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当然也有寿命问题。毕竟pe在那里摆着。
这张是我的古董固态,通电时间可以看,累计通电超过1090天了。买来有8年多了吧好像。
pe到了240多次,之前一直当系统盘,加上容量很小,pe当然高一点。
良好率已然有96%,我估计再用8年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实际容量只有50G,有10G还是给你磨损的隐藏空间。
早期的固态都是mmc的,向我这样家用能把固态pe用到240多次pe的我估计也不多,当然你用来搞视频剪辑不算,我这个纯家用,看电影打游戏,这盘之前就是系统盘。
超长通电时间,非常多的pe次数。已然完好如初。
当然古董盘速度就不苛求了,再慢也是固态,仍然秒机械几条街。
个人感受是,大容量固态完全可以用很久,轮换两三台电脑不是什么问题,不是做视频剪辑等工作的话,固态的速度高低对实际使用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由于极快的小文件速度和寻址速度,就是古董级固态也是完全可以应付最新的游戏的读取要求。
最后是关于固态类型的,因为我电脑上3个固态,两个是古董级的,一个60G的一个240G的,这两个mlc颗粒,稍微新的512G的是tlc的。按照现在预估mlc3000次磨损应该用到60G浪费接口那天都用不完,更不用说240G的这个。
tlc的1000次pe我买了2年多才3pe的样子(当游戏盘,没啥pe),就算pe降低一半,也是用到浪费接口了当钥匙扣也用不完pe。
所以个人感觉tlc这个级别的寿命根本不用担心。mlc的完全可以当传家宝。而qlc据说最少也有100次pe,如果按照1T的qlc来算,我这个盘用了6年当系统盘,也就14T不到的写入,qlc也能用到电脑换两次都没问题。
所以不必纠结。
至于速度,我个人感觉除非是用来当工作站或者数据中心,不然3000mb每秒的高端固态和500mb每秒的sata3固态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日常操作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数据带宽需求,游戏也远远到不了这么高。

这张是我的古董固态,通电时间可以看,累计通电超过1090天了。买来有8年多了吧好像。
pe到了240多次,之前一直当系统盘,加上容量很小,pe当然高一点。
良好率已然有96%,我估计再用8年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实际容量只有50G,有10G还是给你磨损的隐藏空间。
早期的固态都是mmc的,向我这样家用能把固态pe用到240多次pe的我估计也不多,当然你用来搞视频剪辑不算,我这个纯家用,看电影打游戏,这盘之前就是系统盘。
超长通电时间,非常多的pe次数。已然完好如初。
当然古董盘速度就不苛求了,再慢也是固态,仍然秒机械几条街。
个人感受是,大容量固态完全可以用很久,轮换两三台电脑不是什么问题,不是做视频剪辑等工作的话,固态的速度高低对实际使用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由于极快的小文件速度和寻址速度,就是古董级固态也是完全可以应付最新的游戏的读取要求。
最后是关于固态类型的,因为我电脑上3个固态,两个是古董级的,一个60G的一个240G的,这两个mlc颗粒,稍微新的512G的是tlc的。按照现在预估mlc3000次磨损应该用到60G浪费接口那天都用不完,更不用说240G的这个。
tlc的1000次pe我买了2年多才3pe的样子(当游戏盘,没啥pe),就算pe降低一半,也是用到浪费接口了当钥匙扣也用不完pe。
所以个人感觉tlc这个级别的寿命根本不用担心。mlc的完全可以当传家宝。而qlc据说最少也有100次pe,如果按照1T的qlc来算,我这个盘用了6年当系统盘,也就14T不到的写入,qlc也能用到电脑换两次都没问题。
所以不必纠结。
至于速度,我个人感觉除非是用来当工作站或者数据中心,不然3000mb每秒的高端固态和500mb每秒的sata3固态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日常操作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数据带宽需求,游戏也远远到不了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