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少年和夏天的故事,一个意大利男孩与美国男人在意大利小城一起度过的美好假期。两人从陌生、排斥、不知所措到彼此勇敢地迈向前去拥抱对方,再到不可阻挡的分离,夏天相识,秋天思念,冬天在世俗准则面前的残酷一击与春天美国男人的婚礼,在一个四季轮回中,少年长大。
影片中随处可见泳池、树林间的湖泊以至阿尔卑斯山上流下的溪水,无处不在的“水”构建了充满夏日气息的自然环境,也拥有着众多隐喻和象征。水通常与生命、情欲相关联,而它循环往复而又生生不息的流动性正契合维特根斯坦“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理论。片中奥利弗与艾里奥也恰巧讨论过关于海德格尔“潜在的不可知性是存在的一部分”,和维特根斯坦的“河水流动不意味着万物变幻无穷而难以重现,而是说有些事物因变化而永恒”。
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终日面对泉水顾影自怜的纳喀索斯,水面似乎也可以作为“镜子”的替代。关于纳喀索斯,大家所熟知的是那个爱上自己倒影在泉边早夭的美少年,然而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同样惹人怜惜的前史,关于受到诅咒而不能开口说话的林中仙女厄科。她在林间游荡时,情不自禁地爱上偶然遇见的纳喀索斯,但她无法表达爱意,只能等待对方表白。面对纳喀索斯的冷漠,厄科心碎而死,化作回声,而纳喀索斯也受到惩罚,只能终生迷恋自己的倒影。
在影片中,用母亲读给家人的一本书对这个主题做了另一番诠释,16世纪的法国爱情故事中“不知道该说出来还是该死的骑士”,也对应了艾里奥对于奥利弗情感的试探与剖白心迹的纠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中倒影是物体的影子,而回声则是声音的影子,似乎暗示自恋与他恋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的本质。
在奥利弗要求艾里奥弹琴时,他充满着少年近于虚荣的骄傲,自视甚高,用各种布索尼和李斯特的炫技弹法演奏巴赫的曲子,配以浮夸的动作和表情,全然不顾乐曲原本的情感与初衷。在奥利弗的要求下,他的曲子回到巴赫的肃穆与宁静里,返璞归真。在肆意张扬的少年岁月里,随着这样一位稳重、温柔而有学识的人出现,作为男孩的艾里奥被奥利弗身上的成年男性气质所吸引,而在青涩与懵懂中,他也逐渐开始从男孩变为男人。
这部影片可以被归类为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在奥利弗的影响下,艾里奥和对自己性向的探索和确定过程中,包含了一种拉康“镜像理论”式的自我建构与认同,这一理论建构在幼年期儿童对镜中自己影像的分辨和认识过程上,也即主体的形成过程。艾里奥从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和渴望成熟到自己真正成熟,由崇拜和吸引而产生的爱意似乎近似一种对理想中的自我的迷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两人之间一个充满爱意的举动,以自己的名字称呼对方,也象征着双方的角色互换和自我的镜像。
在“镜像”基础上,拉康又引申出了关于“眼睛”与“凝视”的辩证,认为眼睛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观看快感的欲望器官,但又受到象征秩序化的束缚,而逃避这种秩序的方式则是“凝视”,在观看中投射着自己的欲望。从影片开始时艾里奥从楼上窗户望着刚下车的奥利弗,到与装睡窥视他的一举一动,在两人成为恋人之前,影片以艾里奥的视角不加掩饰地表达着对奥利弗的兴趣和萌生的爱意,几欲冲破嘴唇而出的话一次次梗在喉咙里,而凝视的目光却不受束缚地早早飞奔而去,陷于对方的一举一动。
在奥利弗返回美国之前,两人同游利纳特,在山谷中间追逐嬉戏,远处倒挂着的瀑布蔚为壮观,不由让人想起《春光乍泄》中那个没有实现的愿望——两人一起去看伊瓜苏瀑布。他们面前的瀑布是在情感历经坎坷猜疑之后最终圆满的象征,也是一直静谧、迂回的水流最为澎湃的形态,在这片世外桃源中两人不再掩饰胸中磅礴而出的爱意,在这个短暂的夏天两人达到爱欲的顶峰,而艾里奥也在即将离别和最终明白现实残忍之前肆意挥霍着所剩无几的少年时光。
在两人最初相遇的时候,奥利弗问艾里奥:“大家在这里都做些什么?”“等夏天结束。”“冬天做什么?等夏天来么?”然而他们没有等到下一个夏天的相遇,当冬天来临,奥利弗在光明节打来即将结婚的电话宣告了那个早已过去的夏天的终结。在两人短暂相处的时光中,艾里奥感叹他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埋怨奥利弗为什么不给他暗示,而奥利弗说:“我给了”。早在打排球那一天就已经递出的情愫,暗示、误解和错过的光阴变成了再也无法走进的温柔的夜晚,而奥利弗也最终选择了走进他的黑夜里。
挂断电话以后,艾里奥在壁炉前坐下来,面对镜头开始了持续三分半的哭泣,让人想起《爱情万岁》结尾那段著名的长达六分钟的哭戏。当一段影像的长度已经足够明确表达叙事目的时,继续持续下去的意义或许在于通过冗长的疲惫和似乎永不结束的不安来造成一种心理压迫感。在叙事的时间中,那些画面用来让观众认同电影中的角色,而余下的漫长的时间留给他们思考自己。
“为了让我们更快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去了太多东西,以至于不到三十岁就一无所有……但是为了让自己没有感觉而不去感觉,这是多么的浪费!……现在,你可能感到难过、痛苦,别让它消失,更别说那些有过的快乐。”在两人分别之后,艾里奥的父亲这样对他说。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种危险,我们逐渐都会习惯并渴望以一种舒适的麻木来逃避生活的痛苦,披上刀枪不入的外壳以避免各种侵害,再也无法感受那些如水波涟漪般漾在柔软内心上的一切。那些轻易被刺痛的灵魂是触及最微妙幸福的代价,但是足够珍贵。或许在毫无波澜太久之后,我们会忽然怀念起那些欢乐、痛苦、不顾一切、嚎啕大哭、那些温柔的爱抚和在神经末梢游走的震颤,然后突然开始悲哀地痛斥,痛斥光的消逝。
公众号/影调radio
影片中随处可见泳池、树林间的湖泊以至阿尔卑斯山上流下的溪水,无处不在的“水”构建了充满夏日气息的自然环境,也拥有着众多隐喻和象征。水通常与生命、情欲相关联,而它循环往复而又生生不息的流动性正契合维特根斯坦“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理论。片中奥利弗与艾里奥也恰巧讨论过关于海德格尔“潜在的不可知性是存在的一部分”,和维特根斯坦的“河水流动不意味着万物变幻无穷而难以重现,而是说有些事物因变化而永恒”。
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终日面对泉水顾影自怜的纳喀索斯,水面似乎也可以作为“镜子”的替代。关于纳喀索斯,大家所熟知的是那个爱上自己倒影在泉边早夭的美少年,然而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同样惹人怜惜的前史,关于受到诅咒而不能开口说话的林中仙女厄科。她在林间游荡时,情不自禁地爱上偶然遇见的纳喀索斯,但她无法表达爱意,只能等待对方表白。面对纳喀索斯的冷漠,厄科心碎而死,化作回声,而纳喀索斯也受到惩罚,只能终生迷恋自己的倒影。
在影片中,用母亲读给家人的一本书对这个主题做了另一番诠释,16世纪的法国爱情故事中“不知道该说出来还是该死的骑士”,也对应了艾里奥对于奥利弗情感的试探与剖白心迹的纠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中倒影是物体的影子,而回声则是声音的影子,似乎暗示自恋与他恋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的本质。
在奥利弗要求艾里奥弹琴时,他充满着少年近于虚荣的骄傲,自视甚高,用各种布索尼和李斯特的炫技弹法演奏巴赫的曲子,配以浮夸的动作和表情,全然不顾乐曲原本的情感与初衷。在奥利弗的要求下,他的曲子回到巴赫的肃穆与宁静里,返璞归真。在肆意张扬的少年岁月里,随着这样一位稳重、温柔而有学识的人出现,作为男孩的艾里奥被奥利弗身上的成年男性气质所吸引,而在青涩与懵懂中,他也逐渐开始从男孩变为男人。
这部影片可以被归类为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在奥利弗的影响下,艾里奥和对自己性向的探索和确定过程中,包含了一种拉康“镜像理论”式的自我建构与认同,这一理论建构在幼年期儿童对镜中自己影像的分辨和认识过程上,也即主体的形成过程。艾里奥从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和渴望成熟到自己真正成熟,由崇拜和吸引而产生的爱意似乎近似一种对理想中的自我的迷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两人之间一个充满爱意的举动,以自己的名字称呼对方,也象征着双方的角色互换和自我的镜像。
在“镜像”基础上,拉康又引申出了关于“眼睛”与“凝视”的辩证,认为眼睛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观看快感的欲望器官,但又受到象征秩序化的束缚,而逃避这种秩序的方式则是“凝视”,在观看中投射着自己的欲望。从影片开始时艾里奥从楼上窗户望着刚下车的奥利弗,到与装睡窥视他的一举一动,在两人成为恋人之前,影片以艾里奥的视角不加掩饰地表达着对奥利弗的兴趣和萌生的爱意,几欲冲破嘴唇而出的话一次次梗在喉咙里,而凝视的目光却不受束缚地早早飞奔而去,陷于对方的一举一动。
在奥利弗返回美国之前,两人同游利纳特,在山谷中间追逐嬉戏,远处倒挂着的瀑布蔚为壮观,不由让人想起《春光乍泄》中那个没有实现的愿望——两人一起去看伊瓜苏瀑布。他们面前的瀑布是在情感历经坎坷猜疑之后最终圆满的象征,也是一直静谧、迂回的水流最为澎湃的形态,在这片世外桃源中两人不再掩饰胸中磅礴而出的爱意,在这个短暂的夏天两人达到爱欲的顶峰,而艾里奥也在即将离别和最终明白现实残忍之前肆意挥霍着所剩无几的少年时光。
在两人最初相遇的时候,奥利弗问艾里奥:“大家在这里都做些什么?”“等夏天结束。”“冬天做什么?等夏天来么?”然而他们没有等到下一个夏天的相遇,当冬天来临,奥利弗在光明节打来即将结婚的电话宣告了那个早已过去的夏天的终结。在两人短暂相处的时光中,艾里奥感叹他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埋怨奥利弗为什么不给他暗示,而奥利弗说:“我给了”。早在打排球那一天就已经递出的情愫,暗示、误解和错过的光阴变成了再也无法走进的温柔的夜晚,而奥利弗也最终选择了走进他的黑夜里。
挂断电话以后,艾里奥在壁炉前坐下来,面对镜头开始了持续三分半的哭泣,让人想起《爱情万岁》结尾那段著名的长达六分钟的哭戏。当一段影像的长度已经足够明确表达叙事目的时,继续持续下去的意义或许在于通过冗长的疲惫和似乎永不结束的不安来造成一种心理压迫感。在叙事的时间中,那些画面用来让观众认同电影中的角色,而余下的漫长的时间留给他们思考自己。
“为了让我们更快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去了太多东西,以至于不到三十岁就一无所有……但是为了让自己没有感觉而不去感觉,这是多么的浪费!……现在,你可能感到难过、痛苦,别让它消失,更别说那些有过的快乐。”在两人分别之后,艾里奥的父亲这样对他说。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种危险,我们逐渐都会习惯并渴望以一种舒适的麻木来逃避生活的痛苦,披上刀枪不入的外壳以避免各种侵害,再也无法感受那些如水波涟漪般漾在柔软内心上的一切。那些轻易被刺痛的灵魂是触及最微妙幸福的代价,但是足够珍贵。或许在毫无波澜太久之后,我们会忽然怀念起那些欢乐、痛苦、不顾一切、嚎啕大哭、那些温柔的爱抚和在神经末梢游走的震颤,然后突然开始悲哀地痛斥,痛斥光的消逝。
公众号/影调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