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土吧 关注:801贴子:1,940
  • 0回复贴,共1

老君上张道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君山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境内,山势险峻,林木阴翳,是一处尚未被开发和污染的尘世净土。
喊山早就听说山里隐居着一位年逾古稀的道长,但是苦于不知道长居所,自己又没有勇气在茫茫大山中搜寻,所以久未成行。
今年有幸遇见一位与道长相熟的朋友,总算达成了拜访的愿望。

从武山县城出发,大概二十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老君山脚下。
站在山脚仰望山顶,青山苍翠欲滴,蓝天白云如洗。

老君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只有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在灌木和蒿草丛中时隐时现。
从这样的小道上行走,要不停在荆棘和灌木丛中钻进钻出,十分艰难。喊山爬到山腰的时候,就已经挂彩了。
有的地方山路十分陡峭,几乎笔直通往山顶,等你爬上去回头望一眼,常常会被惊出一身冷汗。

拨草寻路,喊山逐渐到了山腰,钻进茂密的山林,树木遮天蔽日,难见阳光。

山林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果子,喊山随手拍了几张。

老君山也是一座植物宝库。

经过艰辛攀爬,喊山一行人终于登上了山顶,路途艰险不必赘言。
站在山顶遥望,白云在腰间,一览众山小。

这棵白皮古松伫立于老君山山峰的一面峭壁上,通体枝干洁白,就像刷了白漆一般,着实罕见。

白皮松一侧的山顶上有一小块平地,修建着几座庙宇,庙门紧锁,不见道人。

正门顶上有“老君观”三个大字的匾额。

近前去看,只见庙门上挂着一面笔力苍劲的牌匾,上书“武山县道教协会老君山分会”。

庙宇的后面,古木参天。

古木下的地面上,积年累月的松塔和枝叶有厚厚一层。

从顶峰下来,绕到山后,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在绿树掩映中看到了一片向阳的山洼,老君山的道长就在此地清修。要不是熟人带路,真还不好找。
难怪很多朋友都游过老君山,但是却不知道有这么一位道长得存在。
穿出树林,迎面看见一棵老杏树,杏树上拴着一只黄狗,后来和道长交谈中才知道,这是道长捡来的一只流浪狗。

这是道长居所一侧的一座简易庙宇。西北很多地方的庙宇,僧儒道并存。

土地庙。背靠在土崖上,很简陋。
在这深山老林,就算修建这么一座简陋的庙宇,也着实不易。

和庙宇相比,道长居所显得更简陋。甚至有点危房的感觉。
在庙宇和敞开的屋门中搜寻招呼,都不见道长的身影,遇见了一个小男孩,说道长去山里了,问何时回来,小男孩说不知道。喊山不由有点失望。
突然明白古人“松下问童子”时候的感受。

小男孩很懂事,拿来了小凳子给我们休息,这张结实简陋的木头桌子吸引了喊山的目光。

这坐着无聊呢,忽然就看到道长拿着斧子,拖着一根干枯的树枝迎面走来。喊山大喜。
道长后面屋门口的小男孩,原是一个兔唇的弃儿,道长收养了他后,想方设法给他做了修补手术。这孩子开学之后,也将要去上学。
后面那唯一的一盏太阳能路灯,是县里捐助的。

道长倒水洗手,给我们点燃油灯,指引我们烧香敬神。

道长在一旁为我们敲鼓击罄。

友人说道长善占卜,常习武,所以喊山请求道长为我们展示一二。道长盘坐在地上,手指撑地,整个身体悬于空中。
喊山平时也锻炼,但是试了一下,怎么也做不到。要知道长已经七十多岁,将近八十岁的人了。

喊山自恃年轻力壮,想与道长切磋切磋,道长哈哈大笑,起身就出手了。
就这一掌,将喊山推出一丈多远。

喊山被这一下给撂倒了。

道长取出长棍,给我耍了一路棍法。

七十多岁的人,身姿矫健,棍子舞的虎虎生风。

道长说,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护家,不能好勇斗狠,到处卖弄。

道长年少的时候参加了志愿军,用道长自己的话说,从行伍出来后,一直寄身江湖,中年后就出家了。
道长请我们进屋喝茶,友人告诉我们,道长吃水,是从山阴面的泉中背水,十分不易,所以我们就婉言谢绝了。
除了几个微薄的香火钱,喊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尽量不给道长增加负担。

喊山一行告辞下山的时候,道长沿着落满松塔的山路送了我们很远。
我们现代人,对深山里无欲无求的隐士总是怀有尊敬和羡慕。但是真正了解他们后,就知道隐士的生活有多么不易,真正的隐士是多么的稀少。
先不说现代社会的种种便利,就是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困难重重,艰苦卓绝。
正在的隐士,不是在山里住几天,松树下弹弹琴就出书作诗,教人修行的沽名钓誉之徒,真正的隐士,是于自然融为一体,苦身修心的至纯之人。
作者:叶木喊山


IP属地:安徽1楼2020-11-20 10: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