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就是它的本来意思。然而,这一观点与常理背道而驰,既然无为,以什么而至?我认为,第二章有言,有无相生,无为和有为是一体两面,当有了无为的意识,有为的形象也随之生来。以常理来说,有为可得的机会要比无为而至的机会大,因为参与度和接纳基础都得到了相应的合理性。然而,老子为何更主张无为,随便一个人都懂得多劳多得的道理,老子偏要背道而驰?就为了特殊吗?并不然,我认为老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跳出争斗的范围,不被生活中的非必要事件干扰,要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掌控,这种掌控是有绝对性质的。那么为何选择无为?有为必然有求,有求则必然有缺。有缺则不和。那么选择放手无为这些问题会消失吗?不会,那是自欺欺人了,然而无为之后,这份自身的求取,缺失必然会产生影响,当个人对这些影响不得不接受时,这些问题就不会神秘,而让人无迹可寻。有迹可循,则可以循序渐进的适应,这就会让自己进入接纳这些问题的状态,当这种状态成为常态,也就是无为,则无物可伤,无法可困。则就是到达了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状态。无为,则高下同基,音声同根,前后同源,祸福同尾。无为而无分,则无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