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帖吧 关注:39贴子:2,984

古本竹书纪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本竹书纪年·五帝》
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山海经·海内经》注。)
黄帝的儿子昌意以诸侯的身份到弱水畔居住,生下了儿子乾荒,乾荒后来继承了帝位。
帝王之崩曰陟。(《韩昌黎集·黄陵庙碑》)
帝王去世都称作“陟”。
国维案:此昌黎隐括本书之语,非原文如是。
(王国维案:此句是昌黎(韩愈)概括《竹书纪年》的记载,并不是原文。)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太平御览》七十九引《抱朴子》曰:“汲郡中竹书”云云。今《抱朴子》无此文。)
黄帝去世之后,有个名叫左彻的臣子,用木头削成了黄帝的像,率领各国诸侯朝拜事奉。   
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路史·后纪》六。)
黄帝死了七年之后,黄帝的臣子左彻于是立颛顼为帝。
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颛顼生儿子伯鲧,这就是若阳,居住在天穆高原的南面。
帝尧元年丙子。(《隋书·律历志》引,丙作景,避唐讳。《路史·后记》十引,无帝字。)
帝尧元年是丙子年。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正义》引《竹书纪年》)
舜囚禁了尧,并为难丹朱,使丹朱不能见到其父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山海经·海内南经》注。《史记·高祖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五帝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
后稷把帝丹朱放逐到丹水之滨。
命咎陶作刑。(《北堂书钞》十七。)
命令咎陶制作刑法。
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通鉴外纪》一注引《隋巢子》、《汲冢纪年》。《路史·后纪》十二注云《纪年》、《墨子》言“龙生广,夏冰,雨血,地坼及泉,日夜出,昼不见”,与《外纪》所引小异。)
三苗即将灭亡的时候,天下起了血雨,夏天出现了冰,大地开裂深达地下的泉水,黑龙生神庙,每日夜间出动,白日隐藏于神庙之中。


1楼2010-01-28 10:51回复
    胤甲即帝位,十个太阳同时出现,这一年胤甲死去。 
    孔甲 
    昊 
    后昊立三年。(《太平御览》八十二。) 
    后昊在位三年。 
    发 
    后发一名后敬,或曰发。(《太平御览》八十二。《路史·后纪》十三:“帝敬发,一曰惠。”注曰:“见《纪年》。”) 
    后发又叫做后敬,或者称为“发惠”。 
    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北堂书钞》八十二。《后汉书·东夷传》注、《御览》七百八十引均无“再保庸”以下七字,《通鉴外纪》二、《路史·后纪》十三引亦同。《外纪》末句作“献其乐舞”乃改本书句,《路史》仍之。)  
    后发即帝位,元年,在王门接待各方夷族朝见,在上池会见再国之君保雍,各方诸侯国进献舞乐。 
    其子立为桀。(《太平御览》八十二。) 
    后发儿子即位,这就是桀。 
    桀 
    (居斟鄩。)(《水经·巨洋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史记·夏本纪》正义。) 
    桀居住在斟寻。 
    (畎夷入居豳岐之间。)(《后汉书·西羌传》。案《西羌传》三代事多本《汲冢纪年》,而语有增损。) 
    畎夷进入豳、岐之间居住。 
    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太平御览》一百三十五。《艺文类聚》八十三引无末四句,《御览》八十二引无末二句。“后桀伐岷山”,《御览》八十二引作“后桀命扁伐山民,进女于桀二人”,《类聚》引作“岷山庄王女于桀二人”,《御览》八十二引作“山民女于桀二人,桀受二女”,《御览》八十二作“桀爱二人”。“琰”,《御览》引皆作“玉”。“刻其名”,《类聚》及《御览》八十二引皆作“斵其名”,《北堂书钞》二十二亦引“斵苕华”三字。) 
    后桀征伐岷山,岷山向桀进献两个女子,一个叫做琬,一个叫做琰。桀接受了这两个女子,两个女子都没有给桀生下孩子。桀把两个女子的名刻在名为苕华的玉石上,苕玉上刻的是琬,华玉上刻的是琰,而把他的元配妃子末喜氏丢弃在洛邑。末喜氏与商汤的大臣伊尹结交,于是为商国作间谍来颠覆夏朝。 
    筑倾宫,饰瑶台。(《文选·吴都赋》注。《文选·东京赋》注引作“夏桀作琼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太平御览》八十二引“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建筑倾宫,装饰瑶台。 
    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为汤所放。(《太平御览》八百八十。《路史·后纪》十三注引“桀末年社震裂”六字。) 
    夏桀末年,社坛迸裂,这一年夏桀被当汤放逐。 
    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太平御览》八十二。) 
    汤于是灭掉夏朝,桀逃往南巢氏。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太平御览》八十二。《文选·六代论》注引“凡夏自禹至于桀十七王”十字,《史记·夏本纪》集解引末二句,《通鉴外纪》二引“四百七十一年”六字,《路史·后纪》十三注:“《纪年》并穷、寒四百七十二年。”) 
    从禹至桀历十七世,将有王与无王合起来计算,共计四百七十一年。


    4楼2010-01-28 10:52
    回复
      《古本竹书纪年·商》
      汤 
      汤有七名而九征。(《太平御览》八十三。) 
      汤有七个名字而又有九次征伐。
      外丙 
      外丙胜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外丙名胜,居住在亳都。 
      仲壬 
      仲壬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咸有一德》疏、《通鉴外纪》三引《纪年》,《太平御览》八十三引杜《后序》,均作“其卿士伊尹”。) 
      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咸有一德》琉、《通鉴外纪》三。《太平御览》八十三引《汲冢琐语》同,但无“于桐”二字,又“立”下有“四年”二字。) 
      仲壬即帝位,居住在亳都,他的卿士是伊尹。 
      仲壬去世,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地,于是自立为帝。 
      大甲 
      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尚书·成有一德》疏、《通鉴外纪》三。《外纪》“放大甲”作“于大甲”。《文选·豪士赋序》注引“大甲既出自桐杀伊尹”九字。) 
      (十二年陟。)(《史记·鲁世家》索隐:“《纪年》大甲惟得十二年。”) 
      伊尹即帝位。太甲被放逐七年后,从桐地逃出,杀死了伊尹,而立伊尹的儿子伊陟、伊奋,下令恢复他们父亲伊尹的田地宅院,由他们二人平分。 
      十二年,太甲去世。 
      沃丁 
      沃丁绚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沃丁绚即帝位,居住在亳都。 
      小庚 
      小庚辨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小庚辨即帝位,居住在亳都。 
      小甲 
      小中高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小甲高即帝位,居住在亳都。 
      雍己 
      雍己伷即帝位,居住在亳都. 
      雍己伷即位,居亳。(《太平御览》八十三。) 
      大戊 
      仲丁  
      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太平御览》八十三。) 
      征于蓝夷。(《后汉书·东夷传》注、《太平御览》七百八十。) 
      仲丁即帝位,元年,从亳都迁往嚣. 
      征伐蓝夷.
      外壬 
      外壬居嚣。(《太平御览》八十三。) 
      外壬居住在嚣城. 
      河亶甲 
      河亶甲整即位,自器迁于相。(《太平御览》八十三。) 
      征蓝夷,再征班方。(《太平御览》八十三。) 
      河亶甲整即帝位,从嚣城迁往相. 
      征伐蓝夷,又征伐班方. 
      祖乙  
       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太平御览》八十三。《路史·国名纪》丁引“滕”作“胜”。) 
      祖乙滕即帝位,这就是中宗,居住庇地.
      祖辛 
      开甲 
      帝开甲逾即值,居庇。(《太平御览》八十三。) 
      帝开甲逾即位,居住在庇地.
      祖丁 
      祖丁即位,居庇。(《太平御览》八十三。) 
      祖丁即帝位,居住在庇地.
      南庚 
      南庚更自庇迁于奄。(《太平御览》八十三、《路史·国名纪》丁。) 
      南庚更从庇地迁往奄地.
      阳甲 
      阳甲即位,居奄。(《太平御览》八十三。) 
      阳甲即帝位,居住在奄地. 
      盘庚 
      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太平御览》八十三。《水经·洹水注》引无“旬”字,《史记·项羽本纪》索隐、《殷本纪》正义均引作“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尚书·盘庚》疏引“盘庚自奄迁于殷”七字,《路史·国名纪》丁引“旬”下有“即位”二字。) 
      


      5楼2010-01-28 10:52
      回复

        殷代邺南三十里。(《尚书·盘庚》疏。《史记·项羽本纪》索隐引作“南去邺三十里”,《殷本纪》正义引作“南去邺四十里”。) 
        国维案:此七字乃注文。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史记·段本纪》正义。案“七百”朱辑本改作“二百”,又下有“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二十三字,盖误以张守节释《史记》语为《纪年》本文也。) 
        国维案:此亦注文,或张守节隐括本书之语。 
        盘庚旬从奄地迁往北蒙,称作“殷”。 
        殷在邺州南三十里。 (王国维案:这七字是注文。) 
        从盘庚迁至殷都,至纣灭亡,计七百七十三年,再也没有迁过都。( 王国维案:这句话也是注文,或者是张守节概括《竹书纪年》的记载。) 
        小辛 
        小辛颂即位,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小辛颂即帝位,居住在殷都。 
        小乙 
        小乙敛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小乙敛居住在殷都。 
        武丁 
        祖庚 
        祖庚曜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祖庚曜居住在殷都。 
        祖甲 
        帝祖甲载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和甲西征,得一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注。) 
        国维案:“和”“祖”二字形相近,今本《纪年》系之阳甲,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 
        帝祖甲载居住在殷都。 
        和甲西征,获得一座丹山。(王国维案:和、祖二字形相近,《今本纪年》系之阳甲,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 
        冯辛 
        冯辛先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庚丁 
        庚丁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武乙 
        武乙即位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太平御览》八十三。) 
        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后汉书·西羌传》注。《通鉴外纪》二引“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十字。) 
        武乙即帝位,居住在殷都。 
        三十四年,周王季历征伐鬼戎,俘虏了二十个翟王。 
        大丁 
        大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后汉书·西羌传》注。《通鉴外纪》二“周人”作“周公季”。)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太平御览》八十三。) 
        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文选·典引》注引“式乙即位,周王季命为牧师”,与此异。) 
        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 
        十一年,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后汉书·西羌传》注。) 
        文丁杀季历。(《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北堂书钞》四十一引《纪年》云“文丁杀周王”云云。) 
        大丁二年,周人征伐居住在燕京的戎族,周军大败。 
        三年,洹河水一天断流三次。 
        四年,周人征伐居住在余无的戎族,取得了胜利。周王季受命为殷王朝牧师。 
        七年,周人征伐居住在始呼的戎族,取得了胜利。 
        十一年,周人征伐居住在翳的戎族,俘获戎族三个大夫。 
        文丁杀掉了周王季历。 
        帝乙 
        帝乙居殷。(《大平御览》八十三。) 
        二年,周人伐商。(《大平御览》八十三。) 
        帝乙居住在殷都。 
        二年,周人征伐商朝。 
        帝辛 
        帝辛受居殷。(《太平御览》八十三。) 
        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通鉴前编》。《唐书·历志》“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虽不着所出,当本《纪年》。) 
        毕西于丰三十里。(《汉书·刘向传》注。) 
        国维案:此亦注文。 
        殷纣作琼室,立玉门。(《文选·东京赋》注及《吴都赋》注。)  
        天大曀。(《开元占经》一百一引“帝辛受时天大曀”。)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史记·殷本纪》集解。《文选·六代论》注引“殷自成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十四字,《通鉴外纪》二引“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十字。)  
         
        帝辛受居住在殷都。 
        六年,周文王初次在毕地祭祀宗庙。 
        毕地在丰都西三十里。 
        殷纣王建筑琼室,树立玉门。 
        天空昏暗,阴风四起。 
        汤灭亡夏朝传至受,历经二十九王,计四百九十六年。


        6楼2010-01-28 10:52
        回复

          共伯和干王位。(《史记·周本纪》索隐。《庄子·让王篇》释文引作“共伯和即于王位”。) 
          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秋,又大旱。其年周厉王死,宣王立。(《太平御览》八百九十七引《史记》,然《史记》无此文,当出《纪年》。) 
           淮夷入侵掠夺,夷王命令虢仲征讨淮夷,没能取胜。 
           共伯和侵犯王位。 
           共和十四年,天大旱,大火焚烧房屋,伯和篡位自立为王。秋天又大旱,这一年,周厉王死去,宣王即位。 
            
          宣王 
          四年,使秦仲伐西戎,为戎所杀。(《后汉书·西羌传》。) 
          秦无历数,周世陪臣,自秦仲之前,初无年世之纪。(《广弘明集》十一。) 
          国维案:此亦注文。 
          王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后汉书·西羌传》。) 
          三十年,有兔舞镐。(《太平御览》九百七。《初学记》二十九引作“宣王三年有兔舞镐”,《通鉴外纪》三作“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 
          (三十一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后汉书·西羌传》。)  
          三十三年,有马化为狐。(《开元占经》一百十九。《占经》作“周灵王三十三年”,“宣”“灵”形相近,字之误也。《御览》八百八十七、《广韵》四十祃均引“周宣王时马化为狐”,《御览》九百九引“宣王时乌化为狐”’“乌”亦字误。) 
          (三十六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汉书·西羌传》。) 
          (三十八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后汉书·西羌传》。) 
          戎人灭姜侯之邑。(《后汉书·西羌传》。) 
          (三十九年,)王征申戎,破之。(《后汉书·西羌传》。)  
           
           
           四年,宣王命令秦仲征伐西戎,秦仲被西戎杀害。 
           秦国没有年历记载,是周王朝的陪臣。在秦仲以前,没有年历世纪的记载。( 王国维案:这也是注文。) 
           宣王召秦仲儿子庄公,交给他七千士兵,征伐戎族,打败戎人。 
           三十年,在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 
           三十一年,宣王派兵征伐居住在太原的戎族,没有取胜。 
           三十三年,有马变为狐狸。 
           三十六年,宣王征伐条戎、奔戎,王朝军队战败。 
           三十八年,晋人在汾隰打败北戎。 
           戎人毁灭姜侯的城邑。 
           三十九年,宣王征伐申戎,取得胜利。


          9楼2010-01-28 10:53
          回复
            《古本竹书纪年·晋》
            晋 
            殇叔 
            (《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园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纪魏事。”案殇叔在位四年,其园年为周宣王四十四年,其四年为幽王园年,然则《竹书》以晋纪年,当自殇叔四年始。) 
            文侯 
            (园年,周)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后汉书?西羌传》。) 
            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水经?洧水注》。案“同惠”疑“周厉”之讹。又《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联瓒曰:“郑桓公寄奴与财于虢、会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居于郑公之丘,是以为郑。”傅瓒亲校《竹书》,其言又与《洧水注》所引《纪年》略同,盖亦本《纪年》。然臣瓒以伐郐为在幽王既败二年,《水经注》以为晋文侯二年,未知孰是。) 
            (七年,)幽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以为太子。(《太平御览》八十四。《御览》一百四十七引“幽王”下有“八年”二字,《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服”作“盘”。) 
            平王奔西申。(《左传?昭二十六年》疏。) 
            (九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 
            (十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左传?昭二十六年》疏。)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史记?周本纪》)集解。《通鉴外纪》三引《汲冢纪年》“西周二百五十七年”。) 
            二十—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左传?昭二十六年》疏。) 
             元年,周幽王命令伯士征伐居住在六济的戎族,周军战败,伯士战死战场。 
             二年,文侯与惠王之子多父共同征伐郐地,取得胜利。于是居住在郑父之地,国名改称为“郑”,这就是所说的“桓公”。 
             七年,周幽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周平王逃往西申。 
             九年,周幽王十年,九月,桃树、李子树结果。 
             十年,伯盘与幽王都在戏地去世。在这之前,申侯、鲁侯及许文公在申地立平王为周王。周幽王死后,虢公翰又在携地立王子余臣为周王。周朝二王并立。 
             从周武王灭殷,传至周幽王,共计二百五十七年。  
             二十一年,携王被晋文王杀死。 
            昭侯 
            孝侯 
            曲沃庄伯 
            晋庄伯园年,不雨雪。(《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案《史记》无此语,又不以庄伯纪园,当出《纪年》也。) 
            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晋郊。(《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 
            八年,无云而雷。十月,庄伯以曲沃叛。(《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 
            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水经?浍水注》。《水经注》引此条不系年,然首句与上条《御览》所引《史记》同,知在是年,又足证《御览》所引《史记》实《纪年》也。) 
            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水经?浍水注》。) 
            鲁隐公及郑庄公盟于姑蔑。(《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据《后序》在庄伯十二年正月。) 
             晋庄伯元年,没有下雪。 
             二年,翟人侵伐翼地,兵临晋国城郊。 
             八年,天空无云却产生雷鸣。十月,庄伯凭借曲沃反叛。 
            


            10楼2010-01-28 11:42
            回复
               庄伯凭借曲沃反叛,侵伐翼地,公子万率兵救翼,荀叔轸追击庄伯军,追至家谷。 
               十二年,翼侯焚烧了曲沃的庄稼返回翼地。这就是文公。 
               鲁隐公与邾庄公在姑蔑举行盟誓。 
              武公 
              晋武公园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水经?河水注》。) 
              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水经?涑水注》。) 
              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出奔魏。(《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 
              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 
              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注引作“九年戎人逆之郏”。) 
              (十三年,)楚及巴灭邓。(《路史?国名纪》戊引“桓王十七年”云云。) 
              (二十三年,)齐襄公灭纪郱、鄑、郚。(《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 
              二十九年,齐人歼于遂。(《唐书?刘贶传》。) 
              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水经?汾水注》、《汉书?地理志》注。《文选?北征赋》注引“荀”作“郇”,“原氏黯”作“原点”。) 
               晋武公元年,晋国拥有一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芮人侵掠京地,荀人董伯全都反叛。 
               翼侯征伐曲沃,大获全胜,武公向翼侯求和,达到桐庭后返回。 
               七年,芮伯万的母亲芮姜驱逐芮伯万,芮伯万出逃去魏国。 
               八年,周王室的军队、虢国的军队包围魏国,俘虏芮伯万后东去。 
               九年,戎人在郊邑迎接芮伯万。 
               十三年,楚国及巴国征伐邓国。  
               二十二年,齐襄公攻破纪国的并阝、晋阝、吾阝三座城邑。 
               三十九年,齐人杀尽了遂国人。 
               武公消灭荀国,把荀国土地赏赐给大夫原氏黯,原氏黯就是后来的荀叔。 
               
              献公 
              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为蜮射人。(《开园占经》一百二十、《太平御览》九百五十。) 
              (十七年,)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泽洞。(《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后序》云“洞”当为“泂”。) 
              郑弃其师。(《唐书?刘贶传》。) 
              十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注。《春秋后序》引“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十一字,“下阳”《路史》注作“夏阳”。) 
              (二—十一年,)重耳出奔。(《史通?疑古篇》。) 
              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晋。周有白兔舞于市。(《水经?涑水注》。) 
               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住在郑地。郑人进入王府,很多人掠取了王府的宝玉。宝玉变成能含沙射人的蜮,射人。 
               十七年,卫懿公与赤狄在泽洞交战。 
               郑国抛弃了他的军队。 
               十九年,献公会合虞国军队征伐虢国,攻破下阳,虢公逃往卫国。献公命令把虢国都城作为瑕父吕甥的封邑。 
               二十一年,重耳出逃。 
               二十五年,正月,狄人侵伐晋国,有白兔在周的街上跳跃舞蹈。 
              惠公 
              晋惠公二年,雨金。(《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 
              秦穆公(十二年。)取灵丘。(《古文苑》注一引王顺伯《诅楚文跋》。) 
              六年,秦穆公涉河伐晋。(《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 
              惠公见获。(《史通?疑古篇》。) 
              (十一月,)陨石于宋五。(《史通?惑经篇》。) 
              


              11楼2010-01-28 11:42
              回复

                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水经?河水注》。)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退舍,次于郇,盟于军。(《水经?涑水注》。) 
                 晋惠公二年,天下黄金雨。 
                 秦穆公十一年占领灵邱。 
                 六年,秦穆公越过黄河攻打晋国。 
                 惠公被秦军俘虏。 
                 十一年,从天上掉下五块陨石落在宋国。 
                 十五年,秦穆公率领军队护送公子重耳。从河曲渡过黄河,包围令狐、桑泉、臼衰,令狐、桑泉、臼衰都向秦军投降。狐毛与先轸抵御秦军,达到庐柳,上报说秦穆公派公子絷来晋军陈述利害,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地。秦、晋两国在军中订立了盟约。 
                文公 
                (五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文公城荀。(《汉书?地理志》注。《文选?北征赋》注引作“郇”。) 
                 五年,周襄王在河阳会见各国诸侯。 
                 文公在荀地长城。 
                襄公 
                晋襄公六年,洛绝于◆[氵向]。(《水经?洛水注》。) 
                晋襄公六年,洛水在[氵向]绝流。 
                灵公 
                成公 
                景公  
                (十一年,)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十一年,齐国国佐来进献玉磬、纪公之甗。 
                厉公 
                悼公 
                平公 
                昭公 
                晋昭公园年,河水赤于龙门三里。(《水经?河水注》。) 
                六年十二月,桃杏华。(《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 
                 晋昭公元年,黄河水从龙门起有三里变成红色。 
                 六年十二月,桃树、杏树开花。 
                顷公 
                定公 
                晋定公六年,汉不见于天。(《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五。) 
                十八年,青虹见。(《太平御览》十四。) 
                淇绝于旧卫。(《水经?淇水注》。) 
                (燕简公卒,次孝公立。)(《史记?燕世家》索隐:“王邵案《纪年》,筒公后次孝公,无献公。”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简公卒在是年。) 
                二十年,洛绝于周。(《水经?洛水注》。) 
                二十五年,西山女子化为丈夫,与之妻,能生子。其年,郑一女而生四十人。(《开园占经》一百十三。) 
                三十——年,城顿丘。(《水经?淇水注》。) 
                (三十五年,)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水经?获水注》。) 
                 晋定公六年,天空中看不见天河。 
                 十八年,出现彩虹。 
                 淇水在旧卫绝流。 
                 二十年,洛水在周约流。 
                 二十五年,西山有一个女子变成男人,给他娶妻,能生孩子。这一年郑国有一个女子生四十个孩子。 
                 三十一年,筑顿邱城。 
                 三十五年,宋国在丹水上杀死了大夫皇瑗。 
                出公 
                晋出公五年,浍绝于梁。(《水经?浍水注》。) 
                丹水三日绝不流。(《水经?沁水注》。) 
                六年,齐、郑伐卫。(《水经?济水注》。) 
                荀瑶城宅阳。(《水经?济水注》。) 
                宅阳一名北宅。(《史记?穰侯列传》正义。) 
                国维案:此亦注文。 
                十年十一月,于粤子句践卒,是为菼执,次鹿郢立。(《史记?越世家》索隐。) 
                卫悼公卒于越。(《史记?卫康叔世家》“悼公五年本”,索隐引《纪年》云:“四年卒于越。”据《左氏?哀二十六年传》,悼公四年,当晋出公十年。) 
                


                12楼2010-01-28 11:42
                回复

                  十二年,河绝于扈。(《水经?河水注》。) 
                  十三年,智伯瑶城高梁。(《水经?汾水注》。) 
                  (十六年,于粤子鹿郢卒,次不寿立。)(《史记?越世家》索隐引《纪年》“鹿郢立六年卒”。) 
                  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水经?巨马水注》、《初学记》八、《太平御览》六十四。) 
                  十九年,晋韩庞取卢氏城。(《水经?洛木注》。) 
                  (燕孝公卒,次成侯载立。)(《史记?燕世家》:“孝公十二年,韩、赵、魏灭智伯,十五年,孝公卒。”索隐曰:“《纪年》智伯灭在成公三年。”又曰:“案《纪年》成侯名载。”今据此补。) 
                  (二十二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尽并其地。)(《史记?晋世家》:“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尽并其地。”索隐:“如《纪年》之说,乃出公二十二年事。”今据补。) 
                  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史记?晋世家》素隐。) 
                   晋出公五年,浍水在梁国绝流。 
                   丹水断流三天,河水不流。 
                   六年,齐国、郑国征伐卫国。 
                   荀瑶筑宅阳城。 
                   宅阳又叫做“北宅”。 (王国维案:这句也是注文。) 
                   十年十一月,越王勾践去世,号为菼执,依次王子鹿郢即位为越王。 
                   卫悼公在越国去世。 
                   十二年,黄河在扈绝流。 
                   十三年,智伯瑶筑高梁城。 
                   十六年,越王鹿郢去世,王子不寿即位。 
                   荀瑶征伐中山国,攻占穷鱼的山地。 
                   十九年,韩庞攻占庐氏城。 
                   燕孝公去世,成侯载即位。 
                   二十二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杀死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全部土地。 
                   二十三年,出公逃往楚国,于是立昭公的孙子为王,这就是敬公。 
                  敬公 
                  (三年,)于粤子不寿(立十年。)见杀,是谓盲姑,次朱句立。(《史记?越世家》索隐。) 
                  六年,魏文侯初立。(《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敬公十八年,魏文侯初立。”案《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文侯五十年卒,武侯二十六年卒,由武侯卒年上推之,则文侯初立当在敬公六年,《索隐》作十八年,“十八”二字乃“六”字误离为二也。) 
                  (十一年,)田庄子卒。(《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齐宣公十二年田庄子卒。”案宣公十二年当晋敬十一年。) 
                  (十二年,)田悼子立。(《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燕成公(十六年。)卒,燕文公立。(《史记?晋世家》索隐。) 
                   三年,越王不寿(在位十年)被杀,这就是所说的盲姑,依次朱勾即位。 
                   六年,魏文侯刚即位。 
                   十一年,田庄子去世。 
                   十二年,田悼子即位。 
                   燕成公(十六年)去世,燕文公即位。 
                  幽公 
                  幽公三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取葭密,遂城之。(《水经?济水注)。《太平寰宇记》曹州乘氏县下引作“幽公十三年”。) 
                  七年,大旱,地长生盐。(《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六。) 
                  九年,丹水出,相反击。(《水经?沁水注》。) 
                  十年九月,桃杏实。(《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 
                  十二年,无云而雷。(《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 
                  (十四年,)于粤子朱句(二十四年。)灭滕。(《史记?越世家》索隐。) 
                  燕文公(二十四年。)卒,简公立。(《史记?燕世家》索隐。) 
                  


                  13楼2010-01-28 11:42
                  回复
                    (十五年,)于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史记?越世家》索隐。)以郯子鸪归。 
                    (《水经?沂水注》。《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四年,于越子朱句伐郯,以郯子鸪归”,系年与《索隐》不合。) 
                    (秦灵公卒。)(《史记?秦始皇本纪》“肃灵公”,索隐曰:“《纪年》及《系本》无“肃”字,立十年。”) 
                    (十七年,)于粤子朱句(三十七年。)卒。(《史记?越世家》索隐。) 
                    十八年,晋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史记?晋世家》索隐。) 
                     幽公三年,鲁国季孙在楚邱会见晋幽公,攻占葭密,理是筑城。 
                     七年,天大旱,田地产生盐碱。 
                     九年,丹水泛滥,波涛相互冲击。 
                     十年九月,桃树、杏树结果。 
                     十二年,天空无云却响起雷声。 
                     十四年,越王灭亡滕国。 
                     燕文公(二十四年)去世,简公即位。 
                     十五年,越王朱勾灭亡郯国,俘虏郯王鸪归国。 
                     秦灵公去世。 
                     十七年,越王朱勾去世。 
                     十八年,晋幽公夫人秦嬴在寝宫杀害幽公。 
                    烈公 
                    晋烈公园年,赵简子城泫氏。(《水经?沁水注》。) 
                    韩武子都平阳。(《水经?汾水注》。) 
                    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水经?丹水注)、《路史?国名纪》己。) 
                    四年,赵城平邑。(《水经?河水注》、<初学记》八。) 
                    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水经?河水注》。) 
                    国维案:田居思即《战国策》之田期思,《史记?田敬仲世家》之田臣思。(巨思之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作田期,《史记?田敬仲世家》引《纪年》谓之徐州子期。而据《济水注》,“齐田期伐我东鄙”在惠成王十七年,距此凡五十三年,且此时三家尚未分晋,赵不得有邯郸之称,疑《河水注》所引“晋烈公五年”或有误字也。 
                    (六年,)秦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史记?秦本纪》索隐。) 
                    (九年,)三晋命邑为诸侯。(《史记?燕世家》索隐。) 
                    十年,齐田肦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水经?河水注》。) 
                    十一年,田悼子卒,(次田和立。)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水经?瓠子水注》、《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五字,“次田和立”四字亦据索隐补。) 
                    十二月,齐宣公薨。(《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入长城。(《水经?汶水注》。) 
                    景子名虔。(《史记?韩世家》索隐。) 
                    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非原文。 
                    (十五年,)魏文侯(五十年。)卒。(《史记?魏世家》索隐。) 
                    (十六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十八年,)秦敬公(十二年。)卒。乃立惠公。(《史记?秦本纪》索隐。) 
                    二十二年,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今《史记》无此文,当出《纪年》。) 
                    国维案:《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以晋桓公十九年卒。以武侯卒年推之,则烈公当卒于是年。烈公既卒,明年太子喜出奔,立桓公,后二十年为三家所迁。是当时以桓公为未成君,故《纪年》用晋纪园盖讫烈公。明年桓公园年,即魏武侯之八年,则以魏纪园矣。《御览》引晋烈公二十二年,知《纪年》用晋纪园讫于烈公之卒。《史记》索隐引魏武侯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而无七年以前年数,知《纪年》以魏纪园自武侯八年后始矣。至《魏世家》索隐引武侯园年封公子缓,则惠成王园年之误也。说见后。  
                    


                    14楼2010-01-28 11:42
                    回复
                       
                       晋烈公元年,赵献子筑泫氏城。 
                       韩武子以平阳为都城。 
                       三年,楚人侵伐我南部边境,进入到上洛。 
                       四年,赵国筑平邑城。 
                       五年,田公子居思攻打邯郸,包围平邑。 
                       (王国维案:田居思即《战国策》之田期思,《史记·田敬仲世家》之田臣思。巨思之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作田期,《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谓之徐州子期。而据《济水注》:“齐田期伐我东鄙”,在惠成王十七年,距此凡五十三年。且三家尚未分晋,赵不得有邯郸之称。疑《河水注》所引“晋烈公五年”,或有误字也。) 
                       六年,齐简公(九年)去世,依次敬公即位。 
                       九年,三晋以所据封邑被命为诸侯。 
                       十年,齐国田肦与邯郸(赵国)的韩举交战于平邑,赵国军队战败,齐军俘虏了韩举,夺取了平邑新城。 
                       十一年,田悼子去世,依次田和即位。田布杀大夫公孙孙,公孙会凭借廪邱反叛了赵国。田布包围廪邱,翟角、赵孔屑、韩国军队救援廪邱,与田布在龙泽交战,田布败逃。 
                       十二月,齐宣公去世。 
                       十二年,周威烈王命令韩景子、赵烈子、翟员征伐齐国,进入长城。 
                       景子名叫做虔。 
                       (王国维案:此司马贞据公孙据《纪年》为说,非原文。) 
                       十五年,魏文侯(五十年)去世。 
                       十六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出生。 
                       十八年,秦敬公(十二年)去世,于是惠公即位。 
                       二十二年,国都刮大风,从早晨到中午,天空昏暗。来年,太子喜出逃。 
                       (王国维案:《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以晋桓公十九年卒。”以武侯卒年推之,则烈公当卒于是年。烈公既卒,明年,太子喜出奔,立桓公,后二十年为三家所迁。是当时以桓公为未成君,故《纪年》用晋纪园,盖讫烈公。明年,桓公园年,即魏文侯之八年,则以魏纪园矣。《御览》引晋烈公二十二年,知《纪年》用晋纪园讫于烈公之卒。《史记?索隐》引魏武侯十一年、二十二的、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而无七年以前年数,知《纪年》以魏纪园自武侯八年后始矣。至《魏世家?索隐》引“武侯园年,封公子缓”,则惠成王园年之误也。说见后。)


                      15楼2010-01-28 11:42
                      回复
                        《古本竹书纪年·魏》
                        魏 
                        武侯 
                        武侯十一年,城洛阳及安邑、王垣。(《史记?魏世家》索隐。) 
                        宋悼公(十八年。)卒。(《史记?宋世家》索隐。) 
                        (十七年,)于粤子翳(三十三年。)迁于吴。(《史记?越世家》索隐。) 
                        (十八年,)(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郯立。(《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二十年)(于粤子翳三十六年。)七月,于粤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史记?越世家》索隐。) 
                        (二十一年,)于粤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史记?越世家》索隐。) 
                        齐田午就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国维案:《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郯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又据索隐引《纪年》,齐宣公薨与公孙会之叛同年。而据《水经?瓠子水注》引,则公孙会之叛在晋烈公十一年,宣公于是年卒,则康公园年当为晋烈公十二年,二十二年当为魏武侯八年,此事又后十年,当为梁惠成王二年。然索隐又引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又案《魏世家》索隐引齐幽公之十八年而成王立,幽公或桓公之讹。)则桓公(即田午。)十八年当惠成王十三年,其自立当在是年矣。年代参错,未知孰是。 
                        韩灭郑,哀侯入于郑。(《史记?韩世家》索隐。) 
                        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韩若山立。(《史记?韩世家》索隐。《晋世家》索隐引“晋桓公十五年韩哀侯卒”。) 
                        赵敬侯卒。(《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晋桓公十五年赵敬候卒”。) 
                        二十六年,武侯卒。(《史记?魏世家》索隐。) 
                        燕简公(四十五年。)卒。(《史记?燕世家》索隐。)  
                         武侯十一年,筑洛阳及安邑、王垣城。  
                         宋悼公去世。 
                         十七年,越王翳将都城迁往原来的吴国境内。 
                         十八年,田侯郯即位。 
                         二十年,七月,越国太子诸咎把国君翳杀害。十月,越国人杀死诸咎,越国滑吴的人推立其子错枝为越君。 
                         二十一年,越国大夫寺区平定越国内乱,拥立无余之为越君。 
                         齐田午杀害齐国国君及孺子喜而自立为公。 
                         王国维案:《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郯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又据《索隐》引《纪年》齐宣公薨与公孙会之叛同年,而据《水经?瓠水注》引,则公孙会之叛在晋烈公十一年。宣公于是年卒,则康公园年当为晋烈公十二年。二十二年当为魏武侯十八的。此事又后十年,当为梁惠成王二年。然《索隐》又引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又案《魏世家?索隐》引“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幽公或桓公之讹。)则桓公(即田午)十八年当惠成王十三年,其自立当在是年矣。年代参错,未知孰是。 
                         韩国灭亡郑国,韩哀侯进入郑国。 
                         二十二年,晋桓公将郑作为哀侯的封邑。韩山坚杀其君主哀侯,韩若山即位。 
                         赵敬侯去世。 
                         二十六年,武侯去世。 
                         燕简公(四十五年)去世。
                        梁惠成王 
                        园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水经?浊漳水注》、《史记?晋世家》索隐。) 
                        昼晦。(《开园占经》一百一。) 
                        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而惠成王伐赵围浊阳。(《史记?魏世家》:“初武侯卒也,子莹与公中缓争为太子。”索隐引《纪年》曰:“武侯园年,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而惠成王伐赵围浊阳,七年,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云云。案武侯园年当作惠成王园年,据本文自明。《水经?沁水注》引“梁惠成王园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路史?国名纪》己引同,惟“葵”作“鄈”,索隐引作“蔡”,乃字之误。) 
                        


                        16楼2010-02-01 19:30
                        回复

                          邺师败邯郸之师于平阳。(《水经?浊漳水注》。) 
                          二年,齐田寿帅师伐我,围观,观降。(《水经?河水注》。)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史记?魏世家》集解。) 
                          三年,郑城邢丘。(《水经?河水注》。) 
                          秦子向命为蓝君。(《水经?渭水注》。《太平寰宇记》雍州蓝田县引“惠王命秦子向为蓝田君”,《长安志》引作“梁惠成王命太子向为蓝田君”。) 
                          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水经?河水注》。) 
                          五年,公子景贾帅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水经?济水注》。) 
                          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水经?渠水注》。《汉书?高帝纪》注臣瓒曰:“《汲冢古文》惠王之六年自安邑迁于大梁。”《史记?魏世家》集解、《孟子》正义皆引“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 
                          于粤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史记?越世家》索隐。) 
                          七年,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史记?魏世家》索隐。) 
                          雨碧于郢。(《太平御览》八百九、《广韵》二十二昔、《路史?发挥》一注。) 
                          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半尺。(《太平御览》八百八十。)  
                          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伐邯郸,取肥。(《水经?浊漳水注》。) 
                          雨黍于齐。(《太平御览》八百四十二引“惠成王八年雨黍”七字,又八百七十七引全文作《史记》。) 
                          雨骨于赤髀。(《路史?发挥》一注。) 
                          齐桓公(十一年。)弑其君母。(《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水经?洞涡水注》。) 
                          晋取泫氏。(《太平御览》一百六十三、《太平寰宇记》泽州高平县条、《路史?国名纪》己注。) 
                          王会郑厘侯于巫沙。(《水经?济水注》。) 
                          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水经?渠水注》。) 
                          瑕阳人自秦导岷山青衣水来归。(《水经?青衣水注》。) 
                          十一年,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道。我取轵道,与郑鹿。(《水经?河水注》。) 
                          东周惠公杰薨。(《史记?六国表》集解。) 
                          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水经?济水注》。) 
                          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水经?河水注》。) 
                          郑取屯留、尚子、涅。(《水经?浊漳水注》。《太平寰宇记》潞州长子县下引“郑取屯留、长子”六字。) 
                          十三年,王及郑厘侯盟于巫沙,以释宅阳之围,归厘于郑。(《水经?济水注》。) 
                          齐威王立。(《史记?魏世家》索隐引“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又《田敬仲世家》引“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今据补。) 
                          十四年,鲁共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史记?魏世家》索隐。) 
                          于粤子无颛(八年。)薨,是为菼躅卯。(《史记?越世家》索隐。) 
                          十五年,鲁共侯来朝。(《史记?六国表》集解。) 
                          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史记?六国表》集解。) 
                          遣将龙贾筑阳池以备秦。(《太平寰宇记》郑州原武县下。) 
                          郑筑长城自亥谷以南。(《水经?济水注》:“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曰:梁惠成王十五年筑也。”) 
                          十六年,秦公孙壮帅师伐郑,围焦城,不克。(《水经?渠水注》。) 
                          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氏。(《水经?渠水注》。)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水经?济水注》。)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水经?鲍丘水注》。) 
                          


                          17楼2010-02-01 19:30
                          回复
                             四年,黄河龙门段的河水变红三天。 
                             五年,公子景贾帅军进攻郑国,韩明在阳地作战,我军败逃。 
                             六年,四月甲寅这一天,把都城迁往大梁。 
                             越国寺区的弟弟思杀死越王莽安,立无颛为王。 
                             七年,公子缓到邯郸发动叛乱。 
                             郢地降玉石雨。 
                             地忽然增长十多丈,增高半尺。 
                             八年,惠成王进攻邯郸,占领列人。进攻邯郸,占领肥城。 
                             齐地降黍雨。 
                             赤髀降骨雨。 
                             齐桓公(十一年)杀害齐侯母亲。 
                             九年,把榆次、阳邑交给赵国。  
                             晋攻取泫氏。 
                             梁惠成王在巫沙会见郑厘侯. 
                             十年,引黄河水入圃田,又挖大沟引圃水. 
                             瑕阳人渡过青衣水至岷山至秦国,又从秦国来梁. 
                             十一年,郑厘侯派许息来进献土地,有平邱、首垣诸邑以及郑国的驰道。我国取轵道,把鹿城交给郑国。 
                             东周惠公杰去世。 
                             十二年,龙贾率领军队在西部水淹长垣城外。 
                             郑国攻取屯留、尚子、涅。 
                             十三年,梁惠成王在巫沙与郑厘侯盟誓,以解宅阳之围,把厘地归还郑国。 
                             齐威王即位。 
                             十四年,鲁共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见。 
                             越王无颛(八年)去世,这就是所说的菼躅卯。 
                             十五年,鲁共侯来朝见。 
                             邯郸成侯在安邑会见燕成侯。 
                             派遣大将龙贾修筑阳池城,用来防御秦国。 
                             郑国自亥谷以南修筑长城。 
                             十六年,秦国公孙壮率领军队修整上枳、安陵、山氏城。 
                             赵国进攻卫国,攻取漆富邱,筑城。 
                             齐国军队与燕国军队在泃水交战,齐国军队败逃。 
                             邯郸发生四次白天昏暗的现象,房屋毁坏,很多人死去。 
                             十七年,宋国景善攵、卫国公孙仓会合齐国军队包围我国的襄陵。 
                             齐国田期进攻我国东部边境,在桂林交战,我国军队战败。  
                             东周把高都、利划给郑国。 
                             郑厘侯来到中阳朝见。 
                             有一只鹤在郢城上空翱翔盘旋三周。 
                             十八年,梁惠文王依靠韩国军队在襄陵打败诸侯的军队。 
                             齐侯派遣楚国景舍来求和。 
                             梁惠成王解齐国、宋国的包围。 
                             赵国在桂陵打败魏国。 
                             十九年,晋国攻取玄武、濩泽。 
                             二十年,齐修整大堤作为长城。 
                             二十四年,楚国进攻徐州。 
                             二十五年,绛中地裂,与西边的汾水断绝。 
                             二十六年,在马陵打败韩国。 
                             二十七年,十二月,齐国田肦在马陵打败梁国。 
                             二十八年,穰苴率领军队与郑国也夜在梁赫交战,郑国军队败逃。 
                             二十九年,五月,齐国田肦与宁人进攻我国东部边境,包围平阳。 
                             九月,秦国卫鞅进攻我国西部边境。 
                             赵国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梁惠成王攻打卫鞅军,我国军队战败。 
                             秦孝公在逢泽会见诸侯。 
                             三十年,修整济阳城。 
                             秦把邬地封给卫鞅,将邬孜名为“商”。 
                             三十一年,三月,在外城的北面挖大沟,用来引导圃田的河水。 
                             邳迁往薛,改名为徐州。 
                             三十二年,在岸门与秦国交战。 
                             三十六年。 
                            一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二年,)郑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史记?韩世家》索隐。) 
                            


                            19楼2010-02-01 19:30
                            回复

                              (九年,郑)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五月,梁惠王会威侯于巫沙。十月,郑宣王朝梁。(《史记?韩世家》索隐。) 
                              (十年,)齐田肦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水经?河水注》。) 
                              朱氏右曾曰:此事《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十年,索隐云《纪年》败韩举当韩威王 
                              八年,计相距七十八岁,不应有两田肦、两韩举。考《赵世家》云:“肃侯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肃侯园年当梁惠王二十二年,下逮后园十年,为肃侯之二十五年,盖《赵世家》误“五”为“三”,《水经注》误“惠成后园十年”为“晋烈公十年”也。至《韩世家》以韩举为韩将,则更舛矣。 
                              十一年,(会韩威侯、齐威王于)平阿。(《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索隐曰:“《纪年》当惠王之后园十一年,作平阿。但齐之威、宣二王文舛互不同也。”案韩昭侯《纪年》亦当作韩威侯。) 
                              十三年,会齐威王于甄。(《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婴初封彭城。(《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非本文。 
                              十四年,薛子婴来朝。(《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十五年,齐威王薨。(《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十六年,惠成王卒。(《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一年。 
                               二年,郑昭侯武去世,威侯即位。 
                               九年,郑威侯(七年)与赵国包围襄陵。五月,梁惠王在巫邱会见威侯。十月,郑宣王来梁国朝见。 
                               十年,齐国田肦在平邑与赵国韩举交战,赵国军队败逃,俘虏韩举,攻占平邑、新城。 
                               朱氏右曾曰:“此事《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十年。《索隐》云:‘《纪年》败韩举当韩威王八年’,计相距七十八岁,不应有两田月分,两韩举。考《赵世家》云:‘肃侯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邱。’肃侯园年当梁惠王二十二年,下逮后园十的,为肃侯之二十五年也。至《韩世家》以韩举为将,则更舛矣。 
                               十一年,在平阿会见韩威侯、齐威王。 
                               十三年,在甄地会见齐威王。 
                               四月,齐威王把薛地封给田婴。十月,齐国筑薛城。 
                               始把彭城封给田婴。 (王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不是《竹书纪年》原文。) 
                               十四年,薛子婴来朝见。 
                               十五年,齐威王去世。 
                               十六年,惠成王去世。 
                               今王 
                              (四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水经?济水注》引无年,《史记?赵世家》集解:“徐广曰:《纪年》云魏襄王四年改河阳曰河雍,向曰高平。”据此补。又(秦本纪》集解:“徐广曰:《汲冢纪年》云魏哀王二十四年改宜阳曰河雍,向曰高平。”案《纪年》终于今王二十年,不得有二十四年,“二十”字衍。) 
                              碧阳君之诸御产二龙。(《开园占经》一百十三。) 
                              (五年,)燕子之杀公子平。(《史记?燕世家》索隐。) 
                              齐人禽子之而醢其身。(《史记?燕世家》集解。) 
                              赵立燕公子职。(《史记?六国表》集解。《赵世家》:“赵召燕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集解:“徐广曰:《纪年》亦云尔。”) 
                              六年,秦取我焦。(《路史?国名纪》己。) 
                              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引作周隐王二年。) 
                              


                              20楼2010-02-01 1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