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吧 关注:3,851,345贴子:95,147,780

回复:解读世界三大禁曲的神秘故事(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若干月后,BBC取消对《忧郁的星期天》的禁播,不过播出的只是它的乐器版本。该版本很快又被录制成唱片。1941年8月,该乐曲由黑人女歌手比莉?霍利戴(Billie Holiday)重新演绎,《忧郁的星期天》遂重新流行,直到今天。
     欧美先后有超过三十位歌手用自己的歌喉诠释过这首歌,比较有名的有冰岛歌手比约克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而香港歌手陈慧娴亦于2003年把这一首歌改编为粤语版本。



18楼2010-02-28 06:57
回复
    当年在匈牙利157人的自(百度)杀事件中,许多人在死前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这首歌发生联系;传到国外之后,更是造成了许多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诱因,因此被查禁长达13年,直到1945年为止;它因此也被称为“死亡音乐”或“魔鬼的邀请书”。


    20楼2010-02-28 06:58
    回复
      这首歌在欧美的流行是通过Damia在1936年演唱的那个法文版(《Sombre Dimanche》)而走红的,所以这个版本非常有名。后来传到美国后,1941年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翻唱了这首歌,从此更加流行更加走红,这就是一直流行到现在的英文版《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
      


      21楼2010-02-28 06:59
      回复
        《黑色星期天》其实叫《忧郁的星期天》更好些,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它又会讹传出《黑色的星期五》这样一个怪名字。有人把《黑色星期天》五十多个演唱版本划分为“原版”和“改编版”两大类,或者叫“Damia”版和“Billie Holiday”版两大类。Damia版虽然是用法语演唱的,但它使用的旋律却是原作者的原始曲谱;而且该录音用钢琴伴奏,又用重唱(或是合唱)组来伴唱(但钢琴的伴奏很弱,可以忽略;加上SP唱片那种真实感和现场感),它的情感的确是很哀伤的,这是现代任何一个版本都无可比拟的。可是Billie Holiday版却把它注入了一些爵士风味,同时打乱了原曲4/4拍三连音的音型结构,完全变了一种节奏型和味道,成了普通的流行歌曲了;虽然从旋律中还隐隐可听出一丝原曲的痕迹,但已和原曲相去太远了。同时它也加入了一个“副歌”般的主题。这首歌的旋律、歌词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现在大多数翻唱版所采用的词曲,以致于许多现代人都以为这个版本就是原版;就连现在翻唱的匈牙利文版(如Hernadi Judit版)虽然用László Jávor填的词《Szomorú vasárnap》,但旋律除了和原版相似之外,却和Billie Holiday版一样加了一个“副歌”,所以现在的翻唱版都可以认为是Billie Holiday版的后代;除了电影《Gloomy Sunday》(台译《狂琴难了》\港译《布达佩斯之恋》)中钢琴、钢琴与小提琴及钢琴与声乐采用了原版旋律外,现代的版本几乎没有一个和原版完全一样的;而电影中的唱法或演奏在情感上并没有Damia版强烈。所以将这些版本划为“Billie Holiday版”类,作为这些版本的代表;原版或近似于原版的就以“Damia版”类为代表。
        


        22楼2010-02-28 07:00
        回复
          第一小节(这里的小节从演唱部分开始计算,不含前奏)是c小调的第一级和弦(小调式主和弦)的分解并重复主音,从c1-<b>e1-g1-c2(la-do-mi-la)(<b>是降号,字母是音高,后边的数字是音组),每拍一个三连音的音型,三连音用同音反复,从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这是简谱的说法),仿佛痛苦与悲伤蓦地升腾起来一样。
          


          24楼2010-02-28 07:01
          回复
            第二小节的前三拍都一样,都是<b>e2-d2-c2(do-si-la)的三连音,最后一拍是g1音的三连音同音反复。这一小节就像是痛苦与悲伤在心中激烈地翻腾,同时出现了全曲最高的<b>e2(c小调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强烈,极其的悲痛。


            25楼2010-02-28 07:01
            回复
              第三小节与第四小节是第二小节的下行模进,两个主要的音型是c2-<b>b1-<b>a1(la-sol-fa)和g1-f1-<b>e1(mi-re-do),这三小节的节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好像是极大的悲伤和痛苦在心中翻腾,之后又无可奈何地一点点低落下来,终于沉在心中,变成无言的悲伤和忧郁。


              26楼2010-02-28 07:01
              回复
                当时欧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个音乐演奏会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在场的一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钢琴家开始坚决不答应,但迫于好奇的观众的压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结束以后,这位钢琴家发誓:以后永远不再摸钢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从此以后也隐名埋姓,销声匿迹了。随后,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只见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砰”地一声就倒在血泊里。一名女警察对此案进行调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这青年为什么要自(百度)杀。最后,她抱着侥幸心理买来一张那天乐队演奏过的《黑色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后,结果也自(百度)杀了。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她留给警察局长的遗言:“局长阁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继续侦查了,其凶(百度)手就是乐曲《黑色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


                27楼2010-02-28 07:02
                回复
                  当时欧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个音乐演奏会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在场的一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钢琴家开始坚决不答应,但迫于好奇的观众的压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结束以后,这位钢琴家发誓:以后永远不再摸钢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从此以后也隐名埋姓,销声匿迹了。随后,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只见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砰”地一声就倒在血泊里。一名女警察对此案进行调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这青年为什么要自(百度)杀。最后,她抱着侥幸心理买来一张那天乐队演奏过的《黑色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后,结果也自(百度)杀了。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她留给警察局长的遗言:“局长阁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继续侦查了,其凶手就是乐曲《黑色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


                  28楼2010-02-28 07:02
                  回复
                    第五小节与第一小节完全一样,悲伤的情感在胸中难捺,又翻腾起来。第六小节与第二小节相似,只不过最后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连音的同音反复,情绪悲伤哀愁达到了顶点却又无可奈何。


                    29楼2010-02-28 07:02
                    回复
                      第七小节第一拍是空拍,接着是三个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个音,用保持音来唱。第八小节的节奏型是第七小节的逆向,三个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个音。这两小节仿佛把巨大的悲伤很无奈地沉入心底,之后颓然地倾倒,忧郁而哀伤。
                           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音乐结构。
                      


                      30楼2010-02-28 07:02
                      回复
                        有人说,现代版的《黑色星期天》并非没有了“杀伤力”,而是因为不是原版了,这是一种以讹传讹不负责任的说法,说明说这话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种种传闻的影响而把《黑色星期天》作为神话或传说来看待,并非把它当作历史来对待。若说音乐的共振和某个建筑物达到一致时能将其摧垮,这并非不可能,但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却不能归结于音乐自身的所谓“杀伤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却并非歌曲本身有这种能力;若是在项羽的兵都身处楚国,他们听自己家乡的音乐还至于溃不成军吗?至于莫扎特的音乐,的确有某种神奇的功能,但是那只是音乐的心理作用罢了。听古典时期的音乐,有一种详和优雅的美感,就像欣赏巴洛克的精美建筑一样,听摇滚却很难有这种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听古典音乐都有这种感受,甚至一听到巴赫的管风琴响就大呼头痛而听了摇滚倒兴奋不已的的半乐盲也大有人在,那么即使这种巴洛克音乐真的有“杀伤力”,那么对这人又有什么作用呢,若是聋子听音乐,那音乐对他又存在什么所谓的“杀伤力”呢?
                        


                        31楼2010-02-28 07:05
                        回复
                          当年《黑色星期天》不单发行了唱片,还在电台经常播出,听这首音乐的人大有人在,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异常,也不是听了之后人人都去自杀。有些人的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关的刺激。当他接受相关的刺激之后,这时就会调动他肌体所有的防御系统作出一种高明的状态,再产生相关的反应,就会出现那位大学生昏倒的现象。他若事先没有看到这些渲染介绍,单刀直入地听这首歌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33楼2010-02-28 07:06
                          回复
                            一些人还听信一种传说,说是该曲原曲是47分钟多长度的钢琴曲,并在相信之余苦苦地寻觅着它的录音。还有的说最后的原版乐谱被锁在美国某音乐学院保险柜中等等。根据相关资料,这首歌当年发行的唱片是Standard Play(SP)每分钟78转的胶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机械手摇留声机上,它的两面录音共10分钟左右。电唱机虽然出现得很早,但那时并没有流行。虽然每分钟33-1/3转的Long 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现,但直到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LP唱片时,电唱机才流行起来。(LP唱片两面共可录音半小时左右)。如果《黑色星期天》真的是一首47分钟多的乐曲,SP唱片要5-6张,LP唱片1或2张才行。但从有关资料来看,当时《黑色星期天》就一张SP唱片,何来的47分钟长度之说啊?还有一点,它究竟是钢琴曲,还是钢琴协奏曲,还是钢琴套曲,或是大型清唱剧还是仅是一首歌啊,它究竟用多少张唱片录制发行,是SP唱片还是LP唱片?
                            


                            34楼2010-02-28 07:07
                            回复
                              再有一点,这47分钟是如何得出的。若是根据乐谱,这种说法就很牵强。因为乐谱上面大多只标上乐曲的大致速度,如Andante、Allegro、Adagio等,一种速度每分钟多少拍,每个演绎者都不尽相同。那么这个录音是什么版本,又是以什么形式录制的呢,唱片,还是钢丝录音机呢?所以,在缺乏相关的资料和证据时,这种说法也只能看作一种传说。 


                              35楼2010-02-28 0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