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法脉吧 关注:47贴子:360

文始代有才人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易先生黄紫檀,道家文始派当代印证传承人,大道家园传统文化学校创办者,斯里兰卡国际道学研究院首席特邀研究员。#大道家园##文始派##道学##太易先生#
太易先生童蒙好道即习静坐,及长开慧读《道德经》、《大丹直指》,方知世有至道,自此矢志不渝。太易先生青年时,历罗浮、武当、鹤鸣、终南等诸多名山,参访各家明师,然而每每不遇心心相印之根本真师,未免长夜空叹。
太易先生居罗浮山时,应邀请往武当参加某中医国际会议,会上得遇一老者,年古稀貌童颜,与之交流,谦和冲虚,谈吐不凡,令人折服;同行爬山涉水,登峰履险,精神抖擞,尚胜壮年。先生心异之,结缘而别。此后,时常联系,方逐渐知晓,其医术之背后,尚有至道做支撑;询其至道,却是家门隐传之文始派绝学。
数年之间,先生殷勤请益,得引荐而拜会宁象帝、宁象理二位师父。初次问道时,太易先生已然身怀真传丹学,故不能空心下气,略有傲慢不逊,以致言语间格,错失顿入超上一层无为法之大好良机。历二年,先生修养日进,逐渐察觉自身授受之瓶颈,又因造化显象指引,终于发大决心,再次匍匐蜗行,奉千金博一睐,经七重试炼,竟得宁象理师尊收录进文始派门墙,授字“须愚”。
太易先生得文始派全法全诀之后,结合之前所学,融为己有。再行苦功舍身实修,漆黑夜里常常静坐不卧,闭关洞内日日调息凝神;慧剑斩破外魔内景,神光朝彻性命玄关。乃能打开生死樊笼,穷极天道承负之深玄微妙;玄览先天至精,洞察万事万物之归藏止杀。先生居大道家园之中,接时代风云,数载惺惺不昧勤勉奋进,真正做到了道术兼容、体用不二、炁通三才、东西合璧。在文始派法乳涵育之下,一代宗师如同见龙在田,逐渐展现风华。
先生于实修之余,将文始派三大绝学——超上一层无为法、道家大成净土法及金丹大道分别传授不同之有缘人,将道学之种子连同中华文化之火苗,传遍海内外。
先生之志愿,乃是创立“道学”这门学科,使之作为人类诸多学科的纲领,统合人类所有文明。为此,先生提出了三大学术原则:①道学为体,科学为用;②至道修炼是道学的惟一核心;③汇综百家,并为道学。
先生以自强不息证无为,故处处引领时代之潮流,率先将文始派里面的部分道术后现代化;己亥年,更领导大道家园加入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着手进行临终关怀及优生优育的普度工作。
先生静观乾坤,推古知来,深自感叹人类多艰,生命多难;故不遗余力,点定了十大道学根本经典并为之作注解,力求使得千古经典与当代乃至后世读者可以无隔膜相感通,让大众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而实修至道。
先生正式为十大道学根本经典作注解的第一部,就是《文始真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1-31 09:1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02 09:29
    回复
      掌握了道枢,可以应接无穷无尽的外在事物,就可以齐物,可以逍遥,可以在人间世应帝王,这个道枢,
      也就是我们的先天元神——即真心、本性、自性,我们的先天元神——真心、自性是大道之精华,是认识、掌握大道的核心枢纽,故谓之道枢。
      道枢就是老子所说的“德”;掌握道枢,也就是明了真心本性,再进一步的扩充,
      让德行充盈就可以重新合于大道——就是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德”,也是庄子说的“德充符”——能如此,方为大宗师。
      太易先生《姑射神人若冰雪,江湖齐物人间世
      ——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3-20 09:40
      回复
        掌握了道枢,可以应接无穷无尽的外在事物,就可以齐物,可以逍遥,可以在人间世应帝王,这个道枢,
        也就是我们的先天元神——即真心、本性、自性,我们的先天元神——真心、自性是大道之精华,是认识、掌握大道的核心枢纽,故谓之道枢。
        道枢就是老子所说的“德”;掌握道枢,也就是明了真心本性,再进一步的扩充,
        让德行充盈就可以重新合于大道——就是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德”,也是庄子说的“德充符”——能如此,方为大宗师。
        太易先生《姑射神人若冰雪,江湖齐物人间世
        ——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3-20 09:41
        回复
          主持人:在道家修炼中有一个词叫“修行有证”,请问这个“有证”是如何来验证的呢?它有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呢?
          太易先生: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做个解答。
          第一:首先在性地上面的任何的证悟是有师父做印证。
          第二:我们可以从祖师们留下来的公认的经典中找到印证,比如我所编辑的十大道学根本经典,跟南宗北派公认的丹经等等,如果我们的修行符合祖师们所说的,那肯定是正确的。
          第三: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我们还可以在命功上做具体化的证量,这些证量是可以从生理上表现出一些指标来的。 比如说初步的胎息,所谓的胎息是真正的没有呼吸,这时我们可以做个测试,在这个修行者的鼻孔放根头发或者羽毛,会发现头发或羽毛是丝毫不动的,后期的很多证验也可以在生理上表现出来。身心的合一正是道家修行的根本特征。
          《道学是什么?——太易先生独家解读羲黄密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3-25 08:48
          回复
            主持人:你能说说当初创办大道家园的缘起和发心吗?
            太易先生:大道家园是秉承道学(道文化)传承和实修的宗旨而创办的,本身跟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有所区别。我当初创办它最初的发心,也可以说最根本的发心是源自当时入道之初所发下的誓言,首先是普渡世人,然后是自身修证有成。
            在入道之后,随着自身修行的增长跟经历事情的增多,我个人也体验到蛮深刻的生死体验,我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有肉体的人,我不愿意承受的东西,那么别的众生和生灵也同样不愿意承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如说疾病,比如说生死大患,而要给世人带来解决生死大患的福祉,它的手段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秉承历代祖师的实修和弘道的理念,而弘道就需要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既需要有总纲性的理念,也需要有一个实体的实修平台,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的大道家园今天能够在山东琅琊落地的原因。当时创办大道家园在当下社会还有一个比较急迫的用意,就是当下传统文化相对来说已经走到一个否极泰来的特殊时刻,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西方文化比较强势,而东方文化比较弱势,希望通过这个实体的平台和理念,能够促成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和融会贯通。
            《道学是什么?——太易先生独家解读羲黄密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3-30 09:30
            回复
              主持人:大道家园为什么人服务?
              太易先生:为众生服务,为一切有缘人服务。
              主持人:很多修行人与道很难克服摆脱的“违缘”,尤其是我们身边很亲近的人,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我们希望身边的人也一起来修行,这个念头我们是应该放下吗?该如何看待这个情节呢?
              太易先生:借用儒家里面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的修行足够的话,不但可以让我们自身得到成就,还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家庭乃至更大范围的人群得道一个普渡。这个在历史上是可以达到的,实际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举一些道经里面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有句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际上它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修道的真实的验证。还有一句话叫“一人得道,九祖超生”,这些实际上是我们的前辈们在实践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的验证,它不是虚话。
              该不该放下身边的人,我想这个已经很清楚了,道学修炼要求我们修炼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从最基本的家庭做起,然后再推己及人,这就是老子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乃至最后“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真正的含义。
              《道学是什么?——太易先生独家解读羲黄密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4-04 16:17
              回复
                登高不栗(li),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这第一句话还好理解,二三句话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为何会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呢?濡是沾湿的意思,不濡就是说,跑到水里不沾湿,而火的温度一般都有1000多度,正常人别说掉到火里,就是靠近,都觉得炎热。
                我们联系至道修炼里面典型的成就——阳神成就,才可以恍然会心——阳神具有什么特性?“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阳神不受重力及三维物质的影响,甚至可以打破时空禁锢,在大道家园之中央——神洲净土里面“百世一下”,物理意义上的水火,当然也就不能够构成障碍和威胁了。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人生,无非就是醒和梦两种状态,其寝不梦说明睡眠质量好,其觉无忧说明清醒时候生命质量好,两者加起来,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度就足够饱满了。
                当代社会的人,睡着的时候大多睡眠不好,老是易醒;醒来后呢,则梦魂颠倒,常常好像在梦中,他们应当可以体会到句子中透出的平淡至极的真乐;
                而其食不甘,则是没有分别心的状态下,对事物乃至其他感官享受无动于衷的描述;其息深深,则是描述胎息,深长到脚后跟——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真人之息以踵;
                ——太易先生《姑射神人若冰雪,江湖齐物人间世——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4-18 11:34
                回复
                  文始法脉有三主干:羲黄老庄无为法,道家大成净土法,金丹大道。文始派传人太易先生亲授,联系至真师兄1826397797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4-18 15:00
                  回复
                    道情
                    忘彻情和欲
                    遗弃爱与痴
                    任真气周身自流
                    让甘露洗清旧忧
                    四海吾家是
                    天地是我乡
                    顺天命逍遥自如
                    任运转尺躯随遇
                    忘却善恶
                    出世便容易
                    此中韵味不可不知
                    披散头发独自行
                    得失浑无事
                    昨天种种梦
                    淡忘就是诗
                    与过往永久别离
                    挥手别那非和是
                    忘尽美丑
                    证道就容易
                    此中妙机只有天知
                    束发只影独自行
                    得失随风去
                    过往元神印
                    忘尽方合道
                    飘飘遗世出红尘
                    宇宙与我永不分
                    功德圆满号真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4-19 09:55
                    回复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里说的“精”,就是“道”的本质;“信”,就是主宰“精”进一步构成万事万物具体形态的根本规律。老子还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与丑,善与恶,本来没有区别,只是作为个体的生命,有了分别心,当他先定义了某某事物是“美”的时候,其对立面,必然是丑的,当他把某某事物认为是“善”的时候,不善的定义也就随之产生了。
                      所以说,站在道的高度,是没有美丑善恶的区别的——这不就是“齐物论”的精炼版吗?
                      ——太易先生《姑射神人若冰雪,江湖齐物人间世——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4-27 08:37
                      回复
                        东方文化里面没有产生科学的思想土壤,那是因为道学的根本思想特征在于整体、系统、全息、直觉,道学催生出来的学科,不管易学也好,医学也好,艺术也好,乃至武术也好,根本也科学不同,其源头性因子,就在于道学与哲学有根本的不同。
                        具体到表达符号,道学有特有的严密的卦象、天干、地支、甲子、九星、八门、阴阳爻、四象、五行等符号语言,这些是道学的独有的表达符号,必须得用道学思想才可以解读。综上所述,道学与哲学,也不是一个学科。
                        不但不是同一学科,事实还证明,哲学只是道学的注脚,是道学某些领域的某些具体问题的放大化具体化研讨。宇宙若以哲学来看,那是个不归路,但是把哲学当成道学的注脚,就很完美了。
                        ——太易先生《道学与净土——道家净土的前世今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7-08 10:25
                        回复
                          平等道平无有异,天堂地狱谁安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7-10 16:39
                          回复
                            这一章,历史上的误读很多。其实,由于道文化独有的符号语言、传播方式,使得道学元典处于万经之首,难度很大,历史的误读是极其常见,
                            如把仙人误读为印度婆罗门修行人,实际上印度本土并没有仙人这个概念,梵文里面只有诸如诸天、不朽的文字,但是没有仙人,诸天、不朽和仙人的含义相距甚远,比附道文化而翻译为仙人,显然是极大的误读;
                            还有把道家修炼误读为只求长寿,只求保养形体,这也是极大误读;还有今晚探讨的后文,还要讲到,悟道有三个阶段,见性只是第二阶,道学讲开悟,而且其历史之悠远,其深度之透彻,是其他文化体系至今尚无法比拟的。
                            再有,把《易经》误读为算命之学,是非理性的误读,必须澄清,真正的易学,是描述大道运转的根本规律的,是指导悟道得道成道之绝顶学问,算命只是其中极小的应用。
                            ——太易先生《道学与净土——道家净土的前世今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8-21 10:43
                            回复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至精之数为零,当至精左旋和右转同步进行,且两两相对时,零产生了一。
                              一为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在全宇宙极细极微至大至宏处运动,这种运动具有周行不殆、周流不息、周流六虚的特性,整体呈现河图之状;其顺行处产生时间,其凝滞处产生空间,而当其火候十分满足时,进一步以河图“五十五”之数,创生了先天元神。
                              先天元神是先天一炁之全息凝聚,其数“五十五”,就是天地之数。天地之数生出大衍之数,大衍之数五十,挂“一”不用,只用四十九,又进一步分两仪四象八卦,则满天星斗、日月星辰尽在其中。这一切变化,并非有一个人形之造物主,在宇宙开始之处作好设计,仅仅是自然之炁数运转的必然结果,其规律客观公正,故曰“无情”。
                              然则,道学又强调,“慈爱”为入道第一宝,与无情果真有冲突吗?不然。慈爱若有对象与方位之区别,也是后天,乃是有限之“慈”;当“慈爱”升华到无象无方时,才是慈爱的最大化,才可以称作无限大慈。这种无象无方客观公正的大慈爱,其表面情状,必然呈现“无情”之貌。
                              ——太易先生正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09-18 1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