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淫的概念
1.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 。
2.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 :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起侵袭人体致病,称为相兼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易使腠理疏松开张而有汗出。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疏开泄,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寒”,寒为阴盛的表现,其性属阴。“阴盛则阳病”,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温煦气化功能减弱,人体机能活动降低,从而表现为寒证。
(2)寒性凝滞,主痛:寒邪伤人,阴气偏盛,阳气受损,经脉气血为寒邪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偏于寒盛之搏证,见疼痛较剧。
(3)寒性收引:寒邪侵袭人体,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寒客血脉,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症状。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有升发之性,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易于扰乱心神,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
(3)暑多夹湿: 暑邪伤人常与湿邪合而致病。
4.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湿易损伤阳气,故外感湿邪,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2)湿性重浊: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常见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水等临床症状。
(3)湿性黏滞: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发病后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温、湿痹、湿疹等病,皆因湿邪难以祛除而不易速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泻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发肿疡。
1.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 。
2.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 :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起侵袭人体致病,称为相兼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易使腠理疏松开张而有汗出。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疏开泄,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寒”,寒为阴盛的表现,其性属阴。“阴盛则阳病”,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温煦气化功能减弱,人体机能活动降低,从而表现为寒证。
(2)寒性凝滞,主痛:寒邪伤人,阴气偏盛,阳气受损,经脉气血为寒邪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偏于寒盛之搏证,见疼痛较剧。
(3)寒性收引:寒邪侵袭人体,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寒客血脉,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症状。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有升发之性,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易于扰乱心神,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
(3)暑多夹湿: 暑邪伤人常与湿邪合而致病。
4.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湿易损伤阳气,故外感湿邪,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2)湿性重浊: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常见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水等临床症状。
(3)湿性黏滞: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发病后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温、湿痹、湿疹等病,皆因湿邪难以祛除而不易速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泻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发肿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