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wood吧 关注:43贴子:8,705
  • 3回复贴,共1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
     ●难点磁场
     〔试题〕(文见“难点31”“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部分)
     1.(★★★★)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
     答: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篇首《中学生》约稿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毕恭毕敬地跪拜祖先遗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也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1楼2010-02-20 12:55回复
    我一会也发几个


    IP属地:山东2楼2010-02-20 13:20
    回复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人称的特点与作用,文章结尾的特点与作用等。
           参考答案:(1)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2)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也可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
           错解分析:答案答不到要点上,或较空洞,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方法技巧:对于某种写作手法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这种手法的一般性特点与作用,然后在做题时要结合试题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鉴赏。
           〔案例2〕(★★★★)(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邂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写作手法的特点与作用知识,文章结构知识,有关语言的特点与知识,对中国文化中“知音”这一内容的了解等。
           答案:AE
           错解分析:错选C,C项对原文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赏析不当,“我似乎瞧见……”一句表现俞伯牙技艺成熟后倾情演奏的神态和情景,并非描写他“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
           方法技巧:此题为选择性题型,因此可把鉴赏与分析判断、推测等结合起来。D项中“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是不当的,推测的理由是:作为文章的结尾语句,一般不可能再对文中某一内容进行“阐释”,而往往有总结、点题的作用。
           ●锦囊妙计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3楼2010-02-20 13:51
      回复


        5楼2010-02-20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