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我第一次进面,面试经验并不丰富,但是听说87分应该是本届面试的最高分数,抛开当天的题目比较简单,以及我觉得也比较适合自己的这个因素,首次进面即获得这么高的分数,既让我惊讶,也让我回看觉得挺正常挺欣慰的。惊讶在于没有想到第一次面试就能获得如此高分,觉得正常在于——这14天的备考时间里,我尽我所能付出了我所能付出的所有努力,换句话说就是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14天我瘦了9斤。
然而,我觉得有些话需要说在前头,那就是,可能有些朋友未必会同意我对公考面试的一些理解和备考的方式,但我认为,公考面试本来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理解,取得这个分数,我相信我的理解、方法应该和公考面试的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否则也无法在第一次面试就取得一个连我自己本身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分数。
所以,我也希望把我的经历、感想、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你们,可以作为备考的一个参考,并最好的话能够给到你们一点点帮助和鼓励,让大家在公考面试这条路上走的更加顺畅、坚定。
结构化面试,套路重不重要?
论坛里面我看到很多朋友的意见是,公务员是选拔国家人才的考试,按照套路答题多俗套,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面试也是考察你的创新性,只有跳出模板、答得出彩,才可能高分等等。
跳出套路,答得出彩重不重要?重要!但我认为,套路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结构化面试,需要你在听完题目后短时间内开始作答,思考时间约30s-45s,如何才能够答的既有逻辑,语言也比较规范,同时内容也比较详实?除非你有非常深厚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逻辑能力,否则,没有套路的话,这点思考时间,要同时做到以上三点,我觉得非常难。(不针对高端玩家)
所以,简单来说,你需要套路去减少你在规定时间内需要思考的内容,以及降低你答题的难度。那么我心中的套路(或素材库)指什么?我认为是分为三点:
第一——各类题目的答题框架;
例子:
综合分析,答题框架可以是“背景-态度-影响-原因分析-对策-总结”
第二——各类百搭、常用对策、原因分析、正负面影响的总结;
例子:
经济上问题的原因“产业结构不科学、经济发展理念不可持续、供给质量低等”
监管上问题的原因“监管缺位、审核准入缺位、监管技术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等”
第三——各个领域话题的常见分析思路
例子:
谈教育资源不均,如何谈?
态度:显然是需要正面的,表明教育重要性、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间教育重视程度不同;财政在教育上投入不足;缺乏政策倾斜、鼓励等。
影响:教育上不去,人才就会匮乏,有违人才强国的理念,如果人才培养上不去,经济发展后续会乏力,影响经济发展等。
对策:加大财政投入,政策切斜,加强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通过线上教育等方式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时间、空间问题等。
当你具备这些“套路”以及“素材库”,在听到题目后,你就能根据题目,快速的定位到适用的“素材”,并根据事先熟悉的答题框架,一边答,一边顺着框架往下走,同时把素材结合题目,放在框架中,使用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和话术表达出来。
回过头来说,论坛里朋友说的要跳出套路,创新回答,我觉得那是第二步要做的事情,因为前提是你要通过套路夯实自己的基础,才能够跳出套路,否则,短时间内回答出来的内容,即便是内容很出彩很丰富,但是缺乏逻辑关联,如一盘散沙,这样答题的分数,基本不会高。因为考官一天听这么多个考生答题,已经很疲劳了,很难有精力去杂糅的内容中提取亮点和逻辑,而且,缺乏逻辑、杂糅的内容,东扯一下西扯一下,考官听着也不舒服,面试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你让考官听着不舒服,分数怎么可能高?
下面附上我当时面试的答题框架和大致内容请参考我上一个帖子的评论(这儿写不下了),内容其实没有说多出彩,大家试想一下,其实面试题目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能答的多出彩、多新颖呢?尤其是组织管理,就是一个事情的处理方式,处理的得当、合理即可,即使是举办活动什么的,活动形式再怎么多样,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所以,答题的逻辑、内容贴合题目、表达流畅自信尤为重要,把这些都做好了,再去考虑锦上添花的东西。
然而,我觉得有些话需要说在前头,那就是,可能有些朋友未必会同意我对公考面试的一些理解和备考的方式,但我认为,公考面试本来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理解,取得这个分数,我相信我的理解、方法应该和公考面试的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否则也无法在第一次面试就取得一个连我自己本身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分数。
所以,我也希望把我的经历、感想、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你们,可以作为备考的一个参考,并最好的话能够给到你们一点点帮助和鼓励,让大家在公考面试这条路上走的更加顺畅、坚定。
结构化面试,套路重不重要?
论坛里面我看到很多朋友的意见是,公务员是选拔国家人才的考试,按照套路答题多俗套,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面试也是考察你的创新性,只有跳出模板、答得出彩,才可能高分等等。
跳出套路,答得出彩重不重要?重要!但我认为,套路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结构化面试,需要你在听完题目后短时间内开始作答,思考时间约30s-45s,如何才能够答的既有逻辑,语言也比较规范,同时内容也比较详实?除非你有非常深厚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逻辑能力,否则,没有套路的话,这点思考时间,要同时做到以上三点,我觉得非常难。(不针对高端玩家)
所以,简单来说,你需要套路去减少你在规定时间内需要思考的内容,以及降低你答题的难度。那么我心中的套路(或素材库)指什么?我认为是分为三点:
第一——各类题目的答题框架;
例子:
综合分析,答题框架可以是“背景-态度-影响-原因分析-对策-总结”
第二——各类百搭、常用对策、原因分析、正负面影响的总结;
例子:
经济上问题的原因“产业结构不科学、经济发展理念不可持续、供给质量低等”
监管上问题的原因“监管缺位、审核准入缺位、监管技术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等”
第三——各个领域话题的常见分析思路
例子:
谈教育资源不均,如何谈?
态度:显然是需要正面的,表明教育重要性、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间教育重视程度不同;财政在教育上投入不足;缺乏政策倾斜、鼓励等。
影响:教育上不去,人才就会匮乏,有违人才强国的理念,如果人才培养上不去,经济发展后续会乏力,影响经济发展等。
对策:加大财政投入,政策切斜,加强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通过线上教育等方式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时间、空间问题等。
当你具备这些“套路”以及“素材库”,在听到题目后,你就能根据题目,快速的定位到适用的“素材”,并根据事先熟悉的答题框架,一边答,一边顺着框架往下走,同时把素材结合题目,放在框架中,使用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和话术表达出来。
回过头来说,论坛里朋友说的要跳出套路,创新回答,我觉得那是第二步要做的事情,因为前提是你要通过套路夯实自己的基础,才能够跳出套路,否则,短时间内回答出来的内容,即便是内容很出彩很丰富,但是缺乏逻辑关联,如一盘散沙,这样答题的分数,基本不会高。因为考官一天听这么多个考生答题,已经很疲劳了,很难有精力去杂糅的内容中提取亮点和逻辑,而且,缺乏逻辑、杂糅的内容,东扯一下西扯一下,考官听着也不舒服,面试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你让考官听着不舒服,分数怎么可能高?
下面附上我当时面试的答题框架和大致内容请参考我上一个帖子的评论(这儿写不下了),内容其实没有说多出彩,大家试想一下,其实面试题目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能答的多出彩、多新颖呢?尤其是组织管理,就是一个事情的处理方式,处理的得当、合理即可,即使是举办活动什么的,活动形式再怎么多样,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所以,答题的逻辑、内容贴合题目、表达流畅自信尤为重要,把这些都做好了,再去考虑锦上添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