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驴子的心目中,大寺就是秦岭的香格里拉,是一块圣地,犹如西藏墨脱在全国驴子心目的地位一样。大寺是一个秦岭深处的山村,在唐朝时期,这里是一个硕大的寺庙,有很多佛塔和其他建筑,后来因战事被破坏,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痕迹,只有当地村民的土房,98%也已经废弃。大寺也是古时关中地区到宁陕县的官道,曾经非常繁华,鼎盛时期山路边还有防护栏,现在还能看到一些石壁上的遗迹。从九十年代起有驴友开始了大寺之旅,此后众多的省内外驴友加入了大寺之旅。“美丽的大寺”、“神秘的大寺”“少女一般的大寺”、“寻找大寺”等等大家对它的形容让更多的驴友对这条线路有了渴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更增加了大寺的神秘色彩。这里山幽谷静,溪水潺潺,鹰击长空,繁华似锦,满谷飘香。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尘世的烦恼一扫而空。沿河而下,道路徘徊曲折,翻山过水,忽而海阔天空,忽而遮天蔽日,穿行其间,乐而无穷。
好长时间没进山了,腿早已痒的不行了,这次我们几个朋友终于有了共同的时间共同的心情,于是我们决定穿越慕名已久的大寺,在感受大寺美的同时去寻找那纯粹的快乐。

迷雾中我们包车到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下车后雾气弥漫能见度很低,由于前期功课没做好,我们几个似乎都分不清方向(事实上具体的线路我们都不清楚),看见几间房子旁的石壁上写有“分水岭”我们才得已确定这就是我们这次穿越的起点分水岭。
整理装备,收拾心情上路了,雾气很大能见度很低我们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只是沿路而上,天色更加昏暗,雾气已将我们打湿了,预报说这几天有大雨,路上我们也在说“让暴风骤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事实上我心里还是期盼着不要下雨。夜色遮掩了迷雾中的一抹绿色,晚上7点雨终究下了起来,在我们被淋湿的时侯终于在路旁找到了一处水源,迅速打水,继续前行。夜色加雾气已看不清脚下的路,只听球球在前面说看见白色的别往上踩,那是水坑,他边走边用手电筒在路旁寻找可以供我们休息的营地,终于在路旁找到了块相对平坦的营地,快速放下背包,在细雨中迅速扎营,疲惫的我们也没心情去相互开玩笑。两顶帐篷搭好之后我们四人围坐在一顶帐篷里,方才开始欢腾起来,喝起小酒,吃起小菜,笑声不断,球球开始在帐篷前厅给我们做萝卜土豆腊肉饭。

夜间狂风夹杂着雨滴肆意的袭击着帐篷,躺在帐篷里的我担心狂风将外帐撕破,加上帐篷底下凹凸不平的营地垫着我,一夜我都没睡踏实。早上细雨依旧,只是风小了些。我们躺在帐篷里开玩笑“雨这么大,算了咱不走了,住在这里等配餐吃完,原路返回,”呵呵 ……”。
吃过早饭后,收拾装备继续上路,一路上都是比较宽敞的泥土路,一点感觉都没有,加上雾气更看不清周围的风景,只是机械的在行走,卫明一路上都一个人在前面狂飙,雾气中时而可以看见他隐约的身影,而是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中午了,我们找了个有水源的地方开始吃午饭,为节省时间中午我们通常都是在煮方便面。饭后我们狂拍了几张照片。

好长时间没进山了,腿早已痒的不行了,这次我们几个朋友终于有了共同的时间共同的心情,于是我们决定穿越慕名已久的大寺,在感受大寺美的同时去寻找那纯粹的快乐。

迷雾中我们包车到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下车后雾气弥漫能见度很低,由于前期功课没做好,我们几个似乎都分不清方向(事实上具体的线路我们都不清楚),看见几间房子旁的石壁上写有“分水岭”我们才得已确定这就是我们这次穿越的起点分水岭。
整理装备,收拾心情上路了,雾气很大能见度很低我们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只是沿路而上,天色更加昏暗,雾气已将我们打湿了,预报说这几天有大雨,路上我们也在说“让暴风骤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事实上我心里还是期盼着不要下雨。夜色遮掩了迷雾中的一抹绿色,晚上7点雨终究下了起来,在我们被淋湿的时侯终于在路旁找到了一处水源,迅速打水,继续前行。夜色加雾气已看不清脚下的路,只听球球在前面说看见白色的别往上踩,那是水坑,他边走边用手电筒在路旁寻找可以供我们休息的营地,终于在路旁找到了块相对平坦的营地,快速放下背包,在细雨中迅速扎营,疲惫的我们也没心情去相互开玩笑。两顶帐篷搭好之后我们四人围坐在一顶帐篷里,方才开始欢腾起来,喝起小酒,吃起小菜,笑声不断,球球开始在帐篷前厅给我们做萝卜土豆腊肉饭。

夜间狂风夹杂着雨滴肆意的袭击着帐篷,躺在帐篷里的我担心狂风将外帐撕破,加上帐篷底下凹凸不平的营地垫着我,一夜我都没睡踏实。早上细雨依旧,只是风小了些。我们躺在帐篷里开玩笑“雨这么大,算了咱不走了,住在这里等配餐吃完,原路返回,”呵呵 ……”。

吃过早饭后,收拾装备继续上路,一路上都是比较宽敞的泥土路,一点感觉都没有,加上雾气更看不清周围的风景,只是机械的在行走,卫明一路上都一个人在前面狂飙,雾气中时而可以看见他隐约的身影,而是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中午了,我们找了个有水源的地方开始吃午饭,为节省时间中午我们通常都是在煮方便面。饭后我们狂拍了几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