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吧 关注:137,111贴子:1,175,168
  • 0回复贴,共1

从道教灯仪 香 聊到元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乐无为
道教灯仪由来已久,有《万灵灯仪》《九幽灯仪》《离明瑞象灯仪》《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等灯仪。
并且不同的灯仪也含有不同的用处,摆放的位置也颇有讲究,比如《回耀轮灯仪》其以明灯代表三景日月星之光,来照应地狱九幽之处,来为亡魂拔出五苦,破开幽冥寒庭,已达超生之用。其灯分三层,上层安灯十二盏,中层灯十六盏,下层灯二十一盏,其表三涂。又坛安五累门,以应五苦,又设回耀幡招魂,显圣,可谓妙用无穷。
再如《北斗本命延寿灯仪》则以燃本命灯来延命去恶,忏悔销罪。人之命,由天上星宿所载,故以明灯代表明星,借星力以照本命行年。其灯至于米斗之上,米斗如天上星恒,又剪镜秤尺安放四方以代表四灵护卫。
故灯有三表,在教中流行。
一表圣人出世,照破浊恶。
二表道心无念,一灵独存。
三表法脉流演,灯印相承。
而道教燃香,以其香烟上朝,代表沟通上界,又以香味表纯阳仙真,以驱凡界纯阴五浊,同时还有达沐浴身心,普度众生之用。
那么道教的这些香灯供养又是如何来的呢?见一些所谓的“民俗专家”说是来自印度佛教西传的,并且十分肯定的下结论,灯香就是佛教的专利。
可事实上,《道书援神契》说:“古者祭祀有燔燎,至汉武帝祠太一,始用香灯。”我认为颇有道理,道教的香灯二供应当可以追溯到先秦燎祭。
所谓的燎祭,先秦时代,人们在夜里点燃柴火以祭祀上天,焚烧出来的烟直升天空,代表人和天帝之间的沟通,烟也代表的下界众生的心愿,这应当是焚香最早雏形。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禋祀就是指升烟祭天,实柴,槱祀则是指焚烧祭天)
《礼记·大传》:“柴于上帝”
《仪礼·觐礼》:“祭天燔柴”
《说文解字》:“柴,烧柴燎祭天也。”
而燎祭的光明则应当是灯供的雏形。
《诗经.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庭燎就是夜祀,于门内烧火,照亮众眼,即是庭燎,含有祭祀天神的作用。
《周礼·秋官·司煊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注:坟,大也。树之门外曰大烛,于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
由此可知香与灯供祭神,本来就是中国自有,又谈何舶来?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的民俗专家,竟然把上元节燃灯到天明的事儿说成是佛教的影响,还说什么这是:“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这简直是历史创造家,后查出该说法来源于《僧史略.汉法本传》,《僧史略.汉法本传》云:“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
可事实上《僧史略》的作者本身就是个和尚,其说法本身就不客观。其二《汉法本内传》学界多认为是伪书,如梁启超认为,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佛道斗法”一事为“愚秃之附会,而习非成是”﹔汤用彤认为,《汉法本内传》“当系南北朝末伪造之书”;四川大学刘林魁认为,《汉法本内传》是“一部专门为应对佛道论争而编纂的佛教伪史”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北魏太武帝取缔、真压佛教(446年)之后,佛教、道教的斗争一直十分激烈,大约在北魏中叶,佛教徒伪造《汉法本内传》等书宣扬佛教优越,而诋毁攻击道教。”。
因此可知该说法本身就是大缪,实际不过是佛教为了扩大影响,伪造的一个说法而已,要是信以为真,那历史得多可笑,当然说到这里,我们不可否认佛教确实含有推进元宵节的一点点作用,只是这样做和韩国人的某些行为有多大区别呢?


IP属地:江西1楼2021-02-18 13: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