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103贴子:1,143,471
  • 33回复贴,共1
厌烦俗世的纷争,想归隐读书。古有大贤归隐者无数。诸葛在茅庐,邵雍在君山,鬼谷子在无名谷。但是大隐隐于世啊,诸公有何想法?


1楼2020-11-15 08:45回复
    没什么看法,伏羲、姜子牙、孙武、老子都身在朝廷。庄子身在世俗。
    我认为在哪里都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1-15 09:02
    收起回复
      我听说真正修行的人。要经历俩个阶段,或者说俩个阶段有时候还要反复经历,第一种就是归隐然后修身养性,这个阶段重点在于明道见性,这个阶段达到了就要出山,这个时候就是对自己在归隐阶段的实践与证明,看看自己归隐的一段时间所感悟的东西是否正确或者还有什么不足。有的人在归隐的时候心境非常好,但一出来别人一句诋毁一句谩骂就毁于一旦前功尽弃。那就证明隐修的还没有到功夫,如果在归隐后在出世在心境上都没有任何变化平静如水了,那就证明真正修到功夫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1-15 10:56
      收起回复
        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组织,他们则是领头的,你以为怎么不出草芦便知天下事,一边苦修一边学习,结合天下大势在隐居的地方就已经想好对策了,已经有搅动风云的准备了,隆中对是诸葛早就想好怎样奠定蜀国基业了,如果是曹或者孙来拜访,也会有相应的对策。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11-15 18:11
        回复
          你以为诸葛怎么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他们有手下的,隐居的时候一边苦修一边学习,结合下面的人给的情报,已经做好搅动风云的准备了,他们这些谋士还会商业互吹,隆中对是诸葛结合天下大势,早就准备好的,如果是曹或者孙,来拜访,就是另一番攀谈,就好比姜子牙隐居钓鱼钓的是周王,你隐居是为了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11-15 18:17
          回复
            归隐与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说白了,厌倦一种生活,从而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只是"横向"处理问题。
            楼主想要真正得到答案,需要排除外界信息的干扰,向内探求。当心寂静下来后,一步一步追问,一步步探寻,最后,当我们能看清整个问题的全貌,这时考虑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0-11-16 07:53
            回复
              什么茅庐、君山、无名谷还是世俗,只要内心清净,哪里归隐都是一样的。内心不清净,无论是去荒漠还是无人区,也改变不了什么的。
              抱一守中:舍本逐末的表象,关注的是“清净之地”。追根溯源的本质,在于内心不在于外物。


              IP属地:天津9楼2020-11-16 12:45
              收起回复
                大隐于市,不一定要在山里。不要用表面形式,是思想的隐市。你在菜市场一样可以隐市。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1-17 08:26
                回复
                  在一个清静的环境里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效果好我是认可的。如果读书明理后不去社会实践也是可惜的。


                  12楼2020-11-17 11:16
                  收起回复
                    归隐还用读书吗?真正的隐者就应该返璞归真,弃绝学问。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1-18 12:36
                    回复
                      其实要学会定,学会舍,学会忘,然后就可以大隐隐于世了


                      IP属地:广东17楼2020-11-18 15:13
                      回复
                        你这是想逃避现实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11-18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