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风吧 关注:41贴子:11,557

【牛眼看湘西】“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鬼那神”之五——伟人与名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的内容本来应该在“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鬼那神之一——人”中把有关的图片弄出来的,可自己偷懒,觉得那个楼起得太高,安妮这等懒虫会不耐烦的,所以当时就搁下了。现在再把这些内容起个新的专题贴出来。


1楼2010-01-31 18:18回复
    今天早早地吃了饭,现在在俺丫头的琴声中干活,心情很好。


    2楼2010-01-31 18:19
    回复
      2025-05-26 10:38:38
      广告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他们自称是蚩尤的后代,祖先蚩尤战败于黄帝,就迁居于偏僻的湘西大山里,形成了现在的土家、苗、侗、水等民族。所以,身为土家族人的导游小朱说,“炎黄子孙”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我倒也很能接受这中说法。
      湘西民族众多,山灵水秀,出了很多名人和伟人,也有许多伟人为那里的人和事、物题字。
      我就按照旅游的顺序逐个介绍,否则跳来跳去,挺难受的。


      3楼2010-01-31 18:29
      回复
        这段抗倭历史是土家人的荣耀,在酒坊的入口可以看见这样一副对联。


        5楼2010-01-31 18:50
        回复
          他们是跟着戚大帅(戚继光)抗倭的。
          这副对联之所以挂在酒坊门口,估计是在送别子弟上前线时,奉上自酿的毕兹卡酒(毕兹卡意即土家人),为子弟军壮行。


          6楼2010-01-31 18:53
          回复
            凤凰县城。
            老朱的题字。


            9楼2010-01-31 19:32
            回复
              陈宝箴世家。
              陈宝箴,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好像做过道台。


              10楼2010-01-31 19:40
              回复
                陈宝箴的画像,也可能是照片。拍得很亮,看不清。


                11楼2010-01-31 19:42
                回复
                  2025-05-26 10:32:38
                  广告
                  官帽及帽盒:


                  12楼2010-01-31 19:42
                  回复
                    陈三立的三个儿子陈隆恪、陈寅恪和陈师曾。这是他们在日本留学时拍下的。


                    16楼2010-01-31 19:55
                    回复
                      老大陈师曾(又名陈衡恪),著名画家兼诗人;次子陈隆恪,著名诗人。他们的单独的照片我没拍下。


                      18楼2010-01-31 20:02
                      回复
                        我只拍了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单独的照片。
                        说来也怪,“陈宝箴世家”内的小姑娘讲解员把“恪”念成“确”,我以为她不会念错,毕竟她是专门为这个景点讲解的。可回家后一查字典,发现没有这个读法,看来是当地的语言。


                        19楼2010-01-31 20:10
                        回复
                          再来一位大人物:熊希龄。


                          22楼2010-01-31 20:14
                          回复
                            熊希龄曾任北洋证辅总礼,后在民国初的1912年4月,任唐绍仪内阁的财长;袁世凯组阁时被拉入北洋“第一流人才内阁”,任总礼财总长,后被迫辞职。以后多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


                            23楼2010-01-31 20:24
                            回复
                              2025-05-26 10:26:38
                              广告
                              抗战时期,他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后定居香港,晚年学佛,佛号妙通。


                              24楼2010-01-31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