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礼仪是全面继承民族礼节的典范。如敬神祭祖的跪叩、人们见面抱拳作揖,皆我民族传统礼仪形式。就连对神烧香设供也与民俗一致,不过道教更统一规范罢了。道教仪轨,即中华民族民间民俗传统礼法规矩,下便提出几点,供大家了解。
一 殿堂陈设
凡祀神殿堂,皆应塑像供奉,所谓“垂像设教”,像要塑的庄严祥和,神态感人,使人瞻仰能起尊敬心和可佑护心。神像台座应高于香岸,使神像有居高视下之势。神像应装置“暖阁”护卫。暖阁工艺,可根据情况尽量求其华美。如没条件塑像,可悬挂神像画轴,这是因为在敬神时可瞻仰神的面容,用以“注想金容,存思抒诚”。如塑像、画像皆无,可设牌位供奉。牌位,即古之木主。神像前要挂幔帐用以遮尘,亦增威仪。神像前要设香案,案上陈列香炉、烛台、香桶等祭器(或称五供)。如系一般香案,则应挂卓围,卓围可以是绣花的,也可以是素净的。如是工艺很精的雕花香案,则不必挂卓围了。香案前要设置“拜垫”,供跪拜用。处以上必备者外,殿内可悬挂一些对称的幢、幡、宝盖、吊挂之类,以庄威仪。殿堂陈设所以不厌其绚丽华美者,非以媚神,而是感人,使人进入殿堂受其庄严气氛的感染而顿生虔敬心。人必心诚,始能感神,诚不足感神,何以有应。故殿堂威仪陈设,即在于激发人之虔诚恭敬心。
二 敬香
敬神一般都要烧香,谓之敬香。敬香是“以香达信”,即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前,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香之为用,在于传诚达悃。有人认为香烧得多才能感神,这是错误的。香不在烧的多少,而主要在你的心。心诚,一柱香就足够了。心不诚,烧得再多也无益。
殿主烧香,正炉以三炷为宜。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间隔不过一寸宽,这须气静心平始能做到。其他神位,上一柱香即可。
以上是烧线香。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做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即可。烧时,先用香匕在檀香炉中间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运板运平,使香面上微盖一层香灰,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柱香插入时,就会有一缕青烟,从炉中直腾起来。这种香,在宫观中只有庙中主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殿主或香客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
道士拈香,按规矩要默念《祝香咒》为:“道有信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施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三 叩拜
叩拜是民族传统礼仪,是最隆重的礼拜仪式。《周礼》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稽首为敬之极,故为首至地。一说行跪拜礼时,两手拱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道士跪拜今仍沿袭这一形式,只不过用拜垫而已,如没拜垫,则直接于地上了。
道士(尤其是全真派)叩拜仪式为: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要头著手。但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头磕下去不必定着于手。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切忌臀高于背。如臀高于背,则成后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亦为止失仪。又老道长说:道士磕头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道士对客人的见面礼节为“抱拳拱手”礼,或有所请问,则要躬身作揖,称谓“稽首”(这当然不是古稽首礼)。不论乾道坤道,抱拳皆是左手抱住右手,盖左手称为善手故。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于右手虎口内,按住右手子纹;右手大指趋于左手大指下,按住午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握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座时,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
作揖躬身时,两足成八字自然站立,两膝切忌前屈,头、腰成自然弯曲状,如月牙;两手自然下垂于丹田处抱拳,边直身边行走,手上至口齐为度。抱拳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明礼仪,是于今日流行的握手、拥抱等完全不同的文明礼仪形式。
一 殿堂陈设
凡祀神殿堂,皆应塑像供奉,所谓“垂像设教”,像要塑的庄严祥和,神态感人,使人瞻仰能起尊敬心和可佑护心。神像台座应高于香岸,使神像有居高视下之势。神像应装置“暖阁”护卫。暖阁工艺,可根据情况尽量求其华美。如没条件塑像,可悬挂神像画轴,这是因为在敬神时可瞻仰神的面容,用以“注想金容,存思抒诚”。如塑像、画像皆无,可设牌位供奉。牌位,即古之木主。神像前要挂幔帐用以遮尘,亦增威仪。神像前要设香案,案上陈列香炉、烛台、香桶等祭器(或称五供)。如系一般香案,则应挂卓围,卓围可以是绣花的,也可以是素净的。如是工艺很精的雕花香案,则不必挂卓围了。香案前要设置“拜垫”,供跪拜用。处以上必备者外,殿内可悬挂一些对称的幢、幡、宝盖、吊挂之类,以庄威仪。殿堂陈设所以不厌其绚丽华美者,非以媚神,而是感人,使人进入殿堂受其庄严气氛的感染而顿生虔敬心。人必心诚,始能感神,诚不足感神,何以有应。故殿堂威仪陈设,即在于激发人之虔诚恭敬心。
二 敬香
敬神一般都要烧香,谓之敬香。敬香是“以香达信”,即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前,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香之为用,在于传诚达悃。有人认为香烧得多才能感神,这是错误的。香不在烧的多少,而主要在你的心。心诚,一柱香就足够了。心不诚,烧得再多也无益。
殿主烧香,正炉以三炷为宜。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间隔不过一寸宽,这须气静心平始能做到。其他神位,上一柱香即可。
以上是烧线香。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做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即可。烧时,先用香匕在檀香炉中间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运板运平,使香面上微盖一层香灰,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柱香插入时,就会有一缕青烟,从炉中直腾起来。这种香,在宫观中只有庙中主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殿主或香客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
道士拈香,按规矩要默念《祝香咒》为:“道有信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施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三 叩拜
叩拜是民族传统礼仪,是最隆重的礼拜仪式。《周礼》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稽首为敬之极,故为首至地。一说行跪拜礼时,两手拱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道士跪拜今仍沿袭这一形式,只不过用拜垫而已,如没拜垫,则直接于地上了。
道士(尤其是全真派)叩拜仪式为: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要头著手。但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头磕下去不必定着于手。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切忌臀高于背。如臀高于背,则成后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亦为止失仪。又老道长说:道士磕头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道士对客人的见面礼节为“抱拳拱手”礼,或有所请问,则要躬身作揖,称谓“稽首”(这当然不是古稽首礼)。不论乾道坤道,抱拳皆是左手抱住右手,盖左手称为善手故。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于右手虎口内,按住右手子纹;右手大指趋于左手大指下,按住午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握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座时,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
作揖躬身时,两足成八字自然站立,两膝切忌前屈,头、腰成自然弯曲状,如月牙;两手自然下垂于丹田处抱拳,边直身边行走,手上至口齐为度。抱拳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明礼仪,是于今日流行的握手、拥抱等完全不同的文明礼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