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善人买土记
张鸿吉 卜日文
我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明初洪武二年,高密遭大水,县城东岭的梓童庙曾被洪水淹过,远远望去,像漂浮在滔滔大水中的一块木板。洪水退后,水中杂草、树枝、落叶等物挂满屋檐、屋脊。 据说,这次大水,高密县原住居民只剩下城西老木田(原名老墓田)几户姓李的人家幸存下来。为何几家李姓人家大难不死能留下来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网络图片)
这年秋尽冬初的一天,寒风劲吹,落叶缤纷,一片萧条景象。这天逢五排十,高密大集,老木田村中李姓院落中走出一位大汉,人称李大善人。此人六十多岁,眉清目秀,腰板硬朗,身着朴实,藏青色大褂内,贴身的对襟布扣白小褂外,扎一条深蓝色的布腰带。一看便知,他是一位家境殷实、勤劳憨厚的庄稼汉。秋后,粮食归仓,柴草上场,闲来无事。早饭后,身背褡裢,到城里赶闲集,顺便串亲会友。
赶集会友后,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买了十个炉包,又给孙子们买了糖人果,准备回家吃二顿饭了。 他与散集的人群往回走。发现西北风越刮越紧,尘土飞扬,草屑随风飞舞,树梢不时发出阵阵呼啸,太阳被尘土遮住,天空一片灰蒙蒙。散集的人群不再说笑闲谈了,急匆匆的往家赶,李大善人走出集外不远,他看见路旁坐着一老头,面前放着两筐土,嘴里不断地吆喝着:“卖土来,卖土来!”,老人两鬓胡须皆白,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甚是可怜,看样子,已在七十开外,但精神爽朗,不像是个逃荒要饭的落魄之人。赶集的人群,一个个从老人身边走过,无人问价答话,连看一眼的都没有。老人仍不停地吆喝:“卖土来,卖土来!”李大善人走过来,站在老人面前,和蔼地问:“老人家,您这担土卖多少钱?”“二两白银。”“噢,这么贵!”大善人想:“二两白银,今天集上能买一石粮食,谁能买这土?买了又有何用?”于是,转身走了;不多远,又站住了。心里想,这么大年纪了,出来卖土,肯定是家里出了急难之事,万不得已,这是借卖土求帮啊!想到这里,李大善人又转身回来,对卖土老头说:“老人家,你把土挑到我家去吧。”老头二话没说,挑起两筐土,跟在李善人身后,来到老木田村。到家后,李善人让他把土倒在大门后边,给了他二两银子,又让老人吃了饭,然后把老人送到村外。

(网络图片)
老头临走时,对李大善人说:“我有句话,你好好记着,千万别忘了,一个月过后,你这里要发大水,大水来时,你不要惊慌,你把这担土围着你家院子撒一圈,保你平安无事。保重,保重!”转眼间,老头不见了,但白花花的银子,却遗在地上。 李大善人想,老头年纪这么大了,身板如此硬朗,一担土少说也有百十斤,他竟然健步如飞,气不喘,腰不颤,不像是一般凡人,难道是仙人下界。又想起他说的话,什么要发大水,把土围你的院子撒一圈……目前,雨季已过,天蓝蓝的,平稳如旧,怎么会发大水呢?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早饭后,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李大善人的两个儿子,推出木轮小车,套好小毛驴,带上锨镐,准备拉几车垫栏土,儿媳老伴在后院簸玉米,准备推磨粉,孙儿孙女在院中嬉笑、玩闹。大善人无事,顺手抄起一把扫帚,在大门外扫着,太阳渐渐升到天空,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暖暖的,天空碧蓝,一望无际,一丝风都没有,庄内无风、无火,安静极了。 突然间,远远的西北天边,似乎有一种闷雷的声音在响,脚下的大地似乎在抖动着,西方天际出现一团乌黄的雾气,正在上空弥漫。猛然间,大善人察觉到天象有变,大雨水灾就要来临了。 危机之中,大善人想起卖土老人的话。他镇定地对两个儿子说:“快,快!快撒土,围着房子撒一圈,一点空隙不能留下,保管大水进不来。”两个儿子刚要撒,大善人说:“慢!你俩把这些土散开,再掺合上先前拉来的垫栏土,围绕着全庄均匀地撒上一圈。”两个儿子遵照他爹的吩咐,急急忙忙地撒;那时的老木田庄很小,只有几户李姓人家,他俩很快就撒完了。

两个儿子撒完了土,站在墙头上向西北一望,啊了一声,结结巴巴地说:“爹……爹……不好了,不好了,大水涌进庄了,浪头有几尺高,白花花一片,吓……吓死人了!”大善人说:“快把门关上!”说时迟,那时快,二人刚把门关好,还未回到屋内,滔天大水涌到村外。说也奇了,四处的大水涌到时,老木田四周不知什么时候,神奇地出现一道严严实实的土围子,挡住了涌来的大水,水面越来越高,土围子也随着长高。 十几天后,这场大水像来时一样神秘地消失了。庄上的挡水土围子也无踪影。
这是高密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浩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骇人听闻。据传说,县境内生灵几乎全无,只剩下老木田村李姓几家。后来,朱元璋下令迁民,充实人口,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振兴农业。历经百年,人口才渐渐繁盛,经济发达富庶。(拒城河镇管家村李氏家族转推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张鸿吉 卜日文
我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明初洪武二年,高密遭大水,县城东岭的梓童庙曾被洪水淹过,远远望去,像漂浮在滔滔大水中的一块木板。洪水退后,水中杂草、树枝、落叶等物挂满屋檐、屋脊。 据说,这次大水,高密县原住居民只剩下城西老木田(原名老墓田)几户姓李的人家幸存下来。为何几家李姓人家大难不死能留下来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网络图片)
这年秋尽冬初的一天,寒风劲吹,落叶缤纷,一片萧条景象。这天逢五排十,高密大集,老木田村中李姓院落中走出一位大汉,人称李大善人。此人六十多岁,眉清目秀,腰板硬朗,身着朴实,藏青色大褂内,贴身的对襟布扣白小褂外,扎一条深蓝色的布腰带。一看便知,他是一位家境殷实、勤劳憨厚的庄稼汉。秋后,粮食归仓,柴草上场,闲来无事。早饭后,身背褡裢,到城里赶闲集,顺便串亲会友。
赶集会友后,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买了十个炉包,又给孙子们买了糖人果,准备回家吃二顿饭了。 他与散集的人群往回走。发现西北风越刮越紧,尘土飞扬,草屑随风飞舞,树梢不时发出阵阵呼啸,太阳被尘土遮住,天空一片灰蒙蒙。散集的人群不再说笑闲谈了,急匆匆的往家赶,李大善人走出集外不远,他看见路旁坐着一老头,面前放着两筐土,嘴里不断地吆喝着:“卖土来,卖土来!”,老人两鬓胡须皆白,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甚是可怜,看样子,已在七十开外,但精神爽朗,不像是个逃荒要饭的落魄之人。赶集的人群,一个个从老人身边走过,无人问价答话,连看一眼的都没有。老人仍不停地吆喝:“卖土来,卖土来!”李大善人走过来,站在老人面前,和蔼地问:“老人家,您这担土卖多少钱?”“二两白银。”“噢,这么贵!”大善人想:“二两白银,今天集上能买一石粮食,谁能买这土?买了又有何用?”于是,转身走了;不多远,又站住了。心里想,这么大年纪了,出来卖土,肯定是家里出了急难之事,万不得已,这是借卖土求帮啊!想到这里,李大善人又转身回来,对卖土老头说:“老人家,你把土挑到我家去吧。”老头二话没说,挑起两筐土,跟在李善人身后,来到老木田村。到家后,李善人让他把土倒在大门后边,给了他二两银子,又让老人吃了饭,然后把老人送到村外。

(网络图片)
老头临走时,对李大善人说:“我有句话,你好好记着,千万别忘了,一个月过后,你这里要发大水,大水来时,你不要惊慌,你把这担土围着你家院子撒一圈,保你平安无事。保重,保重!”转眼间,老头不见了,但白花花的银子,却遗在地上。 李大善人想,老头年纪这么大了,身板如此硬朗,一担土少说也有百十斤,他竟然健步如飞,气不喘,腰不颤,不像是一般凡人,难道是仙人下界。又想起他说的话,什么要发大水,把土围你的院子撒一圈……目前,雨季已过,天蓝蓝的,平稳如旧,怎么会发大水呢?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早饭后,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李大善人的两个儿子,推出木轮小车,套好小毛驴,带上锨镐,准备拉几车垫栏土,儿媳老伴在后院簸玉米,准备推磨粉,孙儿孙女在院中嬉笑、玩闹。大善人无事,顺手抄起一把扫帚,在大门外扫着,太阳渐渐升到天空,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暖暖的,天空碧蓝,一望无际,一丝风都没有,庄内无风、无火,安静极了。 突然间,远远的西北天边,似乎有一种闷雷的声音在响,脚下的大地似乎在抖动着,西方天际出现一团乌黄的雾气,正在上空弥漫。猛然间,大善人察觉到天象有变,大雨水灾就要来临了。 危机之中,大善人想起卖土老人的话。他镇定地对两个儿子说:“快,快!快撒土,围着房子撒一圈,一点空隙不能留下,保管大水进不来。”两个儿子刚要撒,大善人说:“慢!你俩把这些土散开,再掺合上先前拉来的垫栏土,围绕着全庄均匀地撒上一圈。”两个儿子遵照他爹的吩咐,急急忙忙地撒;那时的老木田庄很小,只有几户李姓人家,他俩很快就撒完了。

两个儿子撒完了土,站在墙头上向西北一望,啊了一声,结结巴巴地说:“爹……爹……不好了,不好了,大水涌进庄了,浪头有几尺高,白花花一片,吓……吓死人了!”大善人说:“快把门关上!”说时迟,那时快,二人刚把门关好,还未回到屋内,滔天大水涌到村外。说也奇了,四处的大水涌到时,老木田四周不知什么时候,神奇地出现一道严严实实的土围子,挡住了涌来的大水,水面越来越高,土围子也随着长高。 十几天后,这场大水像来时一样神秘地消失了。庄上的挡水土围子也无踪影。
这是高密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浩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骇人听闻。据传说,县境内生灵几乎全无,只剩下老木田村李姓几家。后来,朱元璋下令迁民,充实人口,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振兴农业。历经百年,人口才渐渐繁盛,经济发达富庶。(拒城河镇管家村李氏家族转推若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