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晟堂吧 关注:2,568贴子:40,113
  • 5回复贴,共1

【四逆散:拍案叫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赵进喜:再究四逆散病机,用遍临床各种疾病
历代医家应用四逆散所对之病机大致有热厥论、寒厥论、阳郁论、枢机论、肝脾不和论。赵进喜教授认为,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联系《伤寒论》全文,均有矛盾之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赵进喜教授结合临床与《伤寒论》原文认为,原书中本方的病机为少阴阳虚体质之人患肝郁气滞之证。
赵教授结合临床,提出了“三阴三阳”体质学说,认为“少阴病”实际上是少阴体质之人患病,而结合原文,认为少阴体质之人又可具体分为少阴阳虚体质、少阴阴虚体质及少阴阴阳俱虚体质。
联系仲景方后诸或然证的加减,赵进喜教授认为,此处少阴病是少阴阳虚体质之人患病,因此可见手足厥冷只是患者在证候上表现为肝气郁滞之证,因此在治疗上当采用疏肝理气之法,所以用四逆散治疗;但同时又必须照顾到患者的少阴阳虚体质,因此在患者出现或然证时,原文中选用了有温阳散寒作用的药物,如桂枝、附子、干姜、薤白等。
所以赵进喜教授认为,原书中本方的病机为少阴阳虚体质之人患肝郁气滞之证
四逆散适应病证
疾病

赵进喜教授临床上应用四逆散治疗内伤外感等多种杂病而见肝郁气滞证,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如肝炎、胆囊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泌尿系感染、更年期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妇女痛经、多种内分泌疾病及精神疾病。
证候
“症”指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两方面。

四逆散的适应症状多表现为情绪不舒,容易抑郁,胸胁苦满,善太息,口苦,舌红苔薄白边有浊沫,脉弦或弦细,其典型腹证为胸胁按之不舒,或有胁下压痛。
赵进喜教授研究发现,舌边有浊沫之人多肝气不畅,可将此舌象特征作为应用四逆散的重要指征之一。
四逆散常用剂量及加减
常用剂量

赵进喜教授认为,四逆散的应用剂量应结合患者的疾病,结合患者的体质,结合患者的证候进行综合分析。
赵进喜教授常用剂量:柴胡9~15g、赤白芍(各)12~30g、枳实或枳壳9~15g、生甘草或炙甘草6g。
其中,肝气郁滞较甚,则加重柴胡;
热势较重或大便秘结,则可重用赤白芍至30g,其中白芍当生用,且多配合枳实;
若兼有肝气犯胃,脾胃失和,则赤白芍多用12g以内,白芍多炒用,
若大便稀溏,则可去赤芍。

而在不同病证中,若见四逆散方证,具体的治法和配伍又有所区别,应当根据病证及证候之不同,合理地对四逆散进行加减。
随症加减
咳嗽:疏风止嗽,肝肺同调。

赵进喜教授在治疗少阳气郁体质之咳嗽时常用此方配合经验方疏风止嗽散加减,取吴鞠通“治上焦者,非轻不举”之意,在四逆散基础上再加荆芥3~6g、防风3~6g、桔梗6~9g、薄荷6~9g(后下),钩藤12~15g等,其中薄荷、钩藤即祝谌予教授治疗“咳嗽”之常用药对,平内风与熄外风并举。
治疗咳嗽时,四逆散四药皆取小量,一般9g以内为宜,但又不能拘泥于此,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若郁热犯肺,则多用本方合入小柴胡汤方意,多加沙参12~15g、清半夏9~12g、连翘12~15g、蝉蜕9~12g等。
郁证:柔肝和胃,解郁宁神。
赵进喜教授在治疗少阳气郁体质之郁证时常用四逆散配合香苏散之意,加陈皮9~12g、炙香附9~12g、苏梗6~9g、玫瑰花9~15g,因气郁日久易化火生热,故此处多用柔肝之品,如玫瑰花、月季花等。
若气郁化火而见口干、口苦、腹胀便秘,则多加黄芩9~15g、熟大黄9~12g,重用赤白芍至30g。
若肝热明显,亦可参考龙胆泻肝汤之意,酌加龙胆草6~9g。
若气郁日久而成气滞血瘀,面唇色暗,舌有瘀斑,则多加葛根25~30g、丹参25~30g、桃仁10~15g、红花12~15g。
若血瘀严重者,多加土鳖虫9g、水蛭10g。
胃痛: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赵进喜教授对于少阳气郁体质之气滞胃痛,多用四逆散合香苏散,加炙香附9~12g、苏梗6~9g、陈皮9~12g、姜半夏6~9g、茯苓9~12g。
若气滞日久而成郁热,则再加入化肝煎方意,如青皮9~12g、浙贝母9~12g、丹皮9~12g,或径用四逆散合经验方百合丹参饮加减。
若兼有反酸,如西医学中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则多加用本方合香苏散再加左金丸及乌贝散之意,常用剂量为黄连9~12g、吴茱萸1.5~6g、浙贝母9~12g、乌贼骨15~30g。
便秘:行气导滞,宽肠通便。
赵进喜教授对于气机郁滞之腹胀,多用经验方加味四逆通便汤:柴胡9~12g,赤白芍(各)15~30g,枳实9~12g,枳壳9~12g,木香6~9g,槟榔12~15g,炒莱菔子15~30g,炙甘草6g。
若兼有脾虚则可重用生白术至30g,取其运脾通便之意,
若兼有肾阳不足,则可参考济川煎之意,酌加肉苁蓉15~30g、生当归25~30g。
胁痛:行气活血,疏肝止痛。
赵进喜教授对于肝郁气滞之胁痛,多用此方加延胡索12~30g,川楝子9~12g,郁金12~15g,或随方加入金钱草15~30g以清利肝胆湿热。
若湿热蕴结,症见身目发黄,可配合茵陈蒿汤,或加鸡骨草、青叶胆等,
若兼有胁下癥积者,可加用鳖甲15~30g、炮山甲3~6g、桃仁12g、土鳖虫9g、三棱15g、莪术15g等。
淋证:利湿清热,注重气化。
淋证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若为热淋,证见肝郁气滞,湿热下注,多用四逆散加土茯苓15~30g、石韦15~30g、滑石15~30g,或合用当归贝母苦参丸。
若为气淋之实证,则加乌药6~9g、橘核10~15g、荔枝核15~30g。
若小便点滴难下而成癃闭,则多用经验方行气开癃方:四逆散加黄芩6~9g、清半夏9~12g、猪茯苓(各)15~30g、知母9~12g、黄柏9~12g、肉桂1.5~3g、乌药9~12g、荔枝核12~15g。
阳萎:温肾调肝,解郁起萎。
赵进喜教授认为本病以肾为中心,涉及肝、心、脾多脏,若见情绪抑郁,肝郁气滞,证属肾虚肝郁者,则多用经验方解郁展势汤:四逆散加香附9~12g、乌药9~12g、当归9~12g、熟地12~30g、枸杞子12~15g、菟丝子12~15g、蛇床子12~15g、白术9~12g、茯苓9~12g、露蜂房9~12g、九香虫9~12g等。
肾虚较重,酌加韭菜子10g、淫羊藿9g、仙茅6g等;
兼有脾虚便溏,酌加山药15~30g、莲子15g、芡实15~30g、金樱子15g等。
消渴:清热养阴,调肝益气。
如少阳体质之人或少阴阳虚体质而见少阳气郁之证,则多用四逆散加味,由于消渴病的病机为热伤气阴,因此在治疗上,多用本方配合补气清热之药,如兼有气虚多配合当归补血汤或吕仁和教授之补血二丹汤,即当归补血汤加丹皮,丹参,赤芍;
若热势较重,则可酌加黄连9~12g、黄芩9g、生地15~30g等;
若血糖控制不佳,则多加地骨皮30g、荔枝核15~30g、仙鹤草30g,此3味药即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之降糖药串。
若患者尿蛋白增多则多配合当归补血汤加土茯苓30g、萆薢30g、石韦30g、穿山龙30g等;
若肌酐升高,肾功能受损,则多配合升降散、香苏散、当归补血汤等治疗,即上下同治、内外同治、前后同治,“三维护肾”的治疗思路。
痛风:除湿通痹,行气活血。
若少阳气郁体质或郁热体质之人,则多用四逆散合四妙汤:苍白术(各)9~15g,黄柏9~12g,薏苡仁15~30g,川怀牛膝(各)12~15g,再加虎杖12~15g、金钱草12~15g、秦艽12~15g清利湿热以控制尿酸,加威灵仙9~12g、白芷6~9g、鸡血藤15~30g等活血舒筋止痛。
若血瘀较重,酌加制乳没(各)6~9g、桃仁12g、红花12g等活血止痛之品;
若湿热较甚,酌加茵陈15~30g、防己9~12g、泽泻12~15g等。
案例1、患者,女,23岁。1998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尿频不爽、反复1年余。
患者曾经中西医多方诊治,服用多种抗菌消炎药无效。既往有宫颈糜烂病史。
刻下症:尿频数,尿道热涩不爽,伴胃脘胀满,少腹胀痛,痛苦异常。舌质暗,苔薄腻,脉弦细。尿检白细胞10~15个/H。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中医诊断:淋证;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下注;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散结,清热利湿。
处方以四逆散加味。方药组成:柴胡10g,赤白芍(各)25g,枳壳10g,陈皮10g,香附9g,苏梗6g,香橼6g,佛手6g,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马鞭草15g,刘寄奴10g,石韦15g,土茯苓15g。7剂,水煎服,日2次。
1998年10月6日二诊:服药后,尿频不爽症状减轻,仍述胃胀,尿检白细胞3~6个/H,治法不变。
方药组成:柴胡10g,赤芍25g,白芍25g,枳壳10g,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当归15g,浙贝母10g,苦参9g,地肤子25g,蒲公英15g,白英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2次。
1998年10月13日三诊:服药后精神状态良好,胃胀、少腹胀痛消失,尿检白细胞(-)。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患者病程较久,脉象略显虚象,故酌加生黄芪、北沙参等补气扶正之品,患者坚持服药3个月,尿检持续阴性。
停药5年后随访,病情未反复
案例2、患者,女,61岁。2018年10月24日初诊
患者主因胁下及四肢窜痛不定4年,加重2月就诊。
患者于2014年行肾癌单侧肾脏切除术后出现两胁下及四肢交替性疼痛,中西医治疗四年无明显疗效。
患者平素易生闷气,生气时则胸闷胁痛,口苦。自觉饮食后饮食不下,胸脘胀满。自觉双脚脚底发凉。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沉。
西医诊断:胁痛原因待查,神经官能症;肾恶性肿瘤切除术后。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行气,和胃化湿。
方药组成:北柴胡9g,炒枳壳9g,赤芍15g,白芍15g,甘草6g,苏梗12g,炙香附12g,陈皮9g,法半夏12g,乌药9g,黄芩9g,茯苓12g,延胡索15g,川楝子12g,夏枯草15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019年1月15日二诊:患者服初上方7剂,胁下及四肢窜痛已愈。已无口苦及双脚底发凉,已无明显胸脘胀满,生气时未见明显胸闷胁痛,诸症悉减,唯睡眠仍欠佳,故酌加和胃安神之品,调理善后而愈。
勤求古训,守正创新。赵进喜教授结合《伤寒论》原文与“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对四逆散的病机及应用,又做了一次系统的总结。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2-07 09:12回复
    经方使用手册 四逆散
    古代治疗四肢冷的专方,经典的理气方,能缓解除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适用于以胸胁苦满、四肢冷、腹痛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十分。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

    【常用剂量】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可将上药研细末,米粥或酸奶或红酒等调服,每服5g,日2次。

    【经典方证】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318)

    【体质要求】
    体型中等偏瘦,面色黄或青白,表隋淡漠,情绪低落,主诉多,舌苔多薄白,舌质正常,四肢冷,月经前大多乳房胀痛,上腹部及两胁下腹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

    【适用疾病】
    慢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慢性胆囊炎、低血压、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症、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急迫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闭经、小儿腹痛等。

    【加减法】
    咽喉异物感、腹胀者,合半夏厚朴汤;泌尿道结石有积水疼痛者,或泌尿系统感染伴有尿频、尿痛、血尿者,合猪苓汤;顽固性的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便秘、舌紫暗者,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名血府逐瘀汤。

    【注意事项】面色咣白、精神萎靡、脉沉者慎用。




    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加减: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2-07 09:19
    回复
      王付:五脏的寒热虚实,皆可以四逆散合方进行治疗
      张仲景的四逆散虽是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但因其组成用药的特殊性而主导其辨治病证并不局限于气郁证,临证若能合理运用四逆散合方,常常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
      用药要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芍药补血敛肝,柔肝缓急;甘草益气和中缓急。
      方药配伍:
      柴胡与枳实相须配伍,柴胡理气偏于升举,枳实理气偏于降泄。柴胡与芍药相反相畏配伍,相反者,柴胡疏肝解郁,芍药收敛肝气;相畏者,芍药制约柴胡疏泄伤正,柴胡制约芍药收敛留邪。芍药与甘草相使配伍,益气补血,柔肝缓急。柴胡与甘草相反相畏配伍,甘草益气制约柴胡疏肝伤气。
      合方思路:
      1、气郁证与心病证
      心主血,血之运行凭借心气温煦推动;心主神明,神明主内外以固藏统领;肝气通于心,肝气疏泄条达则心气调和。辨治心病证既可单独存在,又可与气郁并存,无论先起气郁,还是先因于心,只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心病证与气郁证相兼,对此既要治心又要治郁。


      (1)气郁证与心热证
      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心为阳脏,阳主温煦,阳太过而为热,热太过而为邪热,邪热在心而演变为心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热证,如心烦,或心痛,失眠,舌质红,苔薄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热证。
      可选用四逆散与栀子豉汤合方:栀子14g,香豉1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栀子豉汤清泻心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心阳虚证
      心为阳脏,阳主温煦,阳不足而为寒,寒太过而为寒邪,寒邪在心而演变为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阳虚证。
      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四逆散合方:桂枝9g,生姜9g,大枣12枚,附子5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心血虚证
      心主血,血主滋养,心血旺则神清气爽;气机郁滞,气不化血,则可演变为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血虚证。
      可选用酸枣仁汤与四逆散合方:酸枣仁48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心阴虚证
      心主血,血可化阴,阴主滋润,心阴虚而不制阳,阳亢而为热,以此可演变为阴虚内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阴虚证,如心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地黄汤、芍药甘草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生地黄5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4g,炙甘草24g,方以百合地黄汤和芍药甘草汤滋补心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肝病证
      肝主疏泄条达,以气机调畅为用;肝气只宜疏泄,不可郁滞,郁滞则诸病丛生;治肝必治气,肝气调和则诸病可愈。

      (1)气郁证与肝热证
      肝为阳脏而体阴,阳化生于阴,阳太过而为热,热太过而为邪热,邪热在肝可演变为肝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热证,如情绪急躁,或情绪低落,胁痛,头痛,目赤,耳肿,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热证。
      可选用栀子柏皮汤与四逆散合方:栀子15g,黄柏6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肝寒证
      肝为阳脏而体阴,阳主温煦,阳不足而为寒,寒太过而为寒邪,寒邪在肝可演变为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或胀痛,头痛,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寒证。
      可选用吴茱萸汤与四逆散合方: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肝血虚证
      肝藏血,血主滋养,肝血旺则神安魂舍;气机郁滞,气不化血,则可演变为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血虚证,如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指甲凹陷,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血虚证。
      可选用胶艾汤与四逆散合方:川芎6g,阿胶6g,炙甘草12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柴胡12g,枳实12g,方以胶艾汤滋补肝血,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肝阴虚证
      肝体阴而用阳,阴主滋润,肝阴虚而不制阳,阳亢而为热,以此可演变为阴虚内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阴虚证,如胁痛,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证。
      可选用百合鸡子黄汤和芍药甘草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鸡子黄1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4g,炙甘草24g,方以百合鸡子汤和芍药甘草汤合方滋补肝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2-07 09:28
      回复
        3、气郁证与脾胃病证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升胃降,纳运有常;脾胃失和,气机郁滞,诸病变生。气机郁滞,脾胃不得升降而郁滞。


        (1)气郁证与脾胃郁热证
        胃为阳,脾为阴,阴不制阳而为热,或外邪侵袭而化热,邪热在脾胃可演变为脾胃郁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脾胃郁热证,如胃脘不适,心下灼热,或烧心,牙痛,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郁热证。
        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与四逆散合方:大黄6g,黄连3g,黄芩3g,栀子14g,厚朴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以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清泻脾胃郁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脾胃虚寒证
        胃为阳,脾为阴,阳不制阴而为寒,或外邪侵袭而化寒,寒邪在脾胃可演变为脾胃虚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伴有脾胃虚寒证,如胃痛,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虚寒证。
        可选用理中丸与四逆散合方:人参9g,白术9g,干姜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
        气虚而不行,阴虚而不滋,病变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可演变为脾胃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脾胃气阴两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气阴两虚证。
        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四逆散合方: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生姜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大枣12枚,炙甘草12g,方以麦门冬汤滋补脾胃气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都证与肺病证
        肺主气,气主升降;肺气失和,浊气壅滞,升降失司,则可演变为气机郁滞。


        (1)气郁证与肺热证
        邪热侵袭,或热从内生,热蕴于肺,可演变为肺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热证,如咳嗽,或气喘,或黄痰,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热证。
        可选用泽漆汤与四逆散合方:半夏12 g,紫参15g,泽漆15g,生姜15g,白前15g,黄芩、人参、桂枝各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泽漆汤清降肺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肺寒证
        寒邪侵袭,或寒从内生,寒袭于肺,可演变为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或气喘,痰多色白,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寒证。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四逆散合方:麻黄9g,桂枝9g,细辛9g,干姜9g,半夏12g,五味子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 g,炙甘草12g,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肺阴虚证
        热病伤肺,阴津被灼,或阴亏于内;又因气机不利,郁而不畅,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肺阴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阴虚证,如咳嗽,或气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知母汤和百合地黄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知母9g,生地黄5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百合知母汤清滋肺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肺气阴两虚证
        气虚无以化阴,或阴虚无以化气,以此可演变为肺气阴两虚;因气郁不化津,又可加剧阴津亏虚,进而演变为气郁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气阴两虚证,如咳嗽,或气喘,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气阴两虚证。
        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四逆散合方:麦冬16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麦门冬汤益气滋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5、气郁证与肾病证
        肾气司阴阳,气能固摄与接纳;气机郁滞,影响肾气接纳,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病证。


        (1)气郁证与肾虚不固证
        肾气虚而不固,虚而不运以为郁,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虚不固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虚不固证,如遗精滑泄,夜间尿多,或小便失禁,腰酸腿软,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气不固证。
        可选用天雄散与四逆散合方:天雄9g,白术24g,桂枝18g,龙骨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天雄散温肾固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肾阳虚证
        阳虚气弱,虚而生寒,弱而不行,不行生郁,或气机不利而为郁,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阳虚证,如遗精滑泄,小便量多,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阳虚证。
        可选用茯苓四逆汤与四逆散合方:生附子5g,干姜5g,茯苓12g,人参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茯苓四逆汤温补肾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肾阴虚证
        气郁化热而伤阴,则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阴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阴虚证,如腰酸腿软,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28g,生地黄50g,鸡子黄1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合方滋补肾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肾阴阳俱虚证
        阴阳俱虚,气机因虚而为郁,或气郁而又伤肾之阴阳,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阴阳俱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阴阳俱虚证,如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或手足不温,怕冷或怕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阴阳俱虚证。
        可选用肾气丸与四逆散合方: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附子3g,桂枝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02-07 09:36
        回复
          于增瑞:四逆散方证临床体悟
          四逆散,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
          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
          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四逆散方证临床体悟
          “学会四逆散,看病就不难”。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随着临证的增多,愈发觉得这是我们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一、方证分析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柴胡、甘草实为小柴胡汤的雏形。柴胡味苦平,炙甘草味甘平,二药相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气是也。白芍、甘草,芍药甘草汤也,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泄郁结,畅气道。枳实、白芍乃《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相伍宣畅气血,治疗产后气血郁滞之腹痛。枳实、柴胡、白芍乃大柴胡汤重要组成部分,三药相伍,疏肝木,理脾滞,解枢机。
          四味药物组方精妙,也暗合“升降”之理,柴胡主升、枳实主降、白芍主收、甘草主散,升降收散相辅相成,调理枢机以治疗多种“气机紊乱”之病。
          在气,枳实破滞降气,柴胡疏散升气,白芍收摄失位之气,甘草和其不调之气;在血,柴胡扬气行血,枳实破瘀滞,白芍通营和血,甘草缓中补虚调养新血;在表里,柴胡舒启外达,枳实消泻内降,白芍疏通经络,甘草和调脏腑;在阴阳,柴胡、甘草行阳,枳实、白芍走阴。阳升阴降,升降相宜,气机无碍,流通百骸。四药相合,可疏升肝木,理通脾滞,和解枢机,调畅道路,宣布阳气。
          从原文中分析,仲景就提示了本方可治疗很多疾病。
          或咳,凡见胸中阳气失去宣通的咳嗽、胸闷等,诸如见咳引两胁疼痛的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或悸,见于心阳失宣引起的心慌、惊悸,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或小便不利,见于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量少、尿频、尿急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见于肝气郁滞,肝木乘土引起腹痛、腹泻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从上可知,凡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皆可运用四逆散。
          为何应用四逆散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四逆散是“调肝”的有效方剂和代表方。
          张子和云:“诸病皆生于气。”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总结“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从肝的生理功能上讲,肝为血脏,功能贮藏和调节全身的血量,故五脏六腑皆赖血以养,肝罢极之本,疏调气机,故肝可使五脏六腑功能调和,抵制外邪。
          二、四逆散临证化裁
          在临床中运用四逆散可谓炉火纯青,涉猎病种广泛,总结临证中应用四逆散的病证、处方如下:
          1、肝郁气滞证
          腹部、胃脘疼痛,胀满不舒,痛无定处,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时作太息,不思饮食,寐差,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气犯胃证
          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治疗处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
          3、肝脾不调证
          胸胁胀闷窜痛,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大便溏结不调或腹痛欲泻,泄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治疗处方:逍遥散加减或疏调汤。偏于泻者用四逆散加痛泻要方。
          疏调汤是国医大师张震的方子,组成为:柴胡、香附、郁金、枳壳、薄荷、丹参、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淫羊藿、甘草。本方疏肝解郁、畅达气机、补益肝肾。以调肝为组方基础,柴胡、香附、郁金、枳壳、薄荷以疏肝之气;白芍、川芎、丹参、甘草以养肝之体,“见肝之病,知先传脾”,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运中州;辅以淫羊藿以益肾,肝肾同源,补肾以益肝。全方组方精妙,调肝气、养肝体以畅达气机。
          4、肝郁脾虚证
          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平胃散。主治肝郁不舒,脾土不运,湿浊困中所致诸症。
          5、肝郁湿热证
          头晕、面目红赤、脾气暴躁、口干舌燥、口苦、头晕、口疮频起,小便黄,烦躁不安,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6、肝郁肾虚证
          急躁易怒,腰酸腰痛,胸胁胀痛,善太息,夜尿频急,或大便泄泻,舌质暗红,苔白或净,脉弦细沉。
          治疗处方: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
          7、肝郁血瘀证
          咳嗽,咳血,咳痰,两胁胀痛,身上瘀斑或肌肤甲错,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处方: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8、痰气郁结证
          胸部闷塞,胸胁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二陈汤。
          9、火气郁结证
          发热,头面痤疮或红斑,口干,口渴,舌红,脉弦滑数等。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升降散。
          《伤寒路译释》第四版中对于四逆散的介绍可作为参考。
          《伤寒论》第318条是指少阴病肝胃气滞,阳郁致厥的证治。此证的四肢逆冷,由肝胃气滞,气机不畅,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末所致,在程度上并不严重,且无其他虚寒见证,在辨证上也是不难区分的。
          本条所以冠以少阴病,列于“少阴篇”主要为了鉴别辨证。根据本证的病机特点,还当有腹中痛,泄利下重等症状。因为肝木有病,每易侮土,腹痛泄利下重,正是木邪乘土,肝气不舒的表现,所以用四逆散疏肝理气,透达郁阳。
          至于或然证中的咳,是肺寒气逆,故加五味、干姜以温肺而收气逆;悸为饮邪侮心,故加桂枝通阳化饮;小便不利,乃水气不化,故加茯苓淡渗利水;下重为气郁于下,故加薤白以利气滞。如果确是虚寒腹痛,附子亦可酌量加入。
          本证四逆由于气机郁滞,阳气不达于四肢,绝对不是寒厥。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1-02-07 09:48
          回复
            ?!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3-01-05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