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龙湖九里晴川吧 关注:6贴子:91
  • 0回复贴,共1

道义:名字与“道路泥泞”有关据地名资料考证,沈北道义这块,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义:名字与“道路泥泞”有关
据地名资料考证,沈北道义这块,从明朝的时候就有人居住了,当时这里有三族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朴。因为这块河道动不动就泛滥,所以道路泥泞非常不好走,于是这里就被称为“道淤屯”,表示这里的道路不好走的意思。
到了清光绪初年,驻在奉天的著名将领左宝贵领兵征北途经此处,因为道路泥泞不好走,而且有河水挡住去路,于是在此架桥修路。其实左宝贵不仅仅在道义这块修路架桥,其实在辽河大堤等地也都架桥修路,但是道义这块儿的老百姓为了感激左宝贵将军的义举,就将“道淤屯”的名字改成“道义屯”了。
不过道义屯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东巡祭祖经过造化地区,所以修建了永安桥,后经过道淤屯,见道路泥泞,于是就派人修筑了道义桥,后人感谢皇恩浩荡,于是将道淤屯改名为道义屯了。
不管怎么说吧,道义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是从“道路泥泞不好走”的道淤屯来的。
1994年的时候,道义开始建镇,称为“道义镇”。1996年,道义镇总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下辖五台子、正良等15个行政村。
2002年,镇政府驻道义三村,人口2.16万人,面积58.97平方千米。下辖五台子、郭七屯、正良屯等15个村。2019年12月2日,撤销尹家街道,将其管辖的沟子沿村划入道义街道;将道义街道管辖的正良、大学城等六个社区,正良、五台子、郭三、郭七等9个村划出,设立正良街道。道义街道办事处也迁至沈北新区蒲河路41-1号。
正良:名字为纪念“董氏兄弟”
正良,其实最初是道义镇的一个下辖村。现在正良可大了,基本上沈北大学城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是正良村的一部分。但是正良村名字的起源你知道吗?
在清嘉庆年间,满族正黄旗后裔董正、董良哥儿俩,从山东郓城迁到此地居住。这哥儿俩勤恳劳作,渐渐成为村里的大户。因为哥儿俩为人正直善良,谁家有事都上前帮忙,还主持正义,时常调解邻里纠纷,大家都十分敬佩和信任他们。当时,当地满族、锡伯族、汉族杂居,一定没有定个村名。乡亲们为了不忘董正、董良哥儿俩的好处,干脆就把他俩名字“正”“良”作为村名,从此,此村就被称作“正良村”,以期望村里长起来的孩子都可以像董正、董良那样,正直善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时候,当地官员听说正良村从未发生过盗窃、凶杀案件,便前来查访。经查访,官员得知,正良村百姓之所以正直善良、遵纪守法,与当年董正、董良生前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官员下令,铸造一口大钟以示纪念,眼下这口大钟依然健在。
前面我们说了,2019年12月,道义街道原有的6个社区和9个自然村从道义街道分出,正式成立了正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沈北路6号。下辖的6个社区分别为:正良、柳岸、鑫欣、大学城、晨兴和民丰。下辖的9个村为:正良村、五台子村、郭三村、郭七村、道义一村、道义二村、东场村、孝信汉村、孝信鲜村。
明清两个朝代过去,最少二百多年时间了,道义和正良两个地方,承袭了沈阳人如此多年满满的正能量;现在这里,已经今非昔比,再也不是那个道路泥泞的小村子,也不见了好人好事的董正董良,辽大沈师沈航沈工程四大学校在此建起,也都大得一望无际,蓝河绿地,精舍红旗。但从这片地方的名字里,你是否还能感受到那份沉沉的正、良、道、义?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1-18 08: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