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珂吧 关注:9,013贴子:29,837

入手CU mini+一个月有余,浅谈一下这车的各方面的表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言道——开学季,电动车商笑开怀,上牌黄牛喜滋滋,车管所里赛过年,条条长龙似锦帛
相信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一定有这么一个体会,今年自从疫情复工后,上海的路况呈现出断崖式的恶化,大量周边省市的外牌涌入,导致上下班高峰时段几乎处于无法开车的状态。故此,出于刚需接送小朋友,兼顾来回15km的上下班通勤,还是入手了一辆被自己一贯以来嗤之以鼻的电瓶车,哈哈哈哈……苦笑+摇头
当时选车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已经说服自己骑电瓶车了,那好歹就买辆颜值过得去的吧。可惜今非昔比,新国标的颁布导致市场上很难出现颜值性能均佳的水桶产品,国内“电动自行车”的巅峰之作小牛M1和速珂CU还是成为了历史,厂商们基本都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在政策高压线的约束下,横条竖捡,最终定型在了小牛MQIS以及本文的主角CU mini


IP属地:上海1楼2020-10-20 16:45回复
    防止度娘抽风吃楼,本帖采取段落慢更的方式
    社畜要看老板脸色吃饭,随缘更新,诸位莫怪


    IP属地:上海2楼2020-10-20 16:46
    回复
      催更~


      IP属地:上海3楼2020-10-20 17:05
      回复
        先来说说小牛吧,坦率讲MQIS的正黄色的确有让人一见倾心的吸引力,穿梭于滚滚车流中的独树一帜
        当初在专卖店看到这辆车的时候便一眼相中,几乎就要刷卡(码)走人了,但是发生一些小插曲,所以导致几乎已经点开的支付码又硬生生的缩了回去。原因很简单,产品颜值的确是促进成交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真正能一锤定音的,还在于厂家的经营理念以及经销商对于服务的贯彻。可能出于职业习惯,我个人是非常看重线下门店的购买体验,毕竟动辄60kg的大家伙开回去,出了任何问题还是都要推回来靠门店维修,而门店在销售过程中的一些说辞以及特定表现,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我的消费决策。以下展开将将我个人认为Mqis乃至小牛让我有些介怀的点
        1、基准售价的基础上加收200运费+200服务费,其实这部分费用完全可以打包在终端零售价里面,这种鸡贼的玩法只会让消费者反感。要我说,这种傲慢的毛病就不能惯着,门店还要收运费,那我以后去超市买瓶水是不是还要收我1块钱运费?是不是还要再加2块钱的开瓶费?
        2、进行实用性改装以后,会让整车的颜值有很大程度的滑坡。大家都知道,原厂整车的设计和本田V GO异曲同工,短小精炼的设计语言贯穿“灵动”二字。但是原厂整车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后期加装的话,实用性非常糟糕。电瓶车加装,无非就是尾箱和儿童座椅,如果是同时选择后座椅+后尾箱,那成品画面简直没法看。而如果采用前座椅+后尾箱的方式,小牛原厂并没有U系列的前置座椅,所以改装后的一体感也会存在很多兼容性问题
        3、现今小牛的在售产品,论零件品质与出处,与当时打天下时的M1,M+系列恍如隔世。资本家的镰刀永远是明晃晃的,但打出名气后立马就简配,这种生硬的画风转折让很多人(包括我)唏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初在售的4999小牛M1都市版,好歹是博士电机+松下20A电池;现今价格相仿的Mqis,竟然账面上就能直接减配成国产电机+国产16A电池,都说在上海买房要赶早,赶早连银行利率都能跑赢通胀,难不成如今我买辆电瓶车也要赶早?
        4、上海市售16A版本+60mm窄胎,落地就要换,重复消费。
        就是出于以上几点的考量,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小牛


        IP属地:上海4楼2020-10-20 17:22
        回复
          花开两端各表一枝,再来说说速珂
          我们撇开这一个月的实际使用感受暂且不表,先说说当初如何会看中这个牌子和这款产品的。不得不说,速珂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公司,年轻公司的一贯做派
          优点方面:
          1、前后碟刹,75mm轮胎,20A电池,基本上代步够用,省去落地就换的重复消费
          2、原厂就送的小屁股无论是一体感还是实用度一流,给客户满满的诚意(对的,你们没看错,小屁股是原厂大包装里面就附带的,别被JS再坑了)
          3、线下门店独有的星星标志350W马达(小牛出来罚站,人家速珂把互联网公司特有的鸡贼点子用在惠利消费者,你呢?)
          4、颜值过得去,个人观点:小屁股堪比点睛之笔,前脸不如CU
          缺点方面
          1、小厂附件少,以后如果要改车或者加装,智商税必定不会少交
          2、小厂缺乏产品力全面发力的底气,比方说软件BUG多多少少一直都有
          3、小厂导致对应的百度贴吧也是一如既往的冷清,你看发个帖都没啥人回的……


          IP属地:上海5楼2020-10-20 17:33
          收起回复
            肯定有朋友说了,你这不是厚此薄彼么,说到小牛都是骂的,说到速珂有褒有贬
            嗨,这不是废话么,我作为消费者我都毙了小牛了,在我眼里就是负分**。我又不是恰饭upper,我又不是知乎发帖,不要什么客观中立,在这吧里,我就纯主观


            IP属地:上海6楼2020-10-20 17:36
            回复
              今天先更到这里,8小时工作制,上班发帖,下班全心投入家庭生活


              IP属地:上海7楼2020-10-20 17:46
              回复
                发一张标准侧身照,我看贴吧里提车贴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发过水平视角的侧身照,其实这个角度的车最漂亮。图上第一张的车不是我的,当时也是偶尔路边看到,立刻眼前一亮。第二张加装宝宝椅的是我自己的,这可能是目前市面上融入感最好的一款宝宝椅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20 18:02
                收起回复
                  今天刚入手 真的挺好看的。主要开起来很轻松,明天准备去双流路上牌。lz你是几点去上牌的啊 现在人还多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0-20 19:29
                  收起回复
                    好帖,读起来一气呵成,低调中的奢华。


                    11楼2020-10-20 21:46
                    回复
                      先来聊聊大家关心的点,续航的情况吧
                      48V20A的锂电配置,能跑多少大家心里也都有数,我自己60kg,173cm的身高,等上牌未解锁的那几天里,基本上每个百分点能跑1km,相当不错的续航程度,但是24km/h封顶速度,甚至都跑不过骑共享单车的精壮小伙
                      解锁后,码表上限25km/h,没有小牛那样的硬解通讯线材,小厂就是这点不好,保有量小导致很多第三方破解大神都懒得来理我们。刚破解那会儿,由于需要获得精确的性能数据,我在车头绑了一块专业的佳明骑行码表,内置加速感应器和多协议GPS联动算法,相较于手机的单通道GPS算法要精确许多,以下续航实测仅供参考
                      个人的骑行风格比较佛系,基本上加速G值控制在0.2左右的样子,说人话就是绿灯起步,5秒内加速到30km/h。平时主要骑行工况在市区内环,本人10年老司机,交规的纪律性条件反射已烂熟于心,导致很少借机动车道加速,基本上巡航速度也就28~33km/h之间适当调整,遇上红灯和小区路口提前收油溜车。这样的工况下,基本上每个百分点能支撑0.8km的续航
                      如果是在郊区放开跑,33km/h左右的稳定巡航速度,大概每个百分点能跑0.6km的样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锂电池放电特性所致,电压在后半程会衰减较快,所以我个人感觉(仅仅是凭感觉),当电量下降到40%以下时,每个百分点的耐用程度相较于之前会打8折,所以电量不足的时候就悠着点,放开瞎跑很容易导致里程估算出现较大误差,最后推车收场


                      IP属地:上海12楼2020-10-21 12:27
                      收起回复
                        趁着还有点兴致,随便再把极速和安全骑行的事情一起聊了吧
                        这车到底能跑多快我没测过,讲真,在上海外环内,几乎很少有能让你满把捏半分钟以上的路段,所以偏离实用性的理论极速是没有意义的。这车无论是电机功率上限还是中控的电流限制,导致的cu mini+的舒适加速区间大概在40km/h以内,什么叫舒适加速区间?就是40km/h以内,速度的响应还是比较及时的,基本上油门拧一会儿就有了,40km/h以上,加速度大概每2~3秒+1km/h,已经失去实用操控性了。而且就我自己的切身感受,速度一旦超过35km/h,风噪就会有显著的增强,我戴着正经牌子的摩托车揭面盔都能听到呼呼呼的声音通贯双耳,所以一直对于那些不戴头盔还速度飙的飞快的追风少年的迷之行为,感到非常费解
                        趁热打铁再来谈谈行车安全的事情,我知道这个话题很不待见,无论是这吧还是小牛吧,改装电瓶车永远是热议的话题,肯定有朋友反感我谈这个——本公子辛辛苦苦几万砸下去改成极速能跑80码的性能怪兽,像我这种没有理想的中年男人懂个屁。的确我不太懂全顺瓦片电机,120/70的半热熔胎,也不太懂四活塞对置卡钳,更是对中控和屏显一窍不通,但是我很清楚一件事情。就是机动车出个事情,撇开酒驾毒驾和逃逸这种作死行为,车主如果买了商业险,第三者责任险基本上能兜底。即便是车主抠门,只买了交强险,最高都能赔付第三方20万……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电瓶车呢,出了事情谁来赔?
                        有朋友肯定会拿牛油保,速珂保,各种骑行保来怼我。不好意思,这里涉及到我的专业领域了,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面怼赢我。首先第一,麻烦各位仔细去看看速珂保,最高赔付5万……5万能干嘛?勉强能赔个骨折,而且还是不用进口器械的前提下。肯定有朋友会说你当老子没骨折过啊,老子去年骨折才用掉3000块!没错,3000是除去医保报销以后的个人自费部分。如果是进第三方赔付险,那个人统筹医保是一分不赔的,全部都由第三方保险受理,所以说……很多事情是不算不知道,一算炸飞窝。PS:以上我说的只是最简单的单车事故,如果你不幸撞了人呢,而且撞的是个老头老太呢?家里有几套房够你卖的?
                        另外,很多朋友一定会说,能赔5万也不错了,自己摔伤了至少也有的赔。不好意思,大概率你连这5万都赔不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有一条默认的赔付前提就是,准驾车辆符合国标要求,未私自进行非法改装。所以当你解开限速的那一刻,买过的骑行保险已经成了智商税,更不要说那些改的面目全非的电瓶车了。
                        所以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博弈论,符合国标25码以内→交通事故不严重→赔付金额不大→能赔;不符合国标超速行驶→交通事故严重→赔付金额巨大→不赔。所以,大家开始明白了吧?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和法务顾问,动辄年薪百万,人家真的不是吃干饭的
                        另外我多提一嘴,如果发生人车事故,并且受害者家属请了比较厉害的律师的话,完全可以要求第三方鉴定,超重超速的“电动自行车”一旦被定性为“电动轻型摩托车”的话——兄弟,你这辈子完了,无证驾驶非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导致人身伤害罪,这不是卖房的问题,这辈子真的就完了


                        IP属地:上海13楼2020-10-21 13:59
                        收起回复
                          楼主是怎么解速的,我这边一直说缺货缺货,我就明白解速还要什么货吗


                          IP属地:安徽14楼2020-10-21 17:21
                          收起回复
                            同在魔都,最近也想入手mini,无奈实体店太少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10-21 23:51
                            回复
                              顶贴顶贴,楼主继续哈!


                              IP属地:上海16楼2020-10-22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