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项针对秦始皇陵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考古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开始进行,工作人员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对这座埋藏在地下的神秘建筑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在秦陵封土下隐藏着一栋“高楼”。
秦始皇帝陵考古队长段清波说,这栋“高楼”分布在秦陵封土下,是一组环绕墓圹周边、上部高出秦代地表30米左右、夯层厚约6至8厘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上窄下宽,内外均呈台阶状;东、西、北墙(南墙尚未勘探)的外侧均为九级台阶;东墙、北墙内侧已发现六级台阶,南墙西墙尚不清楚。
他说:“重要的是,在东、西、北墙的外侧上部台阶上发现了较为广泛的瓦片,瓦片堆积凌乱,靠近顶面的台阶上瓦片较多,中下部台阶上的瓦片也有零星的发现。”此外,还发现了红烧土、木炭以及柱洞的遗迹。
与此同时,杨鸿勋先生也从三十多年搜集有关秦始皇陵的历史文献证据和最新考古证据中,整理出自己关于秦始皇陵的完整观点,并完成了对秦始皇陵的初步的复原设想草图。
“秦始皇陵不是简单的三层台阶的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杨鸿勋说,“只不过后来被项羽的军队和阿房宫一起烧毁了,现在能看到的土堆只不过是当时的建筑遗迹。”
“土木大金字塔”的猜想
杨鸿勋先生在搜集史料时发现,“墓上修建筑”的做法由来已久。在东周列国,各诸侯国都是在墓上建享堂。所谓封土,都是陵上享堂的遗址。秦以后,“汉承秦制”,西汉初期的皇陵封土也是阶梯金字塔状。
所以,从秦朝前、后墓上享堂的发展逻辑,杨鸿勋推断秦始皇创建陵墓时,应该也是按照墓上建享堂的传统制度行事,并且随着他的野心更加发扬光大了。
根据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的结果,杨鸿勋先生初步计算出这座土木结构金字塔的规模:底座的边长是500米的正方形,其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的高度是115米。
对照一直被公认的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底边长230米、占地5.29万平方米,杨鸿勋先生发现,即使放到现在,中华土木大金字塔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堪称世界之最的人类奇迹!
秦始皇陵档案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
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1974年3月,秦兵马俑出土。1974年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
1980年初,地宫南墙出土。1979年到1982年间,封土西侧与北侧的墓道及东侧的五条墓道相继被发现。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
1998年7月对新发现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试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铠甲。
秦始皇陵开掘争议
该不该开掘秦始皇陵在内的帝王陵墓一直存在争议。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占明介绍,早在“文化大革命”前,陕西省发现乾陵地宫陵道并计划开挖,时任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向周总理汇报后,周总理只说了一句:“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1997年国务院下了文件,强调不发掘帝王陵寝。秦陵专家赵化成认为不主张发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过关,很多有机物一出土就遭到毁灭性破坏。
陕西省于2000年提出“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计划,国家文物局坚决否决,强调保护第一,几十年内都不会开挖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