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之友吧 关注:46贴子:65
  • 0回复贴,共1

复查后,如何判断效果,怎么算耐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家属在正式开始治疗后,好不容易理清了一系列复查项目,看懂了指标,但怎么样算有效,怎么算稳定,又怎么判断是不是耐药进展了呢?其实评估并不是太复杂,作为家属,我们不需要去严格掌握recist标准,只需要简单的掌握几点,就能大体了解自家治疗情况。
首先,CT影像作为能够直接看到肿瘤的方式,是最为基础而且基本的疗效评估手段,一般CT评估以月为单位,例如术后一月复查、首次治疗(靶向、化疗等)后一月左右复查,当影像上肿瘤大小较上次缩小,那恭喜,这就是治疗有效了,若影像上大小较上次变化不大,也不要气馁,一般临床上判断病情处于稳定状态,认为治疗仍有效,并不等于耐药,但是,如果主要病灶大小保持不变,在别的脏器或者部位新发了很多新病灶,小病灶,这时即代表可能产生了局部耐药,这些新增部位的肿瘤对当前治疗已经不敏感了,此时不要慌张,可以考虑维持当前方案继续控制主要病灶,另外对于局部病灶选择放疗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如果主病灶也出现增大,且增大超过20%,则认为完全耐药,此时要立即更换方案,EGFR突变患者药考虑重新基因检测。
第二项,为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免疫检查,也就是常说的血检,因为很多家属都不愿意太过于频繁的拍CT,担心辐射会影响病情,因此每月一次的血检就成了最常用的评估工具,先从肿瘤标志物开始说,很多家属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意义理解不太正确,很多家属都会拿着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问我,说怎么我们开始治疗了,数值还这么高,或者某项数值稍超正常值就担心是不是发生转移,在这里要对各位解释一下,当病人确认患上肿瘤后,体内因为肿瘤的影响,会增加各类肿瘤标志物表达,不同部位释放的标志物量相对有差异,但并不单一,因此肿瘤病人的各类肿标偏高是很正常的,单次的检查的评估价值并不大,需要多次连续对比,当某项数值持续升高,异常升高时,则需要及时安排CT、核磁及骨扫描等影像学手段,排查是否进展或者转移;血常规、生化免疫指标检查则主要是评估病人本身身体情况,是否白细胞过低,免疫力下降,或者血小板偏低,易发生出血等等,另外生化免疫指标里要关注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是否异常、心脏相关指标是否正常,评估病人身体状况是否下降,毕竟肿瘤缩小是一方面,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
第三项,其实在平常生活中,有时容易忽略,有时又会引起家属焦虑,那就是病人自身的体感,体感包括很多方面,如体力、睡眠、咳嗽、呼吸、痛感、是否头晕、是否视力受影响、是否出现幻觉或精神异常等,体感有时具有滞后性和迷惑性,如吃靶向药的病人很多会出现轻微的疲惫、头晕症状,这是常见的副作用,并不是出现脑转,因此需要家属非常细心的观察,一般来说,当长期治疗后,病人体感症状突然出现加重,比如咳嗽加剧并伴随咳血、疼痛等,或者痛感明显加重,或者突然感到头晕、视力受损、眼皮沉重、喷射状呕吐等等症状,则要及时去医院复查,拍CT、核磁等以排查是否发生进展或者脑转,此时不应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偷懒不去检测,想要自己调整方案,有可能耽误病情。
学会以上三板斧,基本上就能应对长期的复查评估了。


IP属地:江苏1楼2020-12-27 13: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