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窗吧 关注:73贴子:744
  • 1回复贴,共1

城市之窗|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中国载人登月的一次预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时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升空,然后“嫦娥五号”成功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在此次登月计划中,“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样本采集返回任务。此前,路透社在22日的报道中称,如若此次任务成功,中国将成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取回月球岩石的国家;也是继美国和苏联之后,全球第三个实现上述目标的国家。

为什么各个国家对月球如此热衷?
因为月球上存在有大量的矿产资源,是非常理想的“太空补给站”,根据前期的嫦娥工程探明,月球中的氦-3储藏量达120多万吨,氦-3是可控核聚变发电的理想“燃料”,在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上,可控核聚变一直被寄予厚望。要知道只需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世界人一整年的能源需求,更重要的是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足量的“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那就意味着,火箭燃料的来源、氧气和饮用水的制备,建立长期基地等都可能在月球上变成现实,月球将成为人类迈向星辰大海征途上的巨型“太空补给站”。所以,对于月球的探索我们绝不会就此停下脚步。

那么话题回到“嫦娥五号”,本次发射有什么亮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优轨道奔月
由于地月距离较远,为了让“嫦娥五号”更节省推进剂,火箭采取了精细化的“窄窗口多轨道”技术,可以连续在3天内,每天有50分钟的窗口,每10分钟一条轨道,共规划15条轨道,每条轨道均可以将探测器准确送入轨道。这样的话,“嫦娥五号”踏上奔月旅程后,可以减少轨道偏差的修正次数,既能节省燃料,也能更快地到达月球。

“大火箭”挑战高难度动作
为了把“嫦娥五号”精准送达目的地,长征五号火箭要在太空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长时间滑行。虽然滑行可以节省燃料,但是具体实现过程远比想象得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设计师刘秉说:“从长征五号火箭二级发动机一次关机到再次点火,中间要间隔最长约935秒。期间‘大火箭’需要完成的动作非常多。滑行时间越长,火箭在空间辐射影响下的环境变化更加复杂,低温推进剂温度和贮箱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这对研发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座椅”更舒适、更安全
“嫦娥五号”的座椅采用了低冲击分离装置(与传统点式分离装置相比,低冲击分离装置系列产品具有无污染、超低冲击量、可检测、高可靠、安装方便的特点)。既能实现在飞行过程中连接可靠、安全又能在器箭分离时降低冲击,让器箭安全舒适地分离。

据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说,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对月球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将集中于关键技术突破,后续再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有人短期值守月球基地,最终实现2036年到2045年间建立综合的大型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

科技改变生活,数据无处不在。“城市之窗”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应用为基础,提供资讯、社交、旅行、健康、医疗等全面的智慧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科技的全面感知和互动,为大家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Smart technology future community
智能科技·未来社区


1楼2020-11-24 17:00回复
    什么时候五号到达月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1-24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