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杜克吧 关注:10,078贴子:297,595

回复:2020年12月23日 马杜克吧简报.第84期(elc20049第91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中华文明的这种独特之处,往往会想到黄河和黄河文明。三皇五帝时代,许多重要的部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和发展,是黄河文明的繁育期;夏、商、周三代出现了城郭、国家、礼制、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发展期;进入封建社会时代,国家制度、礼乐制度更为成熟,文字更为规范、文化更为繁盛,科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是黄河文明的兴盛期。


IP属地:江苏59楼2021-05-26 20:37
回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全长5000多公里、流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五大河流,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提供了丰厚的生存条件,是创造黄河文明的物质基础。但黄河文明并不等同于中华文明,因为长江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等一批史前重要文化遗址的陆续发现,证明长江流域所诞生的文明几乎与黄河文明同步,它们在特征上或许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先民们创造的文明成果。
    文明的创造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但仅有此还不够,人类的创造力才是文明产生的最大驱动力。一般认为,连绵不断的创造力不是来自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是来自于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古埃及文明是古埃及人在征服原始荒蛮、蚊虫肆虐的尼罗河三角洲的过程中产生的,古印度文明的诞生地古印度河流域也时常遭受洪水的侵袭,人们面临着诸多的自然挑战,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才更能激发出一个民族的创造力。


    IP属地:江苏60楼2021-05-26 20:37
    回复
      英国历史学家约瑟夫·汤因比在研究中国黄河下游古代文明起源时指出,人类在这里应付的自然环境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挑战严重得多”,与世界上其它著名河流不同,黄河由于泥沙淤积、落差大、冬季结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仅是一条一年四季都无法全程通航的河流,而且“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同时它还“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自然挑战则更多,气候闷热,丛林沼泽面积更大,土壤条件也不如北方。
      严酷的自然环境没有扼杀文明的火种,反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这些神话传说和故事反映出的是人不屈服于自然、努力改造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自然、对天的深深崇敬,中国的龙文化、儒家思想对天的敬畏、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都深深地打上了这样的烙印。


      IP属地:江苏61楼2021-05-26 20:37
      回复
        自给自足
        自然的挑战解释了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民族先民们不竭创造力的来源,却不能解释诞生在这两个流域的文明之间无法分割、相互依存、血脉相连的内在机理。
        这大概还要从生产的角度去看,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黄河流域以农耕加游牧为主,而长江流域则以农耕加渔猎为主,黄河流域首先得到开发,长江流域紧随其后。从黄河流域自身的情况来说,则表现为从中上游到中游、下游不断推进的过程。一般认为伏羲、炎帝、黄帝并称为“三皇”,他们所代表的“三皇时代”延续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伏羲故里”在甘肃天水,“炎帝故里”在陕西宝鸡,“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这种沿着黄河一步步向前推进的过程十分明显。


        IP属地:江苏62楼2021-05-26 20:38
        回复


          IP属地:江苏65楼2021-06-15 16:21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66楼2021-06-15 16:23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69楼2021-06-22 17:29
              收起回复
                24号了新一期简报被吞了?


                IP属地:广东74楼2021-06-24 15:52
                回复
                  为什么写'蒲公英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75楼2021-10-26 00: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