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
是什么撕碎了撕答题卡女孩的理智?
撕碎别人答题卡的同时,
她也撕碎了自己。
你看,那个撕毁两位考生答题卡的女生,
并没有撕自己的。
但从《人民日报》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
她已经亲手撕碎了自己的未来。
究竟是什么撕碎了她的理智?
在这出考场惨剧发生后的24小时内,
不同的人分别做了什么?
下一个又将是谁?
大幕已拉开,一起进来撕。
01
闹剧连台,
恐惧袭来。
撕卡以后,该女生迅速沦为舆论场的靶子。
公众号里充斥着指责和谩骂。
几乎每一个针对此事推文的公众号都表示撕卡女不可理喻,心理阴暗,道德沦丧,甚至精神失常...并对答题卡被撕毁的两位受害考生表示同情和关怀,认为目前的惩处力度不足以平众愤,应再加重责罚以达到警示作用。
微博上更是露骨。
网友纷纷对此类“不道德”行为进行口诛笔伐,极尽嘲讽,情绪满溢,让此事件颇有几分转化为大众宣泄出口的势头。
更有趣的是,“撕答题卡出现人传人”的新梗迅速走红。
此前因自爆曾私自篡改"往届生"身份充当"应届生"参加高考而成绩失效的艺人仝卓又一次被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12时许,“仝卓工作室声明“高挂热搜第七位。而就在昨天,使他冲上热搜第二的话题是“仝卓喊话郑云龙”。几家欢喜几家愁,谁也不知因蹭上高考热度而连续两天霸占热搜的仝卓究竟是何滋味。显然,本来说好的“凉凉”对于仝卓来说却来得异常“热烈”。
于是,接梗网友玩嗨了,吃瓜群众高潮了,
指责和讽刺撕卡女考生成为了舆论场上的新常态。
当然,这一切都不足为奇,毕竟我们对这样的全民狂欢早已司空见惯。
所以你猜,这一次,互联网的遗忘何时会到来?
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家长而言,消化这一切,仿佛没那么简单。
就算撕卡恶性事件终将落幕,别人的恐惧却只是刚刚开始。
02
败也恐惧,
成也恐惧。
在撕卡之前,那个女孩一定很恐惧。
她在恐惧什么?其实并不需要回答。也许是父母的责难、成绩的难堪,落榜的难看...或者别的什么。我不知道那些因素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目前,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不具名的恐惧是一只怪兽,一口吞掉了她。
可以想见的是,在安静又紧迫感满满的考场上,她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焦虑不断升级,周围答题写字的沙沙声越来越大--
终于,她崩溃了,一瞬间激情犯罪:抓起了右边和后边考生的答题卡。一桩考场惨剧酿成了。
不知道当时她自己反应过来了没有。
恐惧这只怪兽用锋利的牙齿即刻撕碎了她的全部理智和情感,似乎也撕碎了一切——关于这场考试,关于她的未来,她的名声……甚至更多。当下,今后,甚至直到遥远的未来,她都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无论如何,结局已定,过程往往没人关心。撕了就是撕了。那时那刻,罪恶的种子失了控,破土而出,这是既定事实,已经不容任何人辩驳,包括她自己。
代价是必须的。但我想这一切的发生并非任何人的初衷。
升学考试,本来是一种阳光公开的选拔通道。但有阳光的地方,必有阴影叠生。成长的压力与日俱增,升学恐惧早已成为学生的心理流行病,名为恐惧的怪兽肆虐横行。
撕卡女孩被恐惧撕碎了,那下一个孩子将会是谁?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这种致命的升学恐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如何面对升学恐惧?
首先,需要让孩子尊重自己的恐惧。
曾有个老师跟我说,你觉得家长如果想给孩子自由,首先应该给他们什么?她说,是限制。自由的前提是限制,接受的前提是尊重。
家长用纪律告诉孩子,哪些事是你不可以做的,就像栅栏,为孩子圈出一块可以随心所欲、安全的区域。毕竟法无禁止即可为,做到令行禁止,管理才有根据。
自由首先是通过“知道边界在哪里”来获得的。如果不了解边界在哪,就不会有真正的“无畏”感。无畏首先需要恐惧造就的边界,我们明确地知道不能做什么,才敢尝试可以做的。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辨别自己的恐惧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如果明知没有必要,或者已经感受到这种恐惧对情绪和生活是有破坏性的,你就需要处理这非理性的恐惧了。此时不能再听从它,因为它会过度放大危险的感受,从而把你束缚在恐惧中。
升学恐惧人皆有之,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告诉孩子,紧张感是自然而然的,是大家都会感受到的正常状态,不必为自己的紧张感到焦虑和崩溃。
引导孩子知道:你要直面它,要走近它,要刻意去挑战它。只有刻意勉强自己,做出了最让自己害怕的事,而结果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坏,才能渐渐调节好这种非理性恐惧。此时,孩子将很少再感到心慌气短、想拔腿而逃等不适的感受,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气定神闲,平和的同时有一种内心的严肃感。害怕参加考试的人,最该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接受考试结果即将带来影响的合理性并反复练习,熟练做题流程,做好准备参加每一考试,直到适应为止。
毕竟应试这件事,在练习中熟悉才是王道。面对必将产生的心理压力,更熟练地掌握,才能相对自如地发挥。
让孩子提前体验考场上的崩溃,提前接受应试的焦虑,逐渐适应考试,总比在中高考的考场上撕别人答题卡顺便撕碎自己的未来强一百万倍。
第三,先破后立。想要打破恐惧,建立信心,就要先撕碎自己的坏习惯和固有思维,再重新拼接一个新的认知图示来指导行动。
如果不担心撕碎自己,恐惧就再也无法撕碎你。
换言之,具体而言,如果撕得碎自己过去的毛病,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撕碎你呢?
“因为真实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哦,这是海明威说的。
04
撕碎自己,
世界换新。
想要减重,那么撕碎管不住嘴的自己。
从尽量不吃夜宵开始。
想要独立,那么撕碎总是依赖别人的自己。
从自己记清楚每一天的日程开始。
想要专业,那么撕碎得过且过的自己。
从学习一个软件开始。
想要健康,那么撕碎习惯性熬夜的自己。
从早睡早起开始。
想要成绩,那么撕碎在家闲着的自己。
从背一个单词或解一道数学题开始。
是什么撕碎了撕答题卡女孩的理智?
撕碎别人答题卡的同时,
她也撕碎了自己。
你看,那个撕毁两位考生答题卡的女生,
并没有撕自己的。
但从《人民日报》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
她已经亲手撕碎了自己的未来。
究竟是什么撕碎了她的理智?
在这出考场惨剧发生后的24小时内,
不同的人分别做了什么?
下一个又将是谁?
大幕已拉开,一起进来撕。
01
闹剧连台,
恐惧袭来。
撕卡以后,该女生迅速沦为舆论场的靶子。
公众号里充斥着指责和谩骂。
几乎每一个针对此事推文的公众号都表示撕卡女不可理喻,心理阴暗,道德沦丧,甚至精神失常...并对答题卡被撕毁的两位受害考生表示同情和关怀,认为目前的惩处力度不足以平众愤,应再加重责罚以达到警示作用。
微博上更是露骨。
网友纷纷对此类“不道德”行为进行口诛笔伐,极尽嘲讽,情绪满溢,让此事件颇有几分转化为大众宣泄出口的势头。
更有趣的是,“撕答题卡出现人传人”的新梗迅速走红。
此前因自爆曾私自篡改"往届生"身份充当"应届生"参加高考而成绩失效的艺人仝卓又一次被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12时许,“仝卓工作室声明“高挂热搜第七位。而就在昨天,使他冲上热搜第二的话题是“仝卓喊话郑云龙”。几家欢喜几家愁,谁也不知因蹭上高考热度而连续两天霸占热搜的仝卓究竟是何滋味。显然,本来说好的“凉凉”对于仝卓来说却来得异常“热烈”。
于是,接梗网友玩嗨了,吃瓜群众高潮了,
指责和讽刺撕卡女考生成为了舆论场上的新常态。
当然,这一切都不足为奇,毕竟我们对这样的全民狂欢早已司空见惯。
所以你猜,这一次,互联网的遗忘何时会到来?
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家长而言,消化这一切,仿佛没那么简单。
就算撕卡恶性事件终将落幕,别人的恐惧却只是刚刚开始。
02
败也恐惧,
成也恐惧。
在撕卡之前,那个女孩一定很恐惧。
她在恐惧什么?其实并不需要回答。也许是父母的责难、成绩的难堪,落榜的难看...或者别的什么。我不知道那些因素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目前,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不具名的恐惧是一只怪兽,一口吞掉了她。
可以想见的是,在安静又紧迫感满满的考场上,她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焦虑不断升级,周围答题写字的沙沙声越来越大--
终于,她崩溃了,一瞬间激情犯罪:抓起了右边和后边考生的答题卡。一桩考场惨剧酿成了。
不知道当时她自己反应过来了没有。
恐惧这只怪兽用锋利的牙齿即刻撕碎了她的全部理智和情感,似乎也撕碎了一切——关于这场考试,关于她的未来,她的名声……甚至更多。当下,今后,甚至直到遥远的未来,她都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无论如何,结局已定,过程往往没人关心。撕了就是撕了。那时那刻,罪恶的种子失了控,破土而出,这是既定事实,已经不容任何人辩驳,包括她自己。
代价是必须的。但我想这一切的发生并非任何人的初衷。
升学考试,本来是一种阳光公开的选拔通道。但有阳光的地方,必有阴影叠生。成长的压力与日俱增,升学恐惧早已成为学生的心理流行病,名为恐惧的怪兽肆虐横行。
撕卡女孩被恐惧撕碎了,那下一个孩子将会是谁?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这种致命的升学恐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如何面对升学恐惧?
首先,需要让孩子尊重自己的恐惧。
曾有个老师跟我说,你觉得家长如果想给孩子自由,首先应该给他们什么?她说,是限制。自由的前提是限制,接受的前提是尊重。
家长用纪律告诉孩子,哪些事是你不可以做的,就像栅栏,为孩子圈出一块可以随心所欲、安全的区域。毕竟法无禁止即可为,做到令行禁止,管理才有根据。
自由首先是通过“知道边界在哪里”来获得的。如果不了解边界在哪,就不会有真正的“无畏”感。无畏首先需要恐惧造就的边界,我们明确地知道不能做什么,才敢尝试可以做的。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辨别自己的恐惧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如果明知没有必要,或者已经感受到这种恐惧对情绪和生活是有破坏性的,你就需要处理这非理性的恐惧了。此时不能再听从它,因为它会过度放大危险的感受,从而把你束缚在恐惧中。
升学恐惧人皆有之,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告诉孩子,紧张感是自然而然的,是大家都会感受到的正常状态,不必为自己的紧张感到焦虑和崩溃。
引导孩子知道:你要直面它,要走近它,要刻意去挑战它。只有刻意勉强自己,做出了最让自己害怕的事,而结果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坏,才能渐渐调节好这种非理性恐惧。此时,孩子将很少再感到心慌气短、想拔腿而逃等不适的感受,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气定神闲,平和的同时有一种内心的严肃感。害怕参加考试的人,最该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接受考试结果即将带来影响的合理性并反复练习,熟练做题流程,做好准备参加每一考试,直到适应为止。
毕竟应试这件事,在练习中熟悉才是王道。面对必将产生的心理压力,更熟练地掌握,才能相对自如地发挥。
让孩子提前体验考场上的崩溃,提前接受应试的焦虑,逐渐适应考试,总比在中高考的考场上撕别人答题卡顺便撕碎自己的未来强一百万倍。
第三,先破后立。想要打破恐惧,建立信心,就要先撕碎自己的坏习惯和固有思维,再重新拼接一个新的认知图示来指导行动。
如果不担心撕碎自己,恐惧就再也无法撕碎你。
换言之,具体而言,如果撕得碎自己过去的毛病,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撕碎你呢?
“因为真实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哦,这是海明威说的。
04
撕碎自己,
世界换新。
想要减重,那么撕碎管不住嘴的自己。
从尽量不吃夜宵开始。
想要独立,那么撕碎总是依赖别人的自己。
从自己记清楚每一天的日程开始。
想要专业,那么撕碎得过且过的自己。
从学习一个软件开始。
想要健康,那么撕碎习惯性熬夜的自己。
从早睡早起开始。
想要成绩,那么撕碎在家闲着的自己。
从背一个单词或解一道数学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