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设计吧 关注:808贴子:1,678
  • 0回复贴,共1

建筑设计中有哪些流行的空间设计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了解一下建筑空间是什么?按建筑空间的基本概念解释,建筑空间是经过人为限定的、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场所,它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注意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人为限定的、具有使用功能的、与人的活动相关,所以建筑设计既有设计师的主观意愿也必须遵循项目最基本的使用要求以及与人的关系。
每个时代的潮流不同,流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举个例子:在现代主义的背景下,密斯•凡•德罗那会,大师坚持“少就是多”的哲学,“流动空间”这种新概念,简直就是引领潮流的弄潮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受一下大师的流动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范斯沃斯住宅,用透明的方式将住宅内部空间,住宅与外部空间,都自由流动起来。建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融为一体。争议点在于,业主是一位美国单身女医师,透明的方式让居住空间成为了一种更开放而私密性降低的住宅。大约一时成为当时当世的“网红”产品。
再比如,到了90年代-00年代那会,安藤忠雄是当时大部分建筑学学生追捧的对象,安藤对于“材料”“几何图形”“自然”的理解,让他的三大教堂至今仍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建筑作品。
感受一下在人为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建筑化的自然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光的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的教堂
从例子里,我想说明的是,因为时代、建筑思潮、文化、审美取向、建筑性质等因素的区别,空间的设计手法会呈现出来多样性和风格化。
在4G时代,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参数化建筑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建筑空间效果。一时名声大噪。2016年因病陨落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因为数学系的背景,为她后来的风格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建筑空间中充满幻想、优雅、柔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出超现实主义的建筑空间感受
在5G时代,建筑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智能与科技都在不断的刷新人类对于建筑的认知,大众的审美正在走向多元化。“小众的”和“少数的”,也在流行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百花争鸣的时代。对建筑设计来说,也是更好的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Shed艺术中心,纽约用可伸缩的外壳构建多元的场地空间
对建筑设计来说,因为多元,标准变得多样,某位当红建筑师的常用手法,很可能成为这个时期你所看到的流行,在这个更自由开放的时代,表现方式越来越丰富,与智能科技相关的技术手段,都在跨界、跨圈的渗入到建筑设计中来。“流行”也许≠“好的”。但是“好的”多半会“流行”起来。所以,不要被当红设计师的一些手法所迷惑(大师把某种空间形式发挥到极致的方式,是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同时,这些极致的地方,也是大师标签的延续性,不论是空间还是造型),万变不离其宗,与其推崇“流行”,楼主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好的”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
推本溯源,说回到建筑设计本身,从功能的角度,民用建筑粗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共建筑,一种是居住建筑,私以为,不论是公共建筑空间越来越强调复合、综合、多样还是居住空间越来越细分、精致,建筑空间都是在朝着更精细化的领域发展。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会差异化、特质化。
再举个例子,大型的城市综合体:从组合要素来说,建筑的功能在复合,建筑形式以及材料在发展进步,但是建筑设计本身所遵循的一些基本逻辑和手法是一定的,根据实际功能要求和时代背景的变化是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演变或转化。基本的建筑空间结构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组织和设计上有序列空间组织、并列空间组织、主从空间组织、院落空间组织、流动空间组织等基本空间组织和设计手法。
对常规设计师而言,在学习与结合项目实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基本空间设计手法、流线组织形式以及功能组合可能,进行复合与创新演绎,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作品。
再举个例子,标朴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西安高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

流线和空间组织是小型展览建筑惯用的串联式、主从空间组织关系。我们在流线设计上加入一个想法——将参观人流首先引入顶层空间,而后通过步道、扶梯以及布展内容逐层往下引导人流。

因为流线组织的方式带来了很多空间上的变化,再结合室外露台,相互穿插,创造一种奇妙的、与众不同的观览体验。


1楼2020-11-18 11: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