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话题
〔 作者:交大附中 郑炜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7 文章录入:lxf 〕
一提到议论文,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枯燥无味”、“大而空的道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而这时,如果我们教师依旧沉湎于讲解过多关于议论文理论方面的知识的话,恐怕会使我们的学生兴致全无。
而事实上,议论文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一种文体。在高中学生刚开始进入议论文的写作时,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工作,即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话题,激发他们对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具体操作就是要学生们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工作,让他们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寻找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把它们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一定的观点。过去我们过于强调让学生去收集现成的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作为自己写作时的材料。而这样的材料在学生的运用中远没有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整理的资料鲜活,更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因为毕竟是自己寻找并自我总结的。
而在指导时我们教师要做的有以下几项工作:
(一) 让学生了解,话题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真正优秀的议论文,它的内容应该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简单地将一些论据方面书籍中的内容直接用于文章中来。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这样的话题。而这个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及书籍中,我们随处可以找到能够引发思考的材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法律道德、自然环境、环保绿化、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太多太多的内容。
这时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一方面寻找自己所真正感兴趣的材料,一方面进行广泛的收集,不要仅仅局限于个别领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爱好去收集材料,又可以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 与学生共同分析他们所收集的材料
对材料的收集仅仅是“从生活中寻找话题”的第一步。而在找到材料之后的分析才是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更要教会学生分析材料。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从材料中寻找话题做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剖析材料,深入地挖掘在材料中所蕴涵的重大意义。这样,学生们所寻找的材料才真正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更好地为今后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例如,学生寻找到这样一则材料,“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有心理问题专家经过长期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中,患有‘心理综合症’的有40%以上竟然是优秀学生。”看到这则消息,也许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如果这个材料就仅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恐怕这个材料就被“浪费”了。那么这时,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怎样更加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刚才的分析中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开始在课堂上讨论,这时,有的学生就发言了,他认为,在这里,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优秀”这个词语,是不是“优秀”就等于“成绩好”?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了更多同学的共鸣。他们也纷纷列出了在一些所谓“优秀学生”中的很多问题,比如自私自利,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和同学相处困难;生活能力低……讨论到这时,这个材料的意义已经被挖掘得很深了,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优秀”。
又如,,材料“辽宁一幼儿园又出新招,孩子入学,父母要有大专以上文凭。”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可在这背后隐藏的思考却是不尽的。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么样去看待这样的现象,经过一番讨论,我们的学生会得出这样的观点:人才不是看你拿到了多少文凭,而是看你为这个社会做过什么,创造过什么,付出过什么。学历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在对各种各样材料进行分析时需要学生们充分调动他们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以及再创造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而是使学生通过解决个体问题提升一种能力,即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 教会学生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
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是一种无意识地,或者说是漫无目的的,他们仅仅会去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者是一种感觉去寻找,而在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材料之后,如果还依旧是杂乱无章的话,那在写作运用的时候恐怕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材料还是一团麻,没有头绪,没有条理,那么在提取的时候也必定是无从下手的。
因此,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为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而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根据材料本身的内容进行划分,比如分为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可以根据从材料中归纳的论题来划分,比如气节操守、襟怀志向、求真求美、义利之辨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只要是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就可以。其实,归类的过程同样是把握材料的过程,也许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又会对材料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
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开始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了,有了学生们自己亲身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保障,相信我们所看到的文章不再是那种枯燥无味、满篇不真实的感觉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应该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
〔 作者:交大附中 郑炜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7 文章录入:lxf 〕
一提到议论文,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枯燥无味”、“大而空的道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而这时,如果我们教师依旧沉湎于讲解过多关于议论文理论方面的知识的话,恐怕会使我们的学生兴致全无。
而事实上,议论文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一种文体。在高中学生刚开始进入议论文的写作时,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工作,即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话题,激发他们对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具体操作就是要学生们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工作,让他们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寻找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把它们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一定的观点。过去我们过于强调让学生去收集现成的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作为自己写作时的材料。而这样的材料在学生的运用中远没有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整理的资料鲜活,更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因为毕竟是自己寻找并自我总结的。
而在指导时我们教师要做的有以下几项工作:
(一) 让学生了解,话题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真正优秀的议论文,它的内容应该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简单地将一些论据方面书籍中的内容直接用于文章中来。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这样的话题。而这个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及书籍中,我们随处可以找到能够引发思考的材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法律道德、自然环境、环保绿化、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太多太多的内容。
这时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一方面寻找自己所真正感兴趣的材料,一方面进行广泛的收集,不要仅仅局限于个别领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爱好去收集材料,又可以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 与学生共同分析他们所收集的材料
对材料的收集仅仅是“从生活中寻找话题”的第一步。而在找到材料之后的分析才是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更要教会学生分析材料。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从材料中寻找话题做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剖析材料,深入地挖掘在材料中所蕴涵的重大意义。这样,学生们所寻找的材料才真正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更好地为今后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例如,学生寻找到这样一则材料,“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有心理问题专家经过长期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中,患有‘心理综合症’的有40%以上竟然是优秀学生。”看到这则消息,也许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如果这个材料就仅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恐怕这个材料就被“浪费”了。那么这时,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怎样更加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刚才的分析中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开始在课堂上讨论,这时,有的学生就发言了,他认为,在这里,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优秀”这个词语,是不是“优秀”就等于“成绩好”?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了更多同学的共鸣。他们也纷纷列出了在一些所谓“优秀学生”中的很多问题,比如自私自利,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和同学相处困难;生活能力低……讨论到这时,这个材料的意义已经被挖掘得很深了,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优秀”。
又如,,材料“辽宁一幼儿园又出新招,孩子入学,父母要有大专以上文凭。”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可在这背后隐藏的思考却是不尽的。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么样去看待这样的现象,经过一番讨论,我们的学生会得出这样的观点:人才不是看你拿到了多少文凭,而是看你为这个社会做过什么,创造过什么,付出过什么。学历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在对各种各样材料进行分析时需要学生们充分调动他们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以及再创造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而是使学生通过解决个体问题提升一种能力,即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 教会学生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
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是一种无意识地,或者说是漫无目的的,他们仅仅会去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者是一种感觉去寻找,而在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材料之后,如果还依旧是杂乱无章的话,那在写作运用的时候恐怕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材料还是一团麻,没有头绪,没有条理,那么在提取的时候也必定是无从下手的。
因此,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为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而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根据材料本身的内容进行划分,比如分为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可以根据从材料中归纳的论题来划分,比如气节操守、襟怀志向、求真求美、义利之辨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只要是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就可以。其实,归类的过程同样是把握材料的过程,也许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又会对材料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
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开始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了,有了学生们自己亲身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保障,相信我们所看到的文章不再是那种枯燥无味、满篇不真实的感觉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应该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