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人书,八十年代的人相必都比较陌生,而80前的不少人都会说出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来:《东郭先生》、《天仙配》、《三国演义》、《十五贯》、《岳母刺字》等, 现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大都是伴着小人书成长起来的,他们最早从小人书中认识了岳飞、宋江,认识了雷锋、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 … …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据载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文\革”以后到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现在,由于电影、电视以及动漫等发展,连环画已成为一种回忆。
当年的小人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年代,那时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娱乐形式很少,童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小人书。我老家在乡下,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限制,农村的孩子能看到一本小人书就是一种奢望。那时间想看小人书,一般要跑十多里到街上看去,街上有摆小人书摊的,看一本连环画要一两分钱吧,小娃子大人都有去看的。
我记忆中看的第一本小人书是《鸡毛信》,那时已经十多岁了。连环画是庄上笃海去城里走亲带回来的,到处炫耀,主贵的很,不是相好的根本不让看,我们是邻居,有幸看了几遍,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少年儿童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机智勇敢地完成了给八路军送情报的紧急任务,保护了军粮,消灭了抢粮的日伪军,为革\命作出了贡献的故事。那叫一个美呀,看后还不厌其烦的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呢。
不怕大家笑话,我小时候看连环画一般都是蹭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虽然一本连环画一般就是2毛钱左右,要知道那钱称盐够一家人吃一个月的。也就是到七七 年吧,在书店看到一本连环画叫《林彪与孔老二》,是自己掏钱买的第一本小人书,印象就是为配合广大工农兵群众批林批孔的需要出版的漫画小辑子,黑白的,内容好像是说孔老二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林彪是现代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他们都是要恢复旧制度,开历史的倒车,什么什么的,反正也搞不懂,就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吧。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小人书伴随着我的成长,至少是在童年时代,他是我的启蒙和最爱。被称作小人书的连环画,以其绚丽的画面和精炼的文字,使中\华民\族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到东周列国故事、西周的封神演义,从秦始皇到朱元璋,从三国演义、西游记,到红楼梦、水浒传,多少个英雄豪杰、史诗神话跃然纸上,向世人讲诉着一个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小人书,把我们带到无法回到的历史年代,让我们领略那时的风土人情、服饰文化,感受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氛、战火硝烟。
虽然过去的只能成为回忆,正在逝去的无法挽留,但我对童年与小人书的记忆,却是永远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