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有靶向药的,做化疗的,还是用上免疫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后,经常都会问我该如何复查,该查哪些项目,因此今天简单给各位梳理一下,治疗期间该如何复查。
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来说,无论是采用哪种治疗方式,化疗、靶向或是免疫,每个月最基本的就抽血检查,最好是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肿瘤标志物都查一下。血常规不说了,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是否降低,略低则尽量通过饮食、补品等补充,过低则需要升白片,升白针,特比奥等手段干预;生化常规则注意肝肾功能方面,如转氨酶,肌酐等等,出现异常及时护肝护肾;至于肿瘤标志物,其实不用计较单次高低,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肿瘤病人有超标很正常,真正需要的是将多次检测结果连续对比,如果出现持续上升,或者某次突然暴涨几倍十几倍,则提示病情可能出现进展,另外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若NSE出现连续升高或者异常升高,并且CT进展的话,建议尽量在进展部位取活检,以确认是否发生小细胞转化。
查血相对来说简单快捷,所以建议每月按时检查,遇见异常及时调整。
相比常规查血来说,建议最好3个月左右做一次CT,最好是增强CT,这是目前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CT上有缩小,就是治疗有效;不变,就是维持住了,注意很多吃靶向的家属,在前几个月缩小之后,突然遇到不缩小了,就着急觉得是耐药了,其实这个时候不要慌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靶向药本身就不会让肿瘤一直缩小,一般都是缩小到一定程度,然后保持不变,所以不要着急说耐药了要换药,白白浪费可以吃药的时间;CT上肿瘤变大了,或者原发灶不变,出现了新的病灶,那此时即代表病情可能进展,可能是全面进展,可能是局部进展,根据情况而定。
对于开始治疗时,没有脑转骨转的病友,建议在6个月的时候,做核磁或者ECT排查。
第三点要注意的就是平常治疗过程中的体感,是否开始出现后背疼痛、腿疼、肩疼等,或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或者喷射状呕吐等,或者咳嗽加重、多痰等情况,则尽快调整复查时间,查血、复查CT等,以确定是否病情加重。
另外很多病友也遇到CTC循环肿瘤细胞,ctDNA循环肿瘤DNA这样的推荐,说是能看有没有癌细胞,能预测是否复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这些是什么检测,CTC就是抽一管血,看看里面癌细胞数量,ctDNA就是看看血液里突变基因多少,一般也是一两个月,或者两三个月做一次,然后对比数据变化,不变就代表疗效稳定,如果数字上升,就提升可能进展,但也有可能是本身血液本身影响,略有波动,所以最终还是以CT影像为主,这么一看,应该就能明白,这俩项目其实就是花销更大,看起来更高级的肿瘤标志物而已,并不能代替CT的作用,因此,对于经济有限的家庭,其实没必要做。
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来说,无论是采用哪种治疗方式,化疗、靶向或是免疫,每个月最基本的就抽血检查,最好是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肿瘤标志物都查一下。血常规不说了,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是否降低,略低则尽量通过饮食、补品等补充,过低则需要升白片,升白针,特比奥等手段干预;生化常规则注意肝肾功能方面,如转氨酶,肌酐等等,出现异常及时护肝护肾;至于肿瘤标志物,其实不用计较单次高低,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肿瘤病人有超标很正常,真正需要的是将多次检测结果连续对比,如果出现持续上升,或者某次突然暴涨几倍十几倍,则提示病情可能出现进展,另外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若NSE出现连续升高或者异常升高,并且CT进展的话,建议尽量在进展部位取活检,以确认是否发生小细胞转化。
查血相对来说简单快捷,所以建议每月按时检查,遇见异常及时调整。
相比常规查血来说,建议最好3个月左右做一次CT,最好是增强CT,这是目前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CT上有缩小,就是治疗有效;不变,就是维持住了,注意很多吃靶向的家属,在前几个月缩小之后,突然遇到不缩小了,就着急觉得是耐药了,其实这个时候不要慌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靶向药本身就不会让肿瘤一直缩小,一般都是缩小到一定程度,然后保持不变,所以不要着急说耐药了要换药,白白浪费可以吃药的时间;CT上肿瘤变大了,或者原发灶不变,出现了新的病灶,那此时即代表病情可能进展,可能是全面进展,可能是局部进展,根据情况而定。
对于开始治疗时,没有脑转骨转的病友,建议在6个月的时候,做核磁或者ECT排查。
第三点要注意的就是平常治疗过程中的体感,是否开始出现后背疼痛、腿疼、肩疼等,或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或者喷射状呕吐等,或者咳嗽加重、多痰等情况,则尽快调整复查时间,查血、复查CT等,以确定是否病情加重。
另外很多病友也遇到CTC循环肿瘤细胞,ctDNA循环肿瘤DNA这样的推荐,说是能看有没有癌细胞,能预测是否复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这些是什么检测,CTC就是抽一管血,看看里面癌细胞数量,ctDNA就是看看血液里突变基因多少,一般也是一两个月,或者两三个月做一次,然后对比数据变化,不变就代表疗效稳定,如果数字上升,就提升可能进展,但也有可能是本身血液本身影响,略有波动,所以最终还是以CT影像为主,这么一看,应该就能明白,这俩项目其实就是花销更大,看起来更高级的肿瘤标志物而已,并不能代替CT的作用,因此,对于经济有限的家庭,其实没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