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李火德非我祖纯笃德明公上系的论证
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不知何时起?上杭李火德变成了南方李氏的象征,只要姓李就是火德后人,按上杭宣传火德后裔达三千几万。国人的优点是唯恐落后,于是,有谱不齐者,谱遗失者,有志修谱者,希望寻求更早上系者均蜂拥而至上杭。烧烧纸钱,捐捐款。皆大欢喜!只要去了上杭,都会变成火德后裔。
明末清初,李二何带领下,合潮惠之李先祭珠公再祭火德的统宗合族,很多族人可能不知。而民国以前的纪年记载:洪武几年,乾隆几年,道光几年。略有文化者都难于算出彼此之间的年间隔时间,何况普通百姓。故接了上杭后,今日按公元纪年计算,始发现各地开基始祖离上杭火德生年有十几代平均十一岁左右传一代的,亦有十几代平均五十几岁传一代的。而上杭对于火德生年,和火德上系(包括其父)的混乱,都未能对李氏宗亲解释清楚。却能够对世界明确宣扬火德是“南方始祖”!“李氏大始祖”!“陇西始祖“!旧时交通不便,各地宗亲间的联系不易。而参与修谱者都只是认真修谱而不加考证! 把上杭李氏宗祠对火德写的说的编的故事不断加以修饰宣传,以讹传信。
为什么我们纯笃德明公后裔的世系都是以纯笃公开基为一世始祖!
在偶然的机遇,找到了老族谱。带着疑惑去不断寻求本宗大始祖(谥)纯笃(讳)德明公后裔各地宗亲的族谱资料,整理并写下论证。供本宗,上杭李氏宗祠及李氏各地有志于族谱研究的宗亲,宗长,来共同探讨。
一
客家先祖在宋末元初避元乱而迁梅州,此时经大唐盛世,李氏已经是望族。而为避战争南迁的李氏族人不可能只有火德,也不可能只有火德后人才会南迁广东。而今日上杭所宣传的南方始祖,入闽始祖根本就是笑话!荒唐的是上杭居然在公元1740年至民国期间在火德墓碑上刻“陇西始祖”。
最早的碑上刻“克昌厥后”
后来变“陇西始祖”再变成今日的“种族文明”
至于原因只有上杭才能解释。
二
发现上杭为宣扬火德而作的伪谱序。景佑二年(1035)年三位当朝大官,文豪。王曾,范仲淹,欧阳修同一年一月一日为普通百姓上杭李火德写序!写序时间火德儿子最大的6岁(按火德966年生,63岁生子。如果按上杭今日的1206年生火德就自抽嘴巴),能否养大成人尚未可知。王曾谱序:火德公生三子长 三一郎次 三二郎三 三三郎三分支蕃衍世族衣冠文物代不乏人。(刚刚出生的儿子就蕃衍世族衣冠文物代不乏人)范仲淹谱序:金陵而徙闽徙粤生齿愈蕃流行愈长。(儿子刚刚出生就知道他以后会迁粤?)欧阳修谱序:火德公以来王侯将相一时贵显(儿子刚刚出生就王侯将相一时显贵?这个和上杭李氏宗祠的门联倒是对应了)。。。。。。王曾范仲淹二夫子序之核且祥矣。欧阳修明明和王曾,范仲淹同一天写的序,怎去核且祥?又怎么知道王曾,范仲淹为火德写了序?三位宋代名流都是鬼谷子再世?可以为火德后算八百年??火德六十岁尚无子,给邻居取笑。凭啥资本让王曾,范仲淹,欧阳修为其写序!且称其为火德公。
三
按上杭谱,五华敏公世系为 念三郎—万三郎—七世敏公。本宗德明公世系为 念三郎—万一郎—七世德明。五华谱记:敏公于建炎二年(1128年)迁长乐,按推理敏公应出生在1100年左右。一楫公谱记:德明公避元乱迁梅,1279年即元朝,推算德明公应在1250年左右出生。同为念三郎孙的敏公和德明公出生时间隔150年。按念三郎到敏公20年的代间隔年,那么念三郎到德明公相隔150+40=190年。代间隔年190/2=95年。比火德63岁生儿子更为传奇!除了神仙,这个概率是没有的!
四
发现1614年德明公十世孙一楫公(1555年生)所写的族谱里面根本没有上杭和火德的记载。谱记万亿公本闽汀宁化石壁乡(离上杭有三百公里左右)人士,生三子,长:德明 次:德达 季:德文。(而上杭吊线记六世万一郎公生七世德明。德达,德文则没有记载)避元乱迁梅州大水源,德达迁大埔大靖,德文复迁上杭古田。谱中对始祖以下几代人的墓葬地都记录清晰。谱中记梅州二字经过考证,今日梅县在公元971年至1368年间曾用名梅州。另记德明公正室伍氏,有正室必有继房,继房姓啥?有无后裔无人知也无从考证。今年才在浏阳宗亲的族谱里面发现线索。可见一楫公写谱的严谨!
谱记:······间有缙绅学士志图合族者将多糊涂;······派别核无所核,是我祖非我祖,我何敢知何敢冒总之,不离我姓故备录之;······谱也何凭,吾为此惧,敬仿紫阳先生止谱所知始祖的以宁化哉,来者为鼻,后派应以始祖所出者为宗,凡远涉无据,近介犹豫者,置忽录。······何者家乘可以传信?稍讹则子据为佐证,无论达观君子嗤齤何如,是上诬先人,下妄后裔也;······脉脉缤纷难以蘜稽,据我祖代相传与瓜藤图合考(曾大义父曾修谱,其师翰林百岁孝德公周诚赐进士佥事西峰章公,乡进士别驾茶山饶公各有文序)近祖有万亿公者本实闽汀宁化石壁乡人士。由谱内容可知,早在1614年以前就有人进行合族统宗,并有邀请一楫公。一楫公多次声明本宗来历彰显较著,始祖由宁化石壁迁来,近祖为万亿公。并且声明他写的族谱是延续自七世祖写的族谱和瓜藤图来进行的,由此可确实谱资料的年份可以上溯至1500年以前。今日也可以知道一楫公写的谱的世系没有错。
李氏族谱
余考李氏世家闽汀宁化人也祖代相传佥谓延平宋公之后匪虚哉迨至六世生壁公宋绍熙庚戌年起家进士第官至开禧中翰林学士卒也家庙宁化石壁之乡有田三百种以供蒸尝以绵血食至今不改焉再传五世生芾公为潭州知州因元兵之逼伏节死义为大宋忠臣之倡绵绵延延至于七世生昌昌生长子德明次德达季德文皆有学行避元之乱处于梅州之大水源及元末德明公之子复移居于界溪之青草湖故明公卒遂葬于界溪口焉程邑溪南李氏之祖肇居于此矣其弟德达亦居于大埔大郑地方德文乃迁于上杭古田园地倒湖坪杭埔李氏之祖实以梅州李氏皆弟兄也世系绵远难以历攷姑举所前闻者以谱叙知端今李氏子弟得以知祖代之所由来云
赐进士第奉议大夫广西按察司兵备道佥事前北京兵部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章煦撰
李氏谱序
昔欧氏谱记远畏苏氏谱祥所自二者皆讥独紫阳氏云谱者谱其所知不谱所不知盖谓名实不可忘记且不当索淆子孙弗录而先是悖乱行也夫李迺我世氏曾大义父松磎公曾修谱其师翰林百岁孝德公周城赐进士佥事西峰章公乡进士别驾茶山饶公各有文序而本宗来历彰显较著迨宋陵末赤子弄兵躲乱羁城熒惑作崇难燄我旅馆煨熆我墨庄灾垍我家乘籍先灵邀天眷幸而瓜藤图越在草莽者犹存庶缘残编考往牒得瞩世系渊源谨按李氏自帝颛顼曾孙咎繇为尧理官因官姓理理官玄孙理利贞避难伊候之墟食李遂更姓李利贞十一代生伯阳或曰伯阳母叚氏居李树下从左腋生伯阳生即能言指李树曰此我姓若者疑伯阳生二子一居陇西一居赵郡居陇西者江汉显著最为广其的派也广后生西凉武昭王暠五世生虎生昭仕周封唐王昭生渊为大唐高祖枝叶繁衍布满涵夏第世榜邈 脉脉缤纷难以蘜稽据我祖代相传与瓜藤图合考近祖有万亿公者本闽汀宁化石壁乡人仕元泰定祭酒育三雛伯讳德明仲德达季德文皆业儒祭酒公谏佛落职而天下亦乱故明达二公迁梅州之大水源文公上杭古田园倒湖坪明公胤迁溪南达公亦迁大埔大郑明公十传一楫生甫六月无禄慈亲即逝龆龀多病残喘几绝而复续倘非惠邀先灵久随征侨灵圉化矣迄十九始充邑博士弟子六樾禩叨既廪连上六科六外孙山七科督学使己录科举当应试偶际严忳延垍图数贡入天府既不能飞黄腾踏以光耀门闾又不能睦族展亲以步我曾考芳躅佗傺酸楚更仆难筹顾影扪心螴蜳慙恧遥想先王敦睦恩厚萃涣义高自父祖曾高以上由子孙曾玄而来仍以第耳几属一派悉隶诸臚列其代次爵秩约以宗法俾尊者畀者长者幼者亲者疏者炳若日星罔敢逾越班行互相凌轢故晏婴见及此广君赐以惠三族令困扼者悉得无恙希文念及此著族谱以明世次并义田以赡宗人冠婚丧之不给者鉅矣哉二公之德乎高矣哉二公之风乎令二公而在即纳履秣焉所祈愿焉至若张公九世同居陈氏十世不分犹令人千载膾灸此何脩哉固在能忍与不听妇言要亦谱修而名份辩耳唐宋而不谱多废坠叔侄兄弟至无等伦卑驾尊幼傲长疏閒戚贵衊贱富凌贫智笼愚强暴弱外和中戾人面兽心谁氏念宗盟而憐骨肉亲者岂有它哉由宗法不明而专利无亲也间有缙绅学士志图合族者将多糊涂连犿以侈大世家以相炫耀夸诩若彦昭之通谱赵巫赵郡之尊义甫崇韬之拜汾阳羅威之胃羅隐者往往有为而不为功名改姓不敢上负梁者古今屈已指哉即谱也何凭吾为此惧敬仿紫阳先生止谱所知始祖的以宁化哉来者为鼻后派应以始祖所出者为宗凡远涉无据近介犹豫者置弗录何者家乘所以传信稍讹则子据为佐证无论达观君子嗤齤何如是上誣先人下訌后裔也兹就始祖所遗三派自二世以至十三四世据见在以笔于书人生几子子生几孙孙而又孙代绵一代各有藤曰无舛错我先人至我父祖一脉上抵始祖代各有传以志先人行状祭各有文以阐赞德幽光一生忌墓祭祀时宗祝读焉子孙听焉想见祖宗功德若彼今日成立若此惊惊悚悚生敬惮心曰等慎勿惰窳勿湎以墮先人令绪亦家庭穀贻之一助也至于首列名世高士支分派别核无所核或我祖或非我祖我何敢知我何敢冒总之不离我姓故备录之令嗣我者灼知某也忠某也佞某也孝某也悖某也谐某也戾某也恭某也傲某也信某也欺某也異姓相胃某也同姓非宗某也丁年龙翔某皓首蠖屈某也流芳千载某也遗臭万年某也金枝而后家声堕落某也绳枢甕牗而顿换门楣某也慷慨仗义而九族一体某也鄙吝横胸而胡越同胞一姓之中心千万状贤否辩若苍素可为法戒至若明彼顽贪细民识不通今古不踰跬步慮不保昕夕慢污同气路眎著于春秋当埓倚邬陶白堪称亢宗而见左识局吕鉅坳武一膜外人我异眎已也千金饰裘而族多悬鹑百结已也口厭膏梁而族多哺枵腹已也金枝满赢而族多死无殓具甚至讼间田争契劵出本昆李钧息则罄锱铢甘蹈宏嶠愚僻肯推雁鷺遗粮玉斝余沥以惠宗族之冻饿者悖礼可胜道哉惜无于延陵子灭之节诏之然而有等非常之夫不籍先荫崛起草茅愤为天下雄如朱吕贡匡诸贤固无侍于族人之助而非族人所能助者即如旌日无己者流執極自好腐视躯壳不为私毫污义者又岂假温饱族人哉若者见不数数而平仲仲淹之豪举如之何其可少也然则族谱之修徒餙文具也乎有志睦族者可以深长思矣
时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岁阳月元日十世孙一楫撰
道光十六年丙申岁十五世孙宗谱书
五
按上杭谱记火德1206年生,1269年做父亲。可谓传奇!而德明公带两个弟弟避元乱迁梅州,最起码都有二十岁。1279年即元朝。也就是说德明公的年龄比火德的儿子都还要大。怎么可能是火德七世孙?另多地族谱记载德明公长房六世孙松囱公生永乐四年(1406年)。
离火德生儿子仅137年,怎么可能是火德十二世孙??西阳塘美谱记二房四世孙子安公生洪武二年(1369年)离火德生儿子仅100年。丙村和盘龙桥族谱记二房四世孙子贵公生洪武四年(1371年)离火德生儿子仅102年,怎么可能是火德十世孙??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上祖二房九世万孜公生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离火德生儿子217年,不可能是火德15世孙!李一楫德明公十世孙1555年生,李二何1585年生火德十二世孙。一楫公比李二何年长三十岁,李二何出生时一楫公的儿子也应该出生。再一楫公的上祖六世松囱公六十岁才生七世诚孝公。反证:在火德十二世李二何出生的时间段,德明公的后裔正常也有了十二世孙。另有守正公房十世孙李钟亮在嘉靖丙午年(1546年)中举人,比一楫公大30岁以上。所以德明公和火德属于同一时期人物的论点成立。李二何在一楫公墓碑上的落款门生侄士淳合情合理,属李氏的宗亲间客气称呼,客家人说的大哥小叔。丙村梅花村德明公十一世孙李文古称李二何为叔一样的道理解释。
1735年李象元在【合建南门始祖火德公祠堂序】里面记载:明初时,梅州在程乡县各房系祖纯笃公,琛世祖也,墓在界溪。明朝1369年建国,50年为初。而纯笃德明公后裔在五至九世才陆续外迁各地开基。1420年前纯笃公后裔已经在程乡各地开基成旺族,那么始祖纯笃德明公生于南宋的时间再一次得到确实。不可能是上杭1206年生,1269年才做父亲的李火德七世孙!
六
德明公后裔占梅县李氏人口百分之六七十,星罗棋布于归善(惠州),潮州,广西,江西,四川,湖南。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历代著入史册的不胜枚举。八世的应策公曾经任上杭县令,都没有记下上祖是火德。十世的一楫公,状元庄际昌的老师,曾经在福建晋江任教,写谱反对合族统宗,谱里也没有记上杭和火德。十世一桢公隆安县令,钟亮公举人,十三世琛公任刑部郎,十五世瑜公,亦梅公,魁梅公......近代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父子等等。而始祖德明公的名字在梅县县志的李氏渊源里居然没有记载。而李二何在【程乡松江李氏族谱】的序里面记载:始祖珠公,二世贤德。
最早奉命写程乡县志的是明末皇太子侍读学士松口人李二何(1585年生,火德十二世孙),他也是合潮惠之李祭火德之人。并在锦川堂谱序中写下;数县之李始本一县,各房之李始本一房······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集各县宗支序源流定昭穆修祠宇立谱志,总拟以自闽入粤之代为始,遂于三月初十齐至佛祖高拜扫珠公,转入丰浪岗重祭火德公墓。······若谓祖宗之灵,忠以士淳者居多(一楫公应该算是不忠士淳者)······萃众人之欢心以祀先人,祖宗享之.
正因为一楫公不同意合族,并写下了族谱,不知什么原因占梅县李氏人口百分之六七十的本宗开基始祖纯笃德明公没有记入县志的李氏渊源里面。
而李二何还在一楫公墓碑落款:门生侄士淳。
若按上杭记一楫公为火德十六世孙,火德十二世名高位重的李二何不可能如此落款。他也不可能会不知道同村同镇的大部分李氏族人的先祖是纯笃德明公!我和李二何后裔同村近四百年,祖代相传不同宗。
最为奇怪的是李二何合族祭珠公,祭火德。然而李二何支系自己的族谱和祠堂神牌上都没有记火德。只有一世珠公,二世贤德的记录。
确实耐人寻味!萃众人之欢心以祀先人,祖宗享之,皇天佑之。李二何合族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松口开基一世祖做火德的父亲,以享香火!他对于自己家族世系一清二楚,有谱序为据。
至于贤德就是三二郎等等,只是上杭为了圆李二何合族后的假世系而编造的系列故事。松口,蕉岭,平远的族谱和祠堂神牌,此珠公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贤德。如果贤德是火德儿子,那么火德和珠公是什么关系??李二何的十二世真实世系就是由珠公起记。
七
在梅县各地的德明公后裔的开基祠堂堂号是“陇西堂”,门联:犹龙世泽,旋马家声。
一些祠堂的天子柱对联写明:先祖由石壁迁来。而上杭李氏大宗祠的祠堂堂号为“惇叙堂”.
确在中堂挂个新做的“陇西堂”牌匾。一个祠堂是不可能有两个祠堂堂号的。这里有明显的做假痕迹!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封建社会若火德是陇西堂后裔,其后人做祠堂岂敢背负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之名分去另立堂号?陇西堂可是李氏最大的祠堂堂号!1585年生的李二何“火德十二世孙”,1661年生的李象元“火德十七世孙”梅县南门李氏宗祠倡建者,他们的祠堂和上杭李氏宗祠一样都不是陇西堂,而且他们接1206年的火德,代间隔年都合理!难道只是巧合吗?
纯笃公长房十三世孙举人琛公为南门李氏祖祠写序(和李象元裙带亲戚且同朝为官),都没有把自己上祖二世守恒公至其父十二世草庐开基祖溪声公排进南门李氏祖祠神牌!可见琛公是明白非同一李姓,且不同意合族统宗的。三房守正公各地开基后裔都没有出现在南门祠神牌!只有丙村众多李姓中的某一屋的有,且把始祖纯笃公也写成丙村开基。而南门祠神牌除了李二何支系有二世贤德(一世是珠公)至十六世裔孙的神位记载外,其他梅州各地各支都没有世系排列的!至于迟梅州南门李氏祖祠一百年才建好的上杭李氏宗祠中的火德以下世系是怎样来的?唯天知,地知,上杭知!
目前祠堂神牌保管最好的是雁洋松坪守正公后裔六世开基祠堂。祠堂神牌中间最上一块写:陇西堂(横批)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其下是:梅州开基始祖纯笃德明李公妣柔婉伍儒人神位。
可见以前就没有什么火德的,梅州二字也和一楫公谱吻合!
门联是宣扬先祖事迹的。建于1739年的南门李氏祖祠其祠堂门联是“柱史家声旧,金吾物望新”。
柱史为老子的官职柱下史,家声是家庭的名声。金吾是朝廷官员,物望解释为众望。那么此门联意思是:老子作为李氏的荣耀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今日朝廷官员(李象元)带着众人所望树立新的一位(不知道解释是否合理)。新的一位就是南门祠堂祀奉的火德。就在南门祠堂建好后,第二年上杭在火德墓碑上刻下“陇西始祖”。这就是李火德传奇故事的开始!旋马家声是北宋名相李沆的典故,李沆和上杭火德并没有交集。而德明公后裔却把这典故写到门联,虽然至今日为止尙没有找到确凿的李沆和德明公的关系。
八
纯笃公后裔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嘉应州西门集资建祠。(南门李氏祖祠1736年集六千余两白银建,纯笃公祠1808年集两万余两白银建,1836年的上杭李氏宗祠也才集两万余两白银建,可见纯笃公祠的规模之大)纯笃公祠落成记记录:······珠联璧合于同堂,今则旋马厅开,特占梅州之盛,登龙人集,皆征石壁之祥,固合族之大观······。而在李氏纯笃祖建祠原序中记:······由理官柱史以来代生伟人指不胜屈,大约多西北之产。迨宋南渡后,人物始大著于东南,惟我纯笃公则固东南衣冠之表表者。迹其宁化而开基梅州肇启后人,非百世不迁者乎,迄今数百年之久,孙枝以数万计。于楚于粤椒衍瓜绵,在潮在嘉星罗棋布,蝉联仕宦,鹊起苟非······城内外建祠者非一姓,而我始祖未有特祠,不可谓非吾族之憾事也。······纯笃祖祠上堂立龛分十三级鼎炉是历代始高曾祖考妣总牌,其上层当中特牌为:始祖纯笃府君······。
由此可见,在1808年以前,本宗先祖都是和上杭和火德没有一点的牵连。南门祠堂比纯笃公祠堂早72年建成,相隔只有三百米之遥。
建祠祠谱记录:城内外建祠者非一姓。也明白记录先祖纯笃德明公于宋末由石壁迁梅州开基。祠堂神牌也只奉纯笃公为始祖!
重修纯笃公祠序:······同治乙丑(1865年)年金陵残贼扰窜邻境,康军借寓为粮台。十月州城忽陷,祠宇被毁,谱板亦失,上中两堂仅剩墙壁,门楼一堂尚存外片一半,迄今大门额字仍其旧也······各疑议定,众皆曰善。其间或因或创未尝不有,以庆通然,更新章亦无妨于旧制。查上杭祠谱本州始祖纯笃公即大始祖火德公七世孙也,第一级中位原安。始祖纯笃公考妣牌位今议追祀福建上六代即安······。兹祠功告成理宜修谱,所有老谱悉照原刻,新议各疑及襄事者亦宜备书,犹赖后起有人继继䋲䋲,以为前人之光焉可也,此记。
大清同治十一年(1871年)壬申岁重阳节典簿附贡生十七世孙淸奎敬撰!
上杭李氏大宗祠修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纯笃公祠堂建祠在它之前,没有上杭和火德记载。祠毁再修,才查上杭祠谱得知(李二何早就序源流定昭穆修祠宇立谱志).以庆通然,更新章亦无妨于旧制。这就是本宗德明公世系归入火德世系的开始。松口溪南,三乡等地的族谱就是在此时编成。
虽然谱通了上杭,所幸先祖在祠谱里面亦留下笔墨,供后世子孙追查考证。在德明公一些后裔开基地的族谱里面也清楚记载是上杭李氏宗祠建好后,邀请粤东李氏宗亲参加庆典时告诉他们先祖,德明公是火德七世孙的。
而一些族谱还清楚记载了二世守恒公坟元末乱失于荆棘从中乃付银牌于妣坟。元朝1279年~1368年。1269年火德才生儿子,始祖纯笃公怎么可能是火德七世孙??
其他梅县李氏包括雁洋春山公的族谱,隆文百三郎的族谱接上杭世系的资料来源都是上杭告诉的。
在民国三十二年三大房族众照旧修复了始祖墓
在梅县西阳万山谱有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的墓碑文记载:大始祖考纯笃德明李公。大始祖妣柔婉李母伍大孺人。
1986年丙村宗亲修墓时,主事人在没有进行考证的情况下按上杭谱加上闽七世字样。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石扇奈青宗亲和雁洋善贤宗亲前往墓前看的墓碑是没有闽七世字样。后经指出,主事人承认了事实。
九
可见上杭对合族于火德是尽心尽力的!然而假的终是假的,假的必然乱和经不起推敲。
为寻求更加确凿的证据,我前往大埔西河找到德明公弟德达(茂山)公祠堂。茂山公祠堂的神位立为宋始祖茂山公之神位
宋朝也就是在1279年以前(火德1269年才做父亲)和德明公避元乱来梅州大水源的时间记载吻合。族中老人也说先祖由石壁迁来!然而就是这个宋始祖德明公之弟茂山公被上杭排到火德六世孙。做哥哥的德明公反而排到火德七世孙。
更加离谱的是;近期发现上杭谱把先祖纯笃德明公做了有近十个不同谱载,有三一郎,三三郎,万一郎,万二郎,万四郎等等的后裔。
这个德明公的兄弟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德明公儿子,孙子的名讳一样。为什么???上杭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十
火德之父珠公墓(其实是李二何一世祖珠公墓)在松口,而我始祖纯笃公墓也是在松口。(松口有多个姓氏以松口开基为一世始祖)由于历史原因,断了祭祀。后来由南门李氏祖祠发起的祭珠公墓,一些不明就里的纯笃公后裔也参与。在这两年,我们联系了各地宗亲参与始祖纯笃公墓的祭祀后,一些年老的宗长才说:是的以前我们宗系只祭纯笃公墓不祭珠公墓的,也有宗亲仍然记得父辈去祭了纯笃公墓还分了丁肉!历史可以证明:松口的纯笃公后裔,和珠公后裔是各祭各祖。没有关联!
是我祖贫穷不弃,非我祖富贵不求!拜错祖宗可悲!曾经的错,不是你我的错。有历史原因,有上杭的刻意为之!正本清源是我辈中人的责任和义务,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纯笃德明公后裔应共同努力还原历史!
纯笃德明公二十五世孙 秉胜
二0一八年五月三十日
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不知何时起?上杭李火德变成了南方李氏的象征,只要姓李就是火德后人,按上杭宣传火德后裔达三千几万。国人的优点是唯恐落后,于是,有谱不齐者,谱遗失者,有志修谱者,希望寻求更早上系者均蜂拥而至上杭。烧烧纸钱,捐捐款。皆大欢喜!只要去了上杭,都会变成火德后裔。
明末清初,李二何带领下,合潮惠之李先祭珠公再祭火德的统宗合族,很多族人可能不知。而民国以前的纪年记载:洪武几年,乾隆几年,道光几年。略有文化者都难于算出彼此之间的年间隔时间,何况普通百姓。故接了上杭后,今日按公元纪年计算,始发现各地开基始祖离上杭火德生年有十几代平均十一岁左右传一代的,亦有十几代平均五十几岁传一代的。而上杭对于火德生年,和火德上系(包括其父)的混乱,都未能对李氏宗亲解释清楚。却能够对世界明确宣扬火德是“南方始祖”!“李氏大始祖”!“陇西始祖“!旧时交通不便,各地宗亲间的联系不易。而参与修谱者都只是认真修谱而不加考证! 把上杭李氏宗祠对火德写的说的编的故事不断加以修饰宣传,以讹传信。
为什么我们纯笃德明公后裔的世系都是以纯笃公开基为一世始祖!
在偶然的机遇,找到了老族谱。带着疑惑去不断寻求本宗大始祖(谥)纯笃(讳)德明公后裔各地宗亲的族谱资料,整理并写下论证。供本宗,上杭李氏宗祠及李氏各地有志于族谱研究的宗亲,宗长,来共同探讨。
一
客家先祖在宋末元初避元乱而迁梅州,此时经大唐盛世,李氏已经是望族。而为避战争南迁的李氏族人不可能只有火德,也不可能只有火德后人才会南迁广东。而今日上杭所宣传的南方始祖,入闽始祖根本就是笑话!荒唐的是上杭居然在公元1740年至民国期间在火德墓碑上刻“陇西始祖”。
最早的碑上刻“克昌厥后”
后来变“陇西始祖”再变成今日的“种族文明”
至于原因只有上杭才能解释。
二
发现上杭为宣扬火德而作的伪谱序。景佑二年(1035)年三位当朝大官,文豪。王曾,范仲淹,欧阳修同一年一月一日为普通百姓上杭李火德写序!写序时间火德儿子最大的6岁(按火德966年生,63岁生子。如果按上杭今日的1206年生火德就自抽嘴巴),能否养大成人尚未可知。王曾谱序:火德公生三子长 三一郎次 三二郎三 三三郎三分支蕃衍世族衣冠文物代不乏人。(刚刚出生的儿子就蕃衍世族衣冠文物代不乏人)范仲淹谱序:金陵而徙闽徙粤生齿愈蕃流行愈长。(儿子刚刚出生就知道他以后会迁粤?)欧阳修谱序:火德公以来王侯将相一时贵显(儿子刚刚出生就王侯将相一时显贵?这个和上杭李氏宗祠的门联倒是对应了)。。。。。。王曾范仲淹二夫子序之核且祥矣。欧阳修明明和王曾,范仲淹同一天写的序,怎去核且祥?又怎么知道王曾,范仲淹为火德写了序?三位宋代名流都是鬼谷子再世?可以为火德后算八百年??火德六十岁尚无子,给邻居取笑。凭啥资本让王曾,范仲淹,欧阳修为其写序!且称其为火德公。
三
按上杭谱,五华敏公世系为 念三郎—万三郎—七世敏公。本宗德明公世系为 念三郎—万一郎—七世德明。五华谱记:敏公于建炎二年(1128年)迁长乐,按推理敏公应出生在1100年左右。一楫公谱记:德明公避元乱迁梅,1279年即元朝,推算德明公应在1250年左右出生。同为念三郎孙的敏公和德明公出生时间隔150年。按念三郎到敏公20年的代间隔年,那么念三郎到德明公相隔150+40=190年。代间隔年190/2=95年。比火德63岁生儿子更为传奇!除了神仙,这个概率是没有的!
四
发现1614年德明公十世孙一楫公(1555年生)所写的族谱里面根本没有上杭和火德的记载。谱记万亿公本闽汀宁化石壁乡(离上杭有三百公里左右)人士,生三子,长:德明 次:德达 季:德文。(而上杭吊线记六世万一郎公生七世德明。德达,德文则没有记载)避元乱迁梅州大水源,德达迁大埔大靖,德文复迁上杭古田。谱中对始祖以下几代人的墓葬地都记录清晰。谱中记梅州二字经过考证,今日梅县在公元971年至1368年间曾用名梅州。另记德明公正室伍氏,有正室必有继房,继房姓啥?有无后裔无人知也无从考证。今年才在浏阳宗亲的族谱里面发现线索。可见一楫公写谱的严谨!
谱记:······间有缙绅学士志图合族者将多糊涂;······派别核无所核,是我祖非我祖,我何敢知何敢冒总之,不离我姓故备录之;······谱也何凭,吾为此惧,敬仿紫阳先生止谱所知始祖的以宁化哉,来者为鼻,后派应以始祖所出者为宗,凡远涉无据,近介犹豫者,置忽录。······何者家乘可以传信?稍讹则子据为佐证,无论达观君子嗤齤何如,是上诬先人,下妄后裔也;······脉脉缤纷难以蘜稽,据我祖代相传与瓜藤图合考(曾大义父曾修谱,其师翰林百岁孝德公周诚赐进士佥事西峰章公,乡进士别驾茶山饶公各有文序)近祖有万亿公者本实闽汀宁化石壁乡人士。由谱内容可知,早在1614年以前就有人进行合族统宗,并有邀请一楫公。一楫公多次声明本宗来历彰显较著,始祖由宁化石壁迁来,近祖为万亿公。并且声明他写的族谱是延续自七世祖写的族谱和瓜藤图来进行的,由此可确实谱资料的年份可以上溯至1500年以前。今日也可以知道一楫公写的谱的世系没有错。
李氏族谱
余考李氏世家闽汀宁化人也祖代相传佥谓延平宋公之后匪虚哉迨至六世生壁公宋绍熙庚戌年起家进士第官至开禧中翰林学士卒也家庙宁化石壁之乡有田三百种以供蒸尝以绵血食至今不改焉再传五世生芾公为潭州知州因元兵之逼伏节死义为大宋忠臣之倡绵绵延延至于七世生昌昌生长子德明次德达季德文皆有学行避元之乱处于梅州之大水源及元末德明公之子复移居于界溪之青草湖故明公卒遂葬于界溪口焉程邑溪南李氏之祖肇居于此矣其弟德达亦居于大埔大郑地方德文乃迁于上杭古田园地倒湖坪杭埔李氏之祖实以梅州李氏皆弟兄也世系绵远难以历攷姑举所前闻者以谱叙知端今李氏子弟得以知祖代之所由来云
赐进士第奉议大夫广西按察司兵备道佥事前北京兵部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章煦撰
李氏谱序
昔欧氏谱记远畏苏氏谱祥所自二者皆讥独紫阳氏云谱者谱其所知不谱所不知盖谓名实不可忘记且不当索淆子孙弗录而先是悖乱行也夫李迺我世氏曾大义父松磎公曾修谱其师翰林百岁孝德公周城赐进士佥事西峰章公乡进士别驾茶山饶公各有文序而本宗来历彰显较著迨宋陵末赤子弄兵躲乱羁城熒惑作崇难燄我旅馆煨熆我墨庄灾垍我家乘籍先灵邀天眷幸而瓜藤图越在草莽者犹存庶缘残编考往牒得瞩世系渊源谨按李氏自帝颛顼曾孙咎繇为尧理官因官姓理理官玄孙理利贞避难伊候之墟食李遂更姓李利贞十一代生伯阳或曰伯阳母叚氏居李树下从左腋生伯阳生即能言指李树曰此我姓若者疑伯阳生二子一居陇西一居赵郡居陇西者江汉显著最为广其的派也广后生西凉武昭王暠五世生虎生昭仕周封唐王昭生渊为大唐高祖枝叶繁衍布满涵夏第世榜邈 脉脉缤纷难以蘜稽据我祖代相传与瓜藤图合考近祖有万亿公者本闽汀宁化石壁乡人仕元泰定祭酒育三雛伯讳德明仲德达季德文皆业儒祭酒公谏佛落职而天下亦乱故明达二公迁梅州之大水源文公上杭古田园倒湖坪明公胤迁溪南达公亦迁大埔大郑明公十传一楫生甫六月无禄慈亲即逝龆龀多病残喘几绝而复续倘非惠邀先灵久随征侨灵圉化矣迄十九始充邑博士弟子六樾禩叨既廪连上六科六外孙山七科督学使己录科举当应试偶际严忳延垍图数贡入天府既不能飞黄腾踏以光耀门闾又不能睦族展亲以步我曾考芳躅佗傺酸楚更仆难筹顾影扪心螴蜳慙恧遥想先王敦睦恩厚萃涣义高自父祖曾高以上由子孙曾玄而来仍以第耳几属一派悉隶诸臚列其代次爵秩约以宗法俾尊者畀者长者幼者亲者疏者炳若日星罔敢逾越班行互相凌轢故晏婴见及此广君赐以惠三族令困扼者悉得无恙希文念及此著族谱以明世次并义田以赡宗人冠婚丧之不给者鉅矣哉二公之德乎高矣哉二公之风乎令二公而在即纳履秣焉所祈愿焉至若张公九世同居陈氏十世不分犹令人千载膾灸此何脩哉固在能忍与不听妇言要亦谱修而名份辩耳唐宋而不谱多废坠叔侄兄弟至无等伦卑驾尊幼傲长疏閒戚贵衊贱富凌贫智笼愚强暴弱外和中戾人面兽心谁氏念宗盟而憐骨肉亲者岂有它哉由宗法不明而专利无亲也间有缙绅学士志图合族者将多糊涂连犿以侈大世家以相炫耀夸诩若彦昭之通谱赵巫赵郡之尊义甫崇韬之拜汾阳羅威之胃羅隐者往往有为而不为功名改姓不敢上负梁者古今屈已指哉即谱也何凭吾为此惧敬仿紫阳先生止谱所知始祖的以宁化哉来者为鼻后派应以始祖所出者为宗凡远涉无据近介犹豫者置弗录何者家乘所以传信稍讹则子据为佐证无论达观君子嗤齤何如是上誣先人下訌后裔也兹就始祖所遗三派自二世以至十三四世据见在以笔于书人生几子子生几孙孙而又孙代绵一代各有藤曰无舛错我先人至我父祖一脉上抵始祖代各有传以志先人行状祭各有文以阐赞德幽光一生忌墓祭祀时宗祝读焉子孙听焉想见祖宗功德若彼今日成立若此惊惊悚悚生敬惮心曰等慎勿惰窳勿湎以墮先人令绪亦家庭穀贻之一助也至于首列名世高士支分派别核无所核或我祖或非我祖我何敢知我何敢冒总之不离我姓故备录之令嗣我者灼知某也忠某也佞某也孝某也悖某也谐某也戾某也恭某也傲某也信某也欺某也異姓相胃某也同姓非宗某也丁年龙翔某皓首蠖屈某也流芳千载某也遗臭万年某也金枝而后家声堕落某也绳枢甕牗而顿换门楣某也慷慨仗义而九族一体某也鄙吝横胸而胡越同胞一姓之中心千万状贤否辩若苍素可为法戒至若明彼顽贪细民识不通今古不踰跬步慮不保昕夕慢污同气路眎著于春秋当埓倚邬陶白堪称亢宗而见左识局吕鉅坳武一膜外人我异眎已也千金饰裘而族多悬鹑百结已也口厭膏梁而族多哺枵腹已也金枝满赢而族多死无殓具甚至讼间田争契劵出本昆李钧息则罄锱铢甘蹈宏嶠愚僻肯推雁鷺遗粮玉斝余沥以惠宗族之冻饿者悖礼可胜道哉惜无于延陵子灭之节诏之然而有等非常之夫不籍先荫崛起草茅愤为天下雄如朱吕贡匡诸贤固无侍于族人之助而非族人所能助者即如旌日无己者流執極自好腐视躯壳不为私毫污义者又岂假温饱族人哉若者见不数数而平仲仲淹之豪举如之何其可少也然则族谱之修徒餙文具也乎有志睦族者可以深长思矣
时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岁阳月元日十世孙一楫撰
道光十六年丙申岁十五世孙宗谱书
五
按上杭谱记火德1206年生,1269年做父亲。可谓传奇!而德明公带两个弟弟避元乱迁梅州,最起码都有二十岁。1279年即元朝。也就是说德明公的年龄比火德的儿子都还要大。怎么可能是火德七世孙?另多地族谱记载德明公长房六世孙松囱公生永乐四年(1406年)。
离火德生儿子仅137年,怎么可能是火德十二世孙??西阳塘美谱记二房四世孙子安公生洪武二年(1369年)离火德生儿子仅100年。丙村和盘龙桥族谱记二房四世孙子贵公生洪武四年(1371年)离火德生儿子仅102年,怎么可能是火德十世孙??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上祖二房九世万孜公生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离火德生儿子217年,不可能是火德15世孙!李一楫德明公十世孙1555年生,李二何1585年生火德十二世孙。一楫公比李二何年长三十岁,李二何出生时一楫公的儿子也应该出生。再一楫公的上祖六世松囱公六十岁才生七世诚孝公。反证:在火德十二世李二何出生的时间段,德明公的后裔正常也有了十二世孙。另有守正公房十世孙李钟亮在嘉靖丙午年(1546年)中举人,比一楫公大30岁以上。所以德明公和火德属于同一时期人物的论点成立。李二何在一楫公墓碑上的落款门生侄士淳合情合理,属李氏的宗亲间客气称呼,客家人说的大哥小叔。丙村梅花村德明公十一世孙李文古称李二何为叔一样的道理解释。
1735年李象元在【合建南门始祖火德公祠堂序】里面记载:明初时,梅州在程乡县各房系祖纯笃公,琛世祖也,墓在界溪。明朝1369年建国,50年为初。而纯笃德明公后裔在五至九世才陆续外迁各地开基。1420年前纯笃公后裔已经在程乡各地开基成旺族,那么始祖纯笃德明公生于南宋的时间再一次得到确实。不可能是上杭1206年生,1269年才做父亲的李火德七世孙!
六
德明公后裔占梅县李氏人口百分之六七十,星罗棋布于归善(惠州),潮州,广西,江西,四川,湖南。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历代著入史册的不胜枚举。八世的应策公曾经任上杭县令,都没有记下上祖是火德。十世的一楫公,状元庄际昌的老师,曾经在福建晋江任教,写谱反对合族统宗,谱里也没有记上杭和火德。十世一桢公隆安县令,钟亮公举人,十三世琛公任刑部郎,十五世瑜公,亦梅公,魁梅公......近代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父子等等。而始祖德明公的名字在梅县县志的李氏渊源里居然没有记载。而李二何在【程乡松江李氏族谱】的序里面记载:始祖珠公,二世贤德。
最早奉命写程乡县志的是明末皇太子侍读学士松口人李二何(1585年生,火德十二世孙),他也是合潮惠之李祭火德之人。并在锦川堂谱序中写下;数县之李始本一县,各房之李始本一房······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集各县宗支序源流定昭穆修祠宇立谱志,总拟以自闽入粤之代为始,遂于三月初十齐至佛祖高拜扫珠公,转入丰浪岗重祭火德公墓。······若谓祖宗之灵,忠以士淳者居多(一楫公应该算是不忠士淳者)······萃众人之欢心以祀先人,祖宗享之.
正因为一楫公不同意合族,并写下了族谱,不知什么原因占梅县李氏人口百分之六七十的本宗开基始祖纯笃德明公没有记入县志的李氏渊源里面。
而李二何还在一楫公墓碑落款:门生侄士淳。
若按上杭记一楫公为火德十六世孙,火德十二世名高位重的李二何不可能如此落款。他也不可能会不知道同村同镇的大部分李氏族人的先祖是纯笃德明公!我和李二何后裔同村近四百年,祖代相传不同宗。
最为奇怪的是李二何合族祭珠公,祭火德。然而李二何支系自己的族谱和祠堂神牌上都没有记火德。只有一世珠公,二世贤德的记录。
确实耐人寻味!萃众人之欢心以祀先人,祖宗享之,皇天佑之。李二何合族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松口开基一世祖做火德的父亲,以享香火!他对于自己家族世系一清二楚,有谱序为据。
至于贤德就是三二郎等等,只是上杭为了圆李二何合族后的假世系而编造的系列故事。松口,蕉岭,平远的族谱和祠堂神牌,此珠公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贤德。如果贤德是火德儿子,那么火德和珠公是什么关系??李二何的十二世真实世系就是由珠公起记。
七
在梅县各地的德明公后裔的开基祠堂堂号是“陇西堂”,门联:犹龙世泽,旋马家声。
一些祠堂的天子柱对联写明:先祖由石壁迁来。而上杭李氏大宗祠的祠堂堂号为“惇叙堂”.
确在中堂挂个新做的“陇西堂”牌匾。一个祠堂是不可能有两个祠堂堂号的。这里有明显的做假痕迹!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封建社会若火德是陇西堂后裔,其后人做祠堂岂敢背负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之名分去另立堂号?陇西堂可是李氏最大的祠堂堂号!1585年生的李二何“火德十二世孙”,1661年生的李象元“火德十七世孙”梅县南门李氏宗祠倡建者,他们的祠堂和上杭李氏宗祠一样都不是陇西堂,而且他们接1206年的火德,代间隔年都合理!难道只是巧合吗?
纯笃公长房十三世孙举人琛公为南门李氏祖祠写序(和李象元裙带亲戚且同朝为官),都没有把自己上祖二世守恒公至其父十二世草庐开基祖溪声公排进南门李氏祖祠神牌!可见琛公是明白非同一李姓,且不同意合族统宗的。三房守正公各地开基后裔都没有出现在南门祠神牌!只有丙村众多李姓中的某一屋的有,且把始祖纯笃公也写成丙村开基。而南门祠神牌除了李二何支系有二世贤德(一世是珠公)至十六世裔孙的神位记载外,其他梅州各地各支都没有世系排列的!至于迟梅州南门李氏祖祠一百年才建好的上杭李氏宗祠中的火德以下世系是怎样来的?唯天知,地知,上杭知!
目前祠堂神牌保管最好的是雁洋松坪守正公后裔六世开基祠堂。祠堂神牌中间最上一块写:陇西堂(横批)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其下是:梅州开基始祖纯笃德明李公妣柔婉伍儒人神位。
可见以前就没有什么火德的,梅州二字也和一楫公谱吻合!
门联是宣扬先祖事迹的。建于1739年的南门李氏祖祠其祠堂门联是“柱史家声旧,金吾物望新”。
柱史为老子的官职柱下史,家声是家庭的名声。金吾是朝廷官员,物望解释为众望。那么此门联意思是:老子作为李氏的荣耀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今日朝廷官员(李象元)带着众人所望树立新的一位(不知道解释是否合理)。新的一位就是南门祠堂祀奉的火德。就在南门祠堂建好后,第二年上杭在火德墓碑上刻下“陇西始祖”。这就是李火德传奇故事的开始!旋马家声是北宋名相李沆的典故,李沆和上杭火德并没有交集。而德明公后裔却把这典故写到门联,虽然至今日为止尙没有找到确凿的李沆和德明公的关系。
八
纯笃公后裔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嘉应州西门集资建祠。(南门李氏祖祠1736年集六千余两白银建,纯笃公祠1808年集两万余两白银建,1836年的上杭李氏宗祠也才集两万余两白银建,可见纯笃公祠的规模之大)纯笃公祠落成记记录:······珠联璧合于同堂,今则旋马厅开,特占梅州之盛,登龙人集,皆征石壁之祥,固合族之大观······。而在李氏纯笃祖建祠原序中记:······由理官柱史以来代生伟人指不胜屈,大约多西北之产。迨宋南渡后,人物始大著于东南,惟我纯笃公则固东南衣冠之表表者。迹其宁化而开基梅州肇启后人,非百世不迁者乎,迄今数百年之久,孙枝以数万计。于楚于粤椒衍瓜绵,在潮在嘉星罗棋布,蝉联仕宦,鹊起苟非······城内外建祠者非一姓,而我始祖未有特祠,不可谓非吾族之憾事也。······纯笃祖祠上堂立龛分十三级鼎炉是历代始高曾祖考妣总牌,其上层当中特牌为:始祖纯笃府君······。
由此可见,在1808年以前,本宗先祖都是和上杭和火德没有一点的牵连。南门祠堂比纯笃公祠堂早72年建成,相隔只有三百米之遥。
建祠祠谱记录:城内外建祠者非一姓。也明白记录先祖纯笃德明公于宋末由石壁迁梅州开基。祠堂神牌也只奉纯笃公为始祖!
重修纯笃公祠序:······同治乙丑(1865年)年金陵残贼扰窜邻境,康军借寓为粮台。十月州城忽陷,祠宇被毁,谱板亦失,上中两堂仅剩墙壁,门楼一堂尚存外片一半,迄今大门额字仍其旧也······各疑议定,众皆曰善。其间或因或创未尝不有,以庆通然,更新章亦无妨于旧制。查上杭祠谱本州始祖纯笃公即大始祖火德公七世孙也,第一级中位原安。始祖纯笃公考妣牌位今议追祀福建上六代即安······。兹祠功告成理宜修谱,所有老谱悉照原刻,新议各疑及襄事者亦宜备书,犹赖后起有人继继䋲䋲,以为前人之光焉可也,此记。
大清同治十一年(1871年)壬申岁重阳节典簿附贡生十七世孙淸奎敬撰!
上杭李氏大宗祠修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纯笃公祠堂建祠在它之前,没有上杭和火德记载。祠毁再修,才查上杭祠谱得知(李二何早就序源流定昭穆修祠宇立谱志).以庆通然,更新章亦无妨于旧制。这就是本宗德明公世系归入火德世系的开始。松口溪南,三乡等地的族谱就是在此时编成。
虽然谱通了上杭,所幸先祖在祠谱里面亦留下笔墨,供后世子孙追查考证。在德明公一些后裔开基地的族谱里面也清楚记载是上杭李氏宗祠建好后,邀请粤东李氏宗亲参加庆典时告诉他们先祖,德明公是火德七世孙的。
而一些族谱还清楚记载了二世守恒公坟元末乱失于荆棘从中乃付银牌于妣坟。元朝1279年~1368年。1269年火德才生儿子,始祖纯笃公怎么可能是火德七世孙??
其他梅县李氏包括雁洋春山公的族谱,隆文百三郎的族谱接上杭世系的资料来源都是上杭告诉的。
在民国三十二年三大房族众照旧修复了始祖墓
在梅县西阳万山谱有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的墓碑文记载:大始祖考纯笃德明李公。大始祖妣柔婉李母伍大孺人。
1986年丙村宗亲修墓时,主事人在没有进行考证的情况下按上杭谱加上闽七世字样。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石扇奈青宗亲和雁洋善贤宗亲前往墓前看的墓碑是没有闽七世字样。后经指出,主事人承认了事实。
九
可见上杭对合族于火德是尽心尽力的!然而假的终是假的,假的必然乱和经不起推敲。
为寻求更加确凿的证据,我前往大埔西河找到德明公弟德达(茂山)公祠堂。茂山公祠堂的神位立为宋始祖茂山公之神位
宋朝也就是在1279年以前(火德1269年才做父亲)和德明公避元乱来梅州大水源的时间记载吻合。族中老人也说先祖由石壁迁来!然而就是这个宋始祖德明公之弟茂山公被上杭排到火德六世孙。做哥哥的德明公反而排到火德七世孙。
更加离谱的是;近期发现上杭谱把先祖纯笃德明公做了有近十个不同谱载,有三一郎,三三郎,万一郎,万二郎,万四郎等等的后裔。
这个德明公的兄弟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德明公儿子,孙子的名讳一样。为什么???上杭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十
火德之父珠公墓(其实是李二何一世祖珠公墓)在松口,而我始祖纯笃公墓也是在松口。(松口有多个姓氏以松口开基为一世始祖)由于历史原因,断了祭祀。后来由南门李氏祖祠发起的祭珠公墓,一些不明就里的纯笃公后裔也参与。在这两年,我们联系了各地宗亲参与始祖纯笃公墓的祭祀后,一些年老的宗长才说:是的以前我们宗系只祭纯笃公墓不祭珠公墓的,也有宗亲仍然记得父辈去祭了纯笃公墓还分了丁肉!历史可以证明:松口的纯笃公后裔,和珠公后裔是各祭各祖。没有关联!
是我祖贫穷不弃,非我祖富贵不求!拜错祖宗可悲!曾经的错,不是你我的错。有历史原因,有上杭的刻意为之!正本清源是我辈中人的责任和义务,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纯笃德明公后裔应共同努力还原历史!
纯笃德明公二十五世孙 秉胜
二0一八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