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吧 关注:148,611贴子:661,713
  • 3回复贴,共1

为何一般明目多从“肝”着手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眼和人体的五脏六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句话反映出眼睛不仅是看事物辨颜色的人体器官,还体现着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情况。精气旺盛,眼睛也就视物清晰、神光充沛;脏腑失调、精气不足,则无法贯气至眼睛,最终从眼部体现出来暗淡、缺光泽,或者引起眼病的发生,人们常说的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也是人体脏腑功能正常与否的外观窗口。五脏中肝脏与眼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人体能否保持充沛的精气,则与肝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1楼2021-01-05 19:21回复
    “凡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莫不具有经络、脏腑,其中病也或在经在络、入腑入藏,则必待明经络脏腑者方可以去病。”《黄帝内经》曰:“肝开窍于目”, 《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连接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 目虽与诸经、脏腑有广泛联系,却是与肝经最为密切。肝的经脉上联目系,我们“目”的视力 , 即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之营养,因而保持“看得见”的正常状态。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 肝脏贮存极为丰富的血液 , 通过肝的疏泄调节和输送全身。故《黄帝内经》说道:“肝受血而能视 , 足受血而能步 , 掌受血而能握 , 指受血而能摄”。肝藏血,循经脉上注于目,作用之一是营养眼睛 , 保护视力 , 所以“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人的肝脏功能正常与否、精气盛衰如何,往往最先可从眼睛上反映出来。肝血充足 , 则双目明亮有神 , 视物清晰 ;肝血不足 , 目失肝血给予濡养,则两目干涩昏花 , 视物不清或夜盲等症状 ;肝经风热 , 则可见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 , 则可见目赤生翳(眼睛肿胀发红、发炎,似有遮盖视物不清等症状)。


    2楼2021-01-05 19:31
    回复
      我们知道,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 除由心神(现代医学的大脑)主宰外 , 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人就提到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怒伤肝 , 喜伤心 , 忧伤肺 , 思伤脾 , 恐伤肾 , 百病生于气” , 就是针对情志所伤、会影响肝的气机顺畅调节而言的。如怒伤肝 , 肝火旺必致肝阳上亢 , 出现双目红赤 , 眩晕眼花 ;思伤脾 , 肝气郁结必致血脉郁滞 , 气血不能上荣于目 , 出现两目昏花 , 失眠健忘。所以但凡目之有疾, 皆因“喜怒不常,或劳心力,云中瞻视百物,灯下看读习书。眼力既劳,黑睛内损,则眼涩痛睛疼,视物不真,眼眩紧急。”因此,肝气不合,肝血亏虚,目养失调,常需调治肝足厥阴, 养血清肝,和顺肝气,以濡养目系,使眼睛便有光泽。

      总之,中医学认为一切和眼睛关的疾病,都可从调理肝脏入手,最终达到治疗的根本目的。眼部疾患或固护明目,一般往往从“肝”着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3楼2021-01-05 19:33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06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