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吧 关注:255贴子:940
  • 0回复贴,共1

异人与猛人的魔幻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白羽
西晋张华所撰的《博物志》是一本神奇的书,除了卷一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地理做了综述性的记录外,其他各卷的内容多怪异而荒诞,实则是内容奇幻的小说作品。大部分文字都比较短,然而想象丰富,令人遐想。
《博物志》中记载了大量异人,很像漫威电影《X战警》中的变种人,卷二记载有“穿胸民”,这个记载也见于《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海外有国为“贯胸国”,人的胸口有个很大的孔洞。《三才图会》中沿袭了这一记录,并画有图,人胸口的大洞能够穿过一根杠子,上层人士出门不用车马,在胸口的洞里穿一根杠子,两个仆人抬着走。《博物志》对“穿胸民”最为详细,说大禹担任部落联盟领袖后,召集各部落酋长到会稽山下开会,防风氏酋长最后来,大禹就杀了他。有一天大禹在自己的宫廷里,忽然有两条龙从天而降,大禹命令大臣范成光骑上其中一条龙,视察天下。范成光骑着龙到了南海,那里是涂山氏的地盘,遇到了防风之神二臣。因会稽之会大禹杀了防风氏酋长,二臣就跟着老范找大禹讨说法。结果二臣和大禹的会面很不愉快,还动了武器。二臣跑掉了,但又害怕大禹来攻伐,就拔刀贯胸自尽了。对于二臣的死,大禹很后悔,找来不死草救治,竟然救活了。只是二臣捅自己太厉害,在胸口留下了一个大洞。他的后裔,胸口也就留下这么一个大洞,这就是穿胸民的由来。客观的说,物理性伤害是不会遗传的,但人家是“异人”,那就不好说了。
被大禹杀掉的防风氏,《博物志》中还有另一处记载。说防风氏酋长被杀后,身横九亩,身长五丈四尺,另说身长十丈。《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吴国打败了越国,拆掉了会稽城的城墙,出土了一块巨大的骨节,用一辆车才能装下。当时的人们都不知这块巨骨是什么玩意儿,吴国使臣去鲁国出访,就带上了这块巨骨,请见多识广的孔子辨认。孔子说这是防风氏的骨头。从以上文献来看,防风氏可能是上古时期一个古老的巨人族,就像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生活在维斯特洛极北之地的巨人族一样,他们曾经和人类之王合作,抵抗邪恶。古代中国先民止步于东南,为大海所阻,所以对海洋产生了很多想象。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十二个巨人出现,身高五丈,足迹六尺。并据此说,东海之外有巨人国,其人身高三丈。另一则记录则说,有一巨人国在大海上,只有女人而无男人。有一天有人在海水中捡到了一件衣服,衣袖长达两丈。显然,是从这个海上之国漂来的。
希腊神话中的基克洛普斯(Cyclops),也是一个著名的巨人。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统治残暴,他害怕儿子们威胁自己的地位,就将他们封锁在地母盖亚的体内。盖亚造了一柄镰刀交给神王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趁乌拉诺斯酒醉时刺杀他,乌拉诺斯的下体被割伤,精血飞溅到了盖亚的膝盖,诞生了三个独眼巨人,其中一个便是基克洛普斯。夺位成功的克洛诺斯从盖亚体内救出了其他兄弟,建立了泰坦神族的统治。但是巨人的力量太强大了,为了消除威胁,克洛诺斯将他们封印在了名为塔耳塔洛斯的深渊中。后来,克洛诺斯的儿子宙斯打开封印,放出了巨人,推翻了泰坦神族,建立了奥林匹斯山的新神系。由此可见,东西方传说中都有巨人族存在的痕迹。
与前面的“穿胸国”类似,《博物志》中还写了一个名为“结胸国”的海外之国。这则文字很可能是从《山海经》中照录而来,只是有了比《山海经》更丰富的内容。该国之人,胸部像鸟一样凸起,喜猎杀禽类。可能对鸟类的研究较深,他们能制造飞车,并借风飞行。商代的开国君主成汤在位时,有一天刮西风,有一个结胸国的人驾着飞车到了豫州。为了防止他飞走,人们迅速破坏了他的飞车。这个人在豫州滞留了十年,有一天刮东风,他驾着悄悄制造的飞车飞掉了。由此可见,上古时期他们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了,能制造飞行器。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飞行的渴望。《庄子》中的“列子御风而行”,《西游记》中诸神的腾云驾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封神演义》中肋生一对肉翅的雷震子。这个形象可能是从“羽民国”这则文献中得来的灵感。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羽民”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次则《博物志》。《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羽民国在其东南(指结胸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郭璞注曰,‘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博物志》云:“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卵。去九嶷四万三千里。”《太平御览》云:“羽民,羽飞不能远,其人卵产,去九疑四万里。”《三才图会》云:“羽民国在海东南崖巘间,有人长脸颊,鸟喙,赤目,白首,生毛羽,能飞不能远,似人而卵生。”宋代所修的《太平御览》和明代所撰《三才图会》中“羽民国”条目当出自《山》《博》二书,文字也都大同小异。综合以上文字,我们大体上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在海外的某个大陆上,生活着这样一个种族,他们满头银发,面颊较长,红眼睛,长了一张鸟嘴。身上长着鸟儿一样的翅膀,能够飞行,可能是退化了,飞的不够远。他们最接近鸟类的一点是卵生,而非胎生。《山海经》中记载的另一个国家“卵民国”,也说人是从硕大的蛋壳里孵出来的。是否真的存在过一个“卵生”的人种呢?真是令人脑洞大开。
《博物志》中记录的另一票人物则是猛人。澹台灭明(孔子弟子)带着一块价值千金的玉璧渡河,河伯很喜欢这块玉璧,船行到河中间的时候,派两条龙来抢夺。二龙一左一右挟着船,企图被船打翻。澹台灭明丝毫不慌张,左手抱着玉璧,右手持剑,将两条龙都杀死在了水中。渡过河后,灭明回头将玉璧扔进了河里,河伯十分羞愧,又将玉璧抛了回去。灭明扔了三次,河伯也抛回三次。最后,灭明将玉璧砸碎在了岸上。灭明就是这样一个强悍的主儿,你想要,我可以给你。你暴力抢夺,我就灭了你。
“屠龙故事”可能最能反映勇士气概。东阿王手下有个卫士姓蕃丘,有一天牵马在名为“神渊”的大泽边饮水,仆人告诫他,不要饮马,之前在这里饮水的马都死了。卫士不听,偏要在这里给马儿饮水,结果马真死了。他非常愤怒,认为水中一定有妖怪作祟,持剑跳入水中,与二龙一蛟搏斗三日,将之斩杀。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谁知霹雳大作,雷电交加,雷神竟然要击灭他。他又搏斗十昼夜,最后被雷火损坏了一只眼睛,一切才结束。这位蕃丘君真是一位硬汉啊。
屠龙故事在西方文献里同样丰富,比如西方神话中的“乔治屠龙”,英雄史诗中“屠龙者”贝奥武夫。实际上近似还有“斩蛇”或者“斩蟒”,如《史记》中的“高祖斩蛇”,《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等故事。《博物志》卷十记载,天门郡山林幽秘,有大峡谷,有个土人从峡谷里经过,忽然飘了起来,一直飞到树梢顶上,仿佛神仙一般,很快在山谷中消失了。看见的人都觉的很神奇,认为此处可能有神仙引导,因此称为仙谷。有好道的人听说了,都跑进山谷去修行,也都不见了。有个习长生之术的人怀疑此处有怪异,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还带着一条狗去探查,没想到一到山谷里,狗子就飞走了。这人回来后,招募了一些勇士,带着火把和武器上了山顶,伐木砍草,打通了一条路。远远看见一物长数十丈,便和众人合力杀了它。原来是一条巨蟒,周围堆满了人骨。原来之前那些无端从山谷里飘上去的人,都是被巨蟒吸上去的。巨蟒被杀后,此地遂安稳无患。在这个故事里,“习长生者”所除掉的不止是“巨蟒”这个现实的祸患,同时破除的还有愚昧和迷信。张华将这个故事放在这本书的末尾,是大有深意的。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屠龙斩蛇,加持意义不但在于勇气,还有智慧。真正的猛人,都是智者啊。


IP属地:北京1楼2020-11-17 10: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