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不知道儿童其实十分好面子,大人以为无所谓的事,儿童往往会看得很严重。我们绝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衡量孩子的压力。大人经常随口批评孩子几句,就像说平常话一样,可它们给孩子留下的,却是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尽管孩子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几天终会露馅,但为了逃避大人训斥,她就能拖几天算几天,这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并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紧张,那几天其实她天天都生活在紧张之中。不管成年人还是孩子,为隐瞒一件事而不断撒谎,是很痛苦的,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撒谎。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中已不信任家长,并且排斥家长。作为主动方和强势方的家长必须要进行反思,必须要改变自己了,否则以后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麻烦。
我把这些想法对家长讲了,她不住地点头。我能感觉到她是在真诚地反思自己。她有些为难地问我,那你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难道我们装作没看见,就不说吗,那样能行吗?
我说,这不是个装不装的问题,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你们以前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博士点点头。我看她很愿意听,就继续说:就孩子经常丢东西这个坏毛病,既然已经说过许多遍,而且惩罚过,说明这些方法都没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丢东西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让孩子多出了说谎的毛病。以后在这个问题上要用“办法”来帮助她,而不是用“批评”来教育她。
我给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女儿圆圆有一次乘出租车把太阳帽摘下来放在旁边座位上,下车忘了拿;又过一段时间和我一起乘出租车,又差点因为同样的原因把新买的一件衣服丢在车上。我们就总结,以后乘出租车,绝不能把东西随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烦。如果拎了几个袋子,要放在下车的门口,这样就不会丢下东西了。
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用“理解”和“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一般来说也解决不了。爱一个人不也包含着对他缺点的接纳吗?
这位博士妈妈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她是我遇到最能诚恳地探讨并进行反思的家长。我们这次谈话后,她又和我通过几次电话,她对于“不让孩子丢面子”这一点领悟得非常好,夫妻俩在处理方式上想了很多办法,完全不和孩子冲突了。她说孩子不仅不再“说谎”,而且性情也平稳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我仅从她的语气中,就能听出她一家人转变后的轻松。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并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紧张,那几天其实她天天都生活在紧张之中。不管成年人还是孩子,为隐瞒一件事而不断撒谎,是很痛苦的,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撒谎。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中已不信任家长,并且排斥家长。作为主动方和强势方的家长必须要进行反思,必须要改变自己了,否则以后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麻烦。
我把这些想法对家长讲了,她不住地点头。我能感觉到她是在真诚地反思自己。她有些为难地问我,那你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难道我们装作没看见,就不说吗,那样能行吗?
我说,这不是个装不装的问题,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你们以前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博士点点头。我看她很愿意听,就继续说:就孩子经常丢东西这个坏毛病,既然已经说过许多遍,而且惩罚过,说明这些方法都没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丢东西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让孩子多出了说谎的毛病。以后在这个问题上要用“办法”来帮助她,而不是用“批评”来教育她。
我给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女儿圆圆有一次乘出租车把太阳帽摘下来放在旁边座位上,下车忘了拿;又过一段时间和我一起乘出租车,又差点因为同样的原因把新买的一件衣服丢在车上。我们就总结,以后乘出租车,绝不能把东西随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烦。如果拎了几个袋子,要放在下车的门口,这样就不会丢下东西了。
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用“理解”和“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一般来说也解决不了。爱一个人不也包含着对他缺点的接纳吗?
这位博士妈妈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她是我遇到最能诚恳地探讨并进行反思的家长。我们这次谈话后,她又和我通过几次电话,她对于“不让孩子丢面子”这一点领悟得非常好,夫妻俩在处理方式上想了很多办法,完全不和孩子冲突了。她说孩子不仅不再“说谎”,而且性情也平稳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我仅从她的语气中,就能听出她一家人转变后的轻松。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