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吧 关注:450,264贴子:94,772,707

【招人】魔幻:剑戟怒涛(异能/学院/剧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你有个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梦想,别人却异口同声告诉你『你办不到的,快放弃吧。』这个样子……你能干脆地舍弃自己的梦想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
这是,始终坚持着自身原则,并以步向顶点为目标的故事。

欢迎来到渚岛学院,新兵。在这场命运的战争当中,你将崭露头角,还是泯然众人,很快就能下定论了。
(此帖为落第骑士英雄谭的同人贴,魔改量大,慎入)


IP属地:北京1楼2021-01-08 15:44回复
    【茶水楼】
    「谢谢两位的帮忙,如果方便的话请来里头喝杯茶吧。刚好昨天有送来很好的茶叶呢。」


    IP属地:北京2楼2021-01-08 15:48
    收起回复
      【登记楼】
      「咳...我就是负责这一班,也就是各位的级任导师,我还是个菜鸟老师,也是第一次负责整个班级,请大家别太严肃,像称呼朋友一样称呼老师,老师会超级开心喔;那么接下来开始点名——」


      IP属地:北京3楼2021-01-08 15:50
      回复
        【设定导读】
        章一:《魔力与虚构》
        章二:《魔力体系考察》
        章三:《魔力的操纵者》
        章四:《迈向魔人之路》
        章五:《骑士联盟与国际评测体系》(附《本帖点数体系》)
        章六:《辉耀以东,高塔向北》
        章七:《一代人的和平》(附《渚岛学院》)
        结语:《表格、贴规及想说的话》
        完结前请勿插楼,感谢。


        IP属地:北京4楼2021-01-08 16:00
        回复
          《魔力与虚构》
          在哲学中,涉及人类本源的探索往往需要首先抛出这样一个疑问:人类以何种方式认知世界,又如何得以区分于他者?
          纵观整个历史,智人似乎并没有在进化上先人一步;我们的兄弟——曾同在人属之下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也拥有着毫不逊色的社群结构、大脑容量。使智人占得先机的,是一项并不起眼,却也得天独厚的能力。
          ——虚构。
          通过想象为世界染上色彩是智人的特权。藉此,我们掌握了定义世界的手段,像是宗教、律法、信条、制度、国家……相信着这些虚构实体编织成的共同梦境,并以远超基因本身的速度将其迭代演化,即所谓“认知革命”。
          可以说,自睁开双眼的那天起,人类的心中就倒映着整个世界。
          将这一点收缩至个人,心象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IP属地:北京5楼2021-01-08 16:02
          回复

            心象是真实世界在人类认知世界中的映射。
            与现实不同,当天空中划过一群候鸟,这里或许就会有并排而行的飞龙;士兵持着手弩与火枪卧在暗堡里,他们面前是策马狂奔的无头骑士;青灰色的帷幕下火光跳动,焰火精灵自蜡烛中蹦出,围成圈子,唱和着与跳着不知名的舞蹈……
            幻想与现实在此刻交织。
            当完成对真实世界的录入后,这个纷杂着各种念头的心象之影,又将成为人类改变世界的动力源泉。本来,这些意愿只能通过劳作、行动与外界产生联系,例如心象中的战斗、丰收与当下的训练和播种;至于彻底的虚像,则大都会转变为歌谣、诗篇、传说、文章亦或是画作。
            然而在这个世界中,情况产生了些许变化。除开劳动,人类的心象与意愿有了一个更直接、更彻底的执行者:它被认为与手脚无异,伴着每个人的出生直到死亡;它曾被称作第三外置器官、神赐之手以及——魔力,它最常见的名字。
            想要丰收,只须命令其生长便可以了;想要建造,只须腾起大地与块石便可以了。甚至于传说中带有烈焰的飞鸟,操控闪电的神明,本不应存世的虚构也经由魔力之手,在现实当中彰显其威权。这种便利的万能道具毫无疑问促进了智人社会的发展,也将世界推向一条不同的道路。


            IP属地:北京6楼2021-01-08 16:05
            回复
              《魔力体系考察》
              对魔力的研究始于古代。
              彼时的人类对这种独特的力量贪婪而又敬畏,围绕着魔力,将其作为高贵者的证明,以之建立威权与统治的有之,视为邪道异端,对魔力持有者进行迫害、禁止、狩猎的亦有之。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兴起,人们对于魔力的看法也理性许多。但实际研究上,整个学界大都还停留在一种“经验导向、理论为先”的状态。现有模型当中,没有哪个能够尽善尽美的囊括、解释魔力的变化原理。
              《魔力导论》的作者,李斯特·邓肯霍斯与杨宗明认为,魔力是认知进化的终极产物。当人类倒映出自身的心象后,以这一概念为核心,精神力量便开始对周遭现实进行感染、侵彻。该理论体系与“智人起源”的探索相结合,成为当下研究者的间的主流观点。


              IP属地:北京7楼2021-01-08 16:07
              回复

                在「导论」中,存在着观察魔力本质的三大指标:指导魔力行为的“心象”、由此引发的“魔力基本形态变化”以及支撑这种变化的“魔力素质”。
                魔力量虽然在个人魔力评定中十分关键,但在这里并不具有关键地位。李斯特-杨体系的第一个重要公理认为:魔力始终尝试以心象来改变自己的形态,然而这种改变遵循“尽力而为”原则;由心象引起的魔力的基本形态变化,并不一定能完整展现自身心象。
                简单来说,即使个人心象是翱翔天际的巨龙,他的基本魔力变化类型可能仅仅是尝试与龙炎进行对应的自然之火,既不能充当翅膀带自己飞翔,也无法形成坚固的龙鳞进行防护。
                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每个人不尽相同的魔力素质。这里就要引出第二条公理:当魔力产生基本形态变化时,个人魔力素质上的差异将导致魔力现实扭曲能力的区别。书中引用李斯特先前的研究,认为第一级“自然干涉”的魔力只能拥有像是引力、林木或层岩一类,实际存在的变化形态;第二级“概念干涉”可以呈现较为翔实的虚构,像是“神圣”、“龙鳞”之类,可以被完全理解和描述的非现实属性;更进一步的干涉属性则被命名为因果,该级别的魔力甚至能够触摸到诸如时空、命运一类,持有者自身也无法详细阐明、形而上的造物。
                这三种干涉形态在人群中呈金字塔分布,且塔身形状相当不平衡:纵观整个历史也难以找出几个因果干涉的天然持有者,足见其存在之稀有。
                基于以上公理体系,书中还提出了一条重要推论,即著名的杨氏反转原则:心象不可知;个人在生活与生产中,很有可能对自身持有的心象概念存在误判,然而魔力形态变化不会存在这种误判;因此,应当尽可能的通过现有的、新的形态变化进行映射,藉此发现自身真正的心象,以此作为更进一步的基石。在原文中,杨宗明还就这个观点讲了一段笑话:“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凤凰,模仿着凤凰,崇拜着凤凰,在家中挂满了东方的西方的火凤、不死鸟画像,坚定不移的追寻自己的道路……直到后来他又觉醒了金属方向的魔力变化形态,于是他发现自己原来是个火焰壶——”
                至于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焚山侯,不远万里用家法伺候了一顿自己定居大洋彼岸儿子的事情,就是成书之后的风闻轶事了。


                IP属地:北京8楼2021-01-08 16:17
                回复
                  《魔力的操纵者》
                  (注:伐刀者和魔法骑士可以视为同一名词的不同说法)
                  巫师、魔女、方士、阴阳师、天使、怪物……在历史当中,魔力的使用者有许多不同的名字,而在现代他们统称为“伐刀者”,并从概念上被特定为能将己身的灵魂显现为武装——“固有灵装”(Device),利用魔力操纵异能,使用特殊力量的人群。
                  伐刀者的能力是科学技术无法观测的,能力高者足以自由操控时间之流,能力低者也能将体能提升至超人般的领域。其拥有着科技与武术完全无法对抗的力量,已经在警察、军队,甚至是战争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生而为人,却超越人之所能的奇迹,便是伐刀者。

                  ◆固有灵装
                  伐刀者将自身灵魂转化的实体,过去被称为“圣剑”、“魔弓”、“咒器”、“宝具”等。说到底——是其先天灵魂实质化的表现形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现形式往往不会具有什么复杂的变化。即其存在的形式作为一种武器来说的功能性的单一的,所以也不存在类似变形的情况。但是,偶尔也会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合二为一的剑刃这种最基本的切换。
                  是要施展伐刀绝技时的媒介,相当于魔法师施法时的魔法杖。是「剑」也好,「弓」也罢。本质其实只是施展「魔力」的媒介,魔法骑士即是通过这一器具施展自己的异能,也就是「伐刀技」。
                  可依持有者本身的意志来决定是否具有杀伤力,打个比方,并没有抱着伤害对方的想法施法的火焰是无法烧伤到对方本身的,最多会将衣服烧干净。反之如果是抱着伤害对方的意图,就算是治愈类的能力,也是可以达到伤害对方的效果。
                  分有「固有」以及「幻想」两种形态,若以固有形态展开,那即便再如何刻意限制对对方的攻击意图,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以幻想形态展开,此时有拥有的能力以及物理攻击便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而是会直接以魔力削去体力。
                  由于是魔法骑士本身的灵魂具现化的存在,在被破坏的情况下会导致持有者昏倒的状况。


                  IP属地:北京9楼2021-01-08 16:18
                  回复

                    ◆伐刀绝技
                    魔法骑士完全解放自身心象,意欲在现实空间中呼唤自身虚构国度的行为。
                    其本质是将魔力以心象的存在方式运行,根据杨氏反转原则,即便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心象,甚至理解有所偏差,只要能够印证心象的某个部分,伐刀绝技的形式也可以成立。
                    由是,随着魔法骑士年龄和经验的累计,伐刀绝技也可以拥有多个。
                    伐刀绝技可能是瞬时也可能持续,但作为绝技而成立的基础是大量魔力堆积引发的性质变化,可以一度非常接近心象本身的定位:例如层叠的火焰上升至龙炎这种半虚构级别的破坏力。不过这种变化还是不能超出基本形态变化的范围,如果还未觉醒神圣的变化属性,再大规模的聚集也无法引燃光焰。
                    此外,为了达成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不论何种方式释放的伐刀绝技,都需要基数以上的魔力进行维持——听上去有些不公,因为对于魔力量稀少的骑士而言,绝技往往一瞬就结束了;好在哪怕是魔力量方面的天才,也不能做到太久的维持。为了在战斗中更好的运用伐刀绝技,时机的把握会非常重要。


                    IP属地:北京10楼2021-01-08 16:22
                    回复
                      《迈向魔人之路》
                      一名魔法骑士的命运通常异于常人。
                      有人说,这是基于他们强大的力量与优秀的天赋。魔法的操纵者确实容易成为时代弄潮儿,骑士、浪人、剑客、枪手、将军、谋者、艺妓、国王……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从最开始就向着魔力的终极形态迈步的缘故。
                      命运之力。
                      过度膨胀的魔力在无意识间扭曲现实,捕捉一切可能性与变化,人形抑制力,拉普拉斯之妖——这些都是加诸于S级评定体系之上的称呼。
                      更常见的,他们被叫做“魔人”。


                      IP属地:北京11楼2021-01-08 16:24
                      回复


                        IP属地:北京14楼2021-01-08 17:52
                        回复
                          虽然在常人眼中的魔人几若神明,但其自身却并非全知全能的存在。
                          如果说诸多命运的交织汇集成海,魔人就是突出海平面的礁石——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的知晓暗流之下隐含的恐怖压力;任何用命运之力操纵海流的行为都会招致名为修正力的回退潮水。些许浪头或许对坚硬的礁石无碍,但对于仍依赖于水流的生物而言,便无异于能将整个人生摧毁的海啸了。
                          这就是最初“接近魔人会招致不幸”的由来。
                          由是,魔人间的争斗也不常涉及正面交锋,对命运的感知使得魔人通常很难杀死另一个魔人。不过,礁石立于海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样可以被更为汹涌、更为庞大的海流摧毁——无外乎所谓天下大势、时代浪潮,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除开选择我行我素,追求突破命运后自由的个体外,魔人最终往往都会走上所谓“执棋者”的道路。
                          从命运的桎梏当中离脱,又跳入更大的樊笼里。或许魔人与骑士也没有那么大的分别罢。


                          IP属地:北京15楼2021-01-08 17:55
                          回复
                            魔人有着魔人的“烦恼”,但对于水面之下的伐刀者,突破命运、成为魔人依旧是他们永恒的命题。
                            如果有幸天生拥有因果干涉系的能力,那么魔力性质本身就会与命运之力极为接近——这意味着距离魔人仅一步之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加深对魔力的操控与理解,就存在很高成为魔人的可能。
                            当然世界对于大多数人保持着公平且冷酷的姿态,在魔人之路上,存在着两道巨大的门槛:
                            其一,必须将魔力性质提升到接近于命运之力的地步
                            这种提升与魔力量无关,对于天赋异禀或是常常极限使用魔力、游走在生死之间的人物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打破这一门槛的标志是魔力量不再受到先天桎梏,可以通过锻炼进行增长。同时,大部分下位的因果干涉对这些人也已经不再生效。
                            其二,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完整心象,提纯概念
                            正如前文所述,心象决定了魔力变化的方向,然而由于魔力的表现能力参差不齐,往往不能完整的展现属于自己的概念和心象。在成为魔人之前,首先需要将“自我”补齐,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道路。这一步也常常被称之为觉醒或觉醒超越。
                            这一步完成的标志是可以使用魔力诱发完整概念,进入与自己心象有关的觉醒形态。通常不论之前的能力类型如何,形态都仅由自己的心象决定。
                            这两步实际上不分先后,不过通常第一步会有助于第二步的完成:如果想通过增加的魔力变化形态来帮助自己找到心象的话,自身的魔力素质必须能够支持那个新形态变化的表达才行。例如以飞龙为心象的个体,最开始掌握的基本变化形态是炎;在魔力素质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贸然去追寻概念,哪怕找到了“飞龙之翼”,最终也只能得到风的变化形态,无法达到概念干涉级别的属性“翼”。
                            新的形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完善心象,但更大概率的是引发混淆,有害无益。
                            在当代魔法骑士评定体系中,完成了第一步的伐刀者通常会被认定为S级,而在此之上觉醒的个体,其正面战斗力已经合魔人无甚分别,由是,这种状态也被称为亚魔人形态。


                            IP属地:北京16楼2021-01-08 17:59
                            回复
                              此外,最后一条通往魔人的道路存在于死亡之中。
                              伟大的执棋者们以世界为局,讲述不同于命运,而属于自身的“故事”。然而他们自身也终究为寿数所限,没能完成的事业,没能诉说的心愿——礁石自海平面向下倒塌,然根基尚在,海平之下,能够承载这些遗骸的个体,便拥有了直接成为魔人的资格。
                              不过身在浑浊的暗流当中,捕捉甚至引导命运潮流的走向,哪怕有着先故魔人的耳提面命,这也是一条比前者困难的多的方案。
                              同时,将自身的命运、意志完全摧毁,只为能够接受故去魔人的道路,究竟是一种对命运的突破,还是更像先前魔人的转生也是十分具有争议的命题。
                              甚至许多时候,这种承载本身就是魔人布局的一环也未可知。
                              相较于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的前者,这种被埋藏在故纸堆中的“成神之路”,仅有极少的知情者存在。


                              IP属地:北京17楼2021-01-08 1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