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316贴子:330,947
  • 9回复贴,共1

关于说文解字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言文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想再深入的话,就必须读说文,读说文少不了段注,今天简单说一下读说文解字注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随便说说,自己也没有通读,只看了一点点,不对的随便喷。
首先讲说文最基础的一些体例,第一篇,“一,惟初太极…凡一之属皆从一。”一字下面是许慎的解释,然后有“凡一之属皆从一。”这样一句话,这是说凡是用一作为部首的字都从一。比如一下面有“元、天、丕、吏”等字,这些字的部首都是一。“吏”字下面有个“二”字(不是二,是古文上字),又有“凡二之属皆从二。”这表示这个字就不从一了,是下一个部首了。吏后又有“文五,重一”,“文五”是说一作为部首的字共有五个。“重一”是说有一个重文,什么是重文呢。比如一字“凡一之属皆从一”下有一个字,并说“古文一”,这就是重文,这个部首下共有多少个古文,就会说重多少。其实这些段注都有说,若仔细看的话,是完全不需要查就能看懂的。
接下来看段注,在第一篇的注中把说文相关体例都说的很清楚了。现在就随便说说怎么理解吧。首先第二个字,元字。“元,始也。段注:见尔雅释诂。”很多字的解释并不是许慎自己乱说的,他在说文序中说了是“博采通人”的,所以段玉裁这里注出出处,至于其他不知道的出处的,则引用经传来证明。“从一,兀声。”段注:“徐氏锴云:不当有声字。”下面是他的判断,他说“以髡从兀声,䡇从元声例之,徐说非。”他举这个例子是说明什么呢?髡字属平声,而它的声符兀字属入声。䡇字属入声,而作为它声符的元字属平声。这两个字的声符都都和本字声调不同,那说明元从兀声,是合理的。他又说“古音元兀相为平入。”这是说,元字的入声就是兀,兀的平声就是元。这两个声母是相同的,韵十分接近。这里不论他这里的判断对不对,只需要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就行了。一般在“某声”或者“皆从某”或者最后,注上反切及古音在多少部。这里的反切,是徐铉注的反切,和《切韵》(《广韵》)的反切基本上相同,是中古音,段注的古音是上古韵部。关于反切的拼读需要掌握一定的音变规律,上古韵部按段玉裁在书后所附六书音韵表查询也很简单,如果没有音学知识,也不必太在意。只需要知道先秦古籍大量的同音或字音相近假借,同时说文中有许多用声训,他注上古音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什么是声训?比如说第三个字,“天,颠也。”段注:“以同部叠韵为训”。意思就是用相同韵部的字来解释这个字。这样的例子很多,其中又涉及同源的知识,说来也复杂,初学者知道是声训就行了。再看上部的旁字,“旁,溥也。”段先引封禅文和广雅的解释,又说“旁读如滂”,这里的意思是说旁字就是滂的本字,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滂。“与溥双声”说明这个字也是声训,滂溥两字同意,又为联绵词。其实段注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如果能细读,收获一定是巨大的,至于还想更加深入理解,就必须要有古音知识了。下面附上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和王力三十部的对照。
第一部。之职。
第二部。宵药。
第三部。幽觉。
第四部。侯。
第五部。鱼铎。
第六部。蒸。
第七部。侵缉。
第八部。谈葉。
第九部。东东。
第十部。阳。
第十一部。耕。
第十二部。文质。
第十三部。真。
第十四部。元。
第十五部。脂微物月。
第十六部。锡。
第十七部。歌。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2-02 21:30回复
    先这样吧。如果是初学者,看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能解答的就解答一下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2-02 21:36
    回复
      以后想到什么说什么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2-02 21:36
      回复
        第十二部和第十三部对照有点问题。第十二部是王力的真质,第十三部是王力的文部。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2-02 22:08
        回复
          第一部。之职。
          第二部。宵药。
          第三部。幽觉屋。
          第四部。侯。
          第五部。鱼铎。
          第六部。蒸。
          第七部。侵缉。
          第八部。谈葉。
          第九部。东(冬)。
          第十部。阳。
          第十一部。耕。
          第十二部。真质。
          第十三部。文。
          第十四部。元。
          第十五部。脂微物月。
          第十六部。支锡。
          第十七部。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2-03 00:35
          收起回复
            段玉裁在江永十三部的基础上,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幽分部,得到十七部。实际上上古韵部到段玉裁这里已经基本成型。同时代孔广森的东冬分部,戴震入声分出来只是细节上调整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2-03 00: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