子或老莱子,老聃则是周文王老儿子季载及其聃季族人继职周王朝司空和聃国君主的官称(至今开封还有“老丘”遗址)。“李耳”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对老子族祖“聃季”二字各去一半“绝其道”的贬义反称,“李耳”的称谓,没有先汉史料依据。庄子书中记述老子与孔子在“单氏取周”时于王城洛邑、于楚国曲仁里、于鲁国南之沛——聃国甫田的八次理性对话,是中华黄金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理性绝辨。正确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思想,是宏扬人类和中华传统精神的主轴所在。笔者依据春秋六书和辞源、辞海用今理会意古理,力排西汉“独尊”文化后对传统文义的扭曲,用现代语言对这八次纲领性的对话解译如下。望专家、学者批评、指证。
在周朝洛邑王城的对话
公元前 521年,周王室单穆公“亲下以谋上”对周景王“铸无射”——“宣布哲人之令德”变法发难以后,晋国派人到王城支持政变、进行假调解。此时,孔子认为他演绎的鲁国君《十二经》理论已经成熟,因此要把它纳入王室经典存档。时间:公元前 518年。
一 、《庄子.天道》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音凡,演绎)《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为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音义通竭)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译 文
孔子要西行把自己著作存入王室经典中,子路出主意。
子路说:“听说王室征藏著作的官员中有老聃君,他被免职后归居此职。先生想藏书,不妨用旧关系找找他。”
孔子说:“好吧。
孔子去洛邑王城见到了老聃君,但老君不同意。于是,孔子便演绎鲁国君《十二经》以说服老君。老君打断了孔子的论述。
老君说:“太繁琐!想听听论述的要点。”
孔子说;“要点在仁义。”
老君说:“请问:你说的仁之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当然是。治人君子不帮助人他的法则不能成功,不讲信义他的法则也不能生存。助人的义,是真正的人性,难道还有别的说法吗?”
老君说:“请问,用什么操作仁义?”
孔子说:“不偏不依便待物和悦,爱已爱人便没有私心。这些,就是仁义的情分。”
老君说:“这意见几乎是结论。你的这个‘兼爱’太迂腐了!所说‘没有私心’的话,也是掩盖自己的隐私。你想要使社会没有传统、失去导向吗?科学天地的日月原来就在那里明亮,天上的星星原来就在那里排列,鸟兽原来就在那里群居,树木原来就在那里耸立。你的立论应该放开这些准则去作为、遵循规律而导向。已经这样做了,又何必力举仁义大旗,既鼓动活人进取又要模仿死人的路径呀!想想你的主张,实在是乱伦了人的本性啊!”
在楚国曲仁里的对话
公元前 516年坚持景王变法的王子朝政权,在单穆公发叛后任老子为“征藏使”,老子被迫随王子朝政权离周去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家工作。他至少在楚国居住八年,直至公元前 505年王子朝在楚国被暗杀后返周。王子朝遇害前,孔子怀着特殊目的去楚,被老子的弟子发现而召见。时间:公元前 505年前。
在周朝洛邑王城的对话
公元前 521年,周王室单穆公“亲下以谋上”对周景王“铸无射”——“宣布哲人之令德”变法发难以后,晋国派人到王城支持政变、进行假调解。此时,孔子认为他演绎的鲁国君《十二经》理论已经成熟,因此要把它纳入王室经典存档。时间:公元前 518年。
一 、《庄子.天道》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音凡,演绎)《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为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音义通竭)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译 文
孔子要西行把自己著作存入王室经典中,子路出主意。
子路说:“听说王室征藏著作的官员中有老聃君,他被免职后归居此职。先生想藏书,不妨用旧关系找找他。”
孔子说:“好吧。
孔子去洛邑王城见到了老聃君,但老君不同意。于是,孔子便演绎鲁国君《十二经》以说服老君。老君打断了孔子的论述。
老君说:“太繁琐!想听听论述的要点。”
孔子说;“要点在仁义。”
老君说:“请问:你说的仁之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当然是。治人君子不帮助人他的法则不能成功,不讲信义他的法则也不能生存。助人的义,是真正的人性,难道还有别的说法吗?”
老君说:“请问,用什么操作仁义?”
孔子说:“不偏不依便待物和悦,爱已爱人便没有私心。这些,就是仁义的情分。”
老君说:“这意见几乎是结论。你的这个‘兼爱’太迂腐了!所说‘没有私心’的话,也是掩盖自己的隐私。你想要使社会没有传统、失去导向吗?科学天地的日月原来就在那里明亮,天上的星星原来就在那里排列,鸟兽原来就在那里群居,树木原来就在那里耸立。你的立论应该放开这些准则去作为、遵循规律而导向。已经这样做了,又何必力举仁义大旗,既鼓动活人进取又要模仿死人的路径呀!想想你的主张,实在是乱伦了人的本性啊!”
在楚国曲仁里的对话
公元前 516年坚持景王变法的王子朝政权,在单穆公发叛后任老子为“征藏使”,老子被迫随王子朝政权离周去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家工作。他至少在楚国居住八年,直至公元前 505年王子朝在楚国被暗杀后返周。王子朝遇害前,孔子怀着特殊目的去楚,被老子的弟子发现而召见。时间:公元前 50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