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小舟吧 关注:13贴子:241
  • 0回复贴,共1

我们要特别关心初一学生的教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要特别关心初一学生的教育
---初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黄金分割点
天津市第八中学   段国胜
自1996年来我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专心研究了普通校(或者说是重点学校招生后才能招生的收底校)中的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教学要在人本规律的基点上,以人文为方向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超前导向培养教育。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这是定位一个人一生的枢纽教育阶段。形象化的说:初中教育好似蓄电池的首次充电,首次充电不足形成亏损,必然导致蓄电池的寿命和电池的病态。初中教育具有很强的人生的导向性和枢纽性,用数学的描述是一个具体问题的黄金分割点。因此我们要特别关心初一学生的教育。 
(一)
人生道路是漫长的,而影响人一生的关键点却是有限的几个,并且集中在青少年的成长时期,特别是十至二十七八岁的时期,其中又要数十二岁直十五六岁的初中的三年。这三年可以说:初三是喜获学习硕果之秋、初二是素质飞跃发展之夏、初一是定植成长之春。春是一年之始。春是植物定植之机。更是一个人可塑性极强的黄金时机。连同初一和初二合成一个人的定位阶段。每个成功者会在初中阶段找到定位,每个失败者也会在初中阶段找到自己的悔恨之处,这三年是决定自身社会地位的三年,奠定自身基本素质的三年,是开发自身学习潜力的三年,总之这三年是一个人黄金发展变化的定向三年。这三年是一个人的青春期重要的三年, 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初中教育,尤其要奠基好初一教育。在孩子们的初一阶段“换好花盆,上好底肥”“定植”好成长方向,当好塑造学生灵魂的园丁,当好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程师。       
(二)
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进入中学以后,首先要适应学校的变化,要重新熟悉认识新同学、熟悉老师和学校。他们要从小学只学三门主科的状态下,转为每周轮番听老师走马灯似的讲十多门学科的课,知识加宽变深了,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向专门化和体系化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在学习方法上,老师不仅有不能手把手地教学生,而学习的过程必须需要学生具备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切对孩子们来讲既新奇陌生,又需要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初中生活也使他们的社会角色,心理活动范围和方式也都发生变化.他们在小学阶段,上学依靠父母家长接送和精心呵护,一进中学,父母不再接送了,需要自己解决许多问题。手中又有自我支配的钞票了,身边又有互助的朋友和伙伴。于是“自我”的意识开始形成。心理发展也随着青春期的正常发育而萌动,尤其是发生了一系列自身不可抗拒的身心变化.在接受许多正面教育的同时,同年级有早熟而不健康的学生干扰他们,高年级学生也在他们间寻找伙伴,解除烦闷,时常给初一学生发来异性约请,“污染”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初一学生面临许多的重大变化,他们确实感到兴奋、希奇、茫然、胆怯和困惑,他们不知所措,他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好像掉进成长发育的鸿沟,他们需要帮助、他们需要引导、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向他们伸出双手全身心地帮他们摆脱困境。我在担任中学高、初中班主任和中专学生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达二十多年的基础上又专门从事对初一学生细致的观察研究、深刻认识到作为开发灵魂和塑造行为的工程师,必须竭尽全力地帮助初一学生渡过一段他们发育成长的鸿沟。
(三)
鸿沟原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线,后来人们泛指为明显的界限。 我在这里指的是一个小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艰苦的发展过程。首先要解决心理上的过渡和形成, 要解决学习呢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渡, 要解决适应中学学习特点的过渡, 要解决自我意识和青春期心理的过渡等。 解决了过渡问题, 初中二年级就会健康的飞跃发展, 形成高速发展的状态, 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形成学习上的信心,并且产生良好成效。 解决不好这个过渡,必然使学生从初一阶段就败北于初中,形成不良的思想意识,产生厌学的学习态度,破罐破摔的心理意识, 到了初二必然要下滑到初中阶段的最低谷。 这类学生由于在初二时缺少市场,好像收敛一些,其实从根本上没有变化,毕业以后也没有好的结局。学校为社会生产了残次品。  可见,初一学生身处鸿沟底, 需要爬坡越过鸿沟,并且在爬越鸿沟的过程中,认识、开发和发展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 使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良好的基点上健康成长。 反之,就不利于学生成长。大胆地试验了不少方法, 


IP属地:天津1楼2005-12-18 22: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