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吧 关注:95,059贴子:2,815,178

回复:通过Rivas的新书和生活史 详细聊聊绿水蚺的体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m太神话了,7m倒是可以展望一下了。
雨林果然还是研究不够。


IP属地:广东32楼2020-11-26 14:09
回复
    按平均个体比例(10:7.5)的比例横移,放大整个曲线到新的双曲线基干长度,在从中间切开新的曲线,把新曲线的向左边挪到第二个小曲线的峰值,这样就有一个顶部形成平段,按不低于平原森蚺的CVR的TL为上限(下图),分别为SVL 680cm(未切割曲线)和SVL 750cm(切割开有平顶的曲线),760~837.5cm TL。后者和Rivas算的完全不交配的846cm最大上限很接近。
    不清楚对不对,不过应该比起之前我做的2套图,更符合楼主回馈我的意见。当然我个人还是认为,作为测量多个森专家Rivas,的那个目测7米应该还是有一些科考价值的(类似古斯塔夫吧);觉得7.3~7.6米的那些和7.8~8米的网纹类似吧,7.6~8.4米这组我觉得可以和苏苏发过的100枚蛋的网纹比(~8.5米)



    IP属地:江苏33楼2020-11-29 15:30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4楼2020-11-30 12:3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0-12-01 15:25
        收起回复
          一共28段脊椎,大概落点近一些的算1条的话,大概至少也有13条吧。28段脊椎里面16段给出了最大脊椎;按16条算也问题不大。



          IP属地:江苏36楼2020-12-01 16:02
          回复
            加入最大下颌14.3米;那么合计是10.027米生态平均(按存活模型对小个体逐步加权过,这个和我算的其他生态平均都是一个标准的);雌雄平均下来大概有雨林雌森蚺的2倍左右。考虑蛇这么大,受到的物理限制非常多,泰坦的古新世环境也就解决了温度这一项,其余的问题都客观存在,因此估计会封顶,大个体频率高一些,但是上限比较受限制,按最大15米应该可以。


            IP属地:江苏37楼2020-12-01 16:11
            收起回复
              也可以不按生态平均,其他算法,骨学研究的TL12.8+米泰坦蟒的生长需要60岁完成。
              【1】最简单的二一添作五,按12.8米的需要60年,按(2.43/3.72米)= 8.36米以上算雌蛇成年,这里把12.8米当平均雌蛇倒算最小雌蛇,因此这个不会低估最小雌蛇的尺寸。按最简单的上底加下底乘高初二法,(12.8+8.36)/2=平均就在10.58米,实际上还要小一点,因为小个体实际占种群比重大,而12.8米的年龄大,按每年存活率削减小来实际平均会小于10.58米,雌蛇基本就37楼算的生态平均差不多,10米这个样子,等于按雨林森蚺X2.
              7.5+米的雨林森蚺等于15+米的泰坦,毕竟泰坦结构对蛇来说已经很极限了,15米也大于14.3米那条。按Llanos的关系,10米=3.72米,那么5.6米=15.1米,基本还是这个比例。


              IP属地:江苏38楼2020-12-01 16:25
              回复
                请问大佬的资料是在哪儿找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0-12-20 13:12
                收起回复
                  收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1-02-17 22:37
                  回复
                    楼主有没有关于红尾蚺的体型的帖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04-05 23:59
                    回复
                      @贴吧用户_a28ESSb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3-03-24 1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