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路,广东的桥。”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人们,常常念叨的一句话。
那时候广东擅长建桥,山东擅长修路,他们修建的桥梁和道路,都是国内的顶尖水平。
山东的“黄金通道”——济青高速公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济青高速
济青高速高速是山东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93年建成通车。公路横贯山东半岛23个市、县(区),连接济南、淄博、滨州、潍坊、青岛等重要工业城市,沿线城市GDP达3.15万亿元,占全省总和的43%。同时,衔接了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承担了全省近15%的高速公路通行量。1999年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济青高度线路图
济青高速极强的功能性,让它成为山东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巨大。济南至淄博路段时常出现拥堵,经常出现压车两三个小时的情况。原有的双向四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
2016年6月,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由山东高速集团历时4年完成。
项目全长309.172公里,总投资297.96亿元,设计时速120km/h,是山东省第一条不中断交通的“四车道改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也是国内目前一次性改扩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项目。还是全国唯一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
作为山东最强高速,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再次展现山东领先的道路修造技术。
建成通车的济青高速
最宽幅摊铺,创世界纪录
在山东高速的攻关下,采用沥青路面全幅无缝成型技术,成功实现项目主线新老路面一次性无缝拼接,解决了“并机摊铺”造成的路面多横坡、多拱度,雨后积水、车辆变道摇晃等顽疾,行车更加平稳,舒适度更高,创造了同类工程世界纪录。
这次摊铺采用的18.75米大宽度全断面摊铺,也刷新了港珠澳大桥刚刚创造的最宽幅摊铺世界纪录。
济青高速摊铺现场
拜耳法赤泥铺设路基,世界首次
作为铝业大省,山东一直面临赤泥(电解铝副产品)处理难题,赤泥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堆放,更会严重污染环境。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世界上首次用1.33万吨改性拜耳法赤泥,铺设了4.9公里长的路基,为解决山东铝产业污染难题提供了路径。
济青高速的赤泥路基
面对改扩建中大量废弃混凝土、数万吨沥青路面铣刨料、长度642公里的旧波形梁护栏钢材,山东高速联合国内几十家科研机构,完成绿色环保新技术从实验室到道路建设应用的快速跨越。最终,废弃混凝土、旧沥青100%再利用,废旧钢护栏60%再利用,节约了超过200亩土地和十几万吨钢材、砂石、沥青。那些曾经为济青高速“服务”超过20年的建筑材料,得以继续发挥作用。
数字技术赋能,公路长出“智慧大脑”
“边通车、边施工”对交通组织能力有极高挑战。山东高速创新采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每一个路段进行交通安全评估,指导混凝土护栏、移动钢护栏等交通安全标志设置。在施工现场,有不少锥桶安装了物联网芯片,现场的交通动态信息通过锥桶中的芯片实时传递到高德公司的物联网平台,山东高速再把这些路况信息推送给过往司乘人员,起到提醒作用。
BIM技术也被运用到工程中。借助BIM技术的“智慧大脑”,小清河特大桥施工实现了数字可控,解决了6000多束纵、横、竖向预应力钢束与钢筋相互碰撞等问题,工期大幅缩短。
上海悍马作为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的加固材料供应商,也有幸参与到这项创新科技示范工程中。
在第一标段中,公路因长期超负荷运作,需要对路基进行外粘型钢加固和裂缝修复。为了满足济青高速较高的交通荷载要求和50年以上的使用年限,施工方中铁十四局对加固材料进行了2个月的严苛筛选。
悍马灌注胶和灌封胶的品质远超国家标准。不仅拥有最全的质检报告,具备绿色安全、环保无毒的特点,还应用创新技术,使胶水具有低密度和初始粘度,流淌性好的优势,便于施工的同时节约用量,符合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的绿色科技理念,成功中标。
为了让加固施工顺利进行,缩短工期,悍马还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工期十分紧张。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悍马在2个月内完成上百万的出货量,并将货物直送工地,最大限度降低了物流周折,节约了时间。
此外,由于施工方第一次尝试外粘型钢加固工艺,悍马派专员连续3天在现场指导灌注施工流程,确保加固质量。并以专业眼光推荐了高效的灌注设备,加快了施工进度。
悍马指现场导灌注施工
建成通车的济青高速,通行能力达到8-10万辆,从原先的5级服务水平一跃提升为2级,极大节约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据测算,新济青高速公路将满足沿线城市未来10-20年内机动车增长带来的出行需求,为沿线城市的新旧动能转换、招商引资以及经济社会均衡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建成通车的新济青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