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这里把上官粲给开除了)
————————————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
我发现了,某粉跟某粉真是很相似~~~~
~~~在~~~~断章取义~~~上~~~
田千秋在这儿直接排到御史大夫后面了~~~~
班固行文再不严谨也不至于此~~~
与《昭帝纪》、《霍光传》相对照~~~我个人绝对怀疑这个记录的可靠性~~~~
即使可信~~~~这个记录也只不过再次证明了~~~~霍光的首辅地位~~~~
制约?
用LS筒子的话~~~~得多封几个大司马~~~
不过,我觉得,封大司马也没有用,应该直接封一个骠骑将军~~~~
霍去病的这个将军衔是唯一可以与大将军秩禄相等~~~~地位都不相等,诸将又皆属大将军~~~怎么制约?
刘髆首先因为李广利的原因其实已经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
——————————————
我没有听说哪个皇子因为母族获罪就失去皇位继承权的~~~~
卫氏五侯尽失,也没有影响到刘据的太子之位~~~
刘贺能继位更是说明昌邑哀王没有失去皇位继承权。
“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这也是《汉书外戚传》吧。武帝会觉得一个傻小子“类我”?
————————————————
【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
此段再次说明~~~~某粉是多么类似某粉~~~
不~~~我忽然想起来~~~某某歌的序言不就是玩得断章取义~~~~
摇头~~~看到了吗?武帝说钩戈子“类我”是在【昌邑哀王】卒后~~~~
而《汉书》告诉我们~~~~李夫人的这个儿子最早也死于后元元年~~~~~
望天~~~~其实~~~~《武五子传》已经告诉我们,昭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当朝执金吾连他的岁数都说不清楚~~~~
~~~~默~~~~
我很懒,又怕读文言文,所以我只记得汉书说武帝“爱”的孩子只有两个,一个是霍嬗,还有一个就是刘弗陵
————————————
我觉得你很喜欢读文言文~~~~不读怎么把断章取义玩得这么好?
但是~~~《史记》告诉我们,汉武帝对霍嬗【爱之】,可是霍嬗却是【暴病】、【一日而死】,汉武帝甚至没有耽搁一天就继续东巡了~~~
《汉书》告诉我们,汉武帝对刘弗陵【奇爱之】,可是,在立其为储君前,却杀了他的母亲,也没有对赵氏有任何恩惠~~~~天子母家无列侯之封的~~~昭帝真的独一份~~~~
~~~汉武帝的【爱】~~~望天~~~反正我是我不想要~~~~
不过他在活着的时候还不需要辅臣们的相互制肘,而是齐心稳定昭帝的帝位。
——————————————
我很认真地告诉这位IP筒子,金日磾在昭帝即位次年的九月就死了~~~~
在以后的十二年里,霍光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昭帝的帝位~~~~
燕王请立郡国庙的奏书也是霍光驳回的~~~
金日磾只是车骑将军,他与上官桀都霍光之副~~~~上官桀的记叙已经告诉我们,他们只有在霍光休沐时才能代霍光处理政事~~~~
从隶属关系说,金王子与上官桀都是霍光的下属,他们不是平等的关系~~~~
昭帝没有亲近别的女子,只不过让金赏在佞幸传里留了名罢了
——————————————
《汉书》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汉书》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金氏兄弟一直在朝廷~~~
如果昭帝不亲近女子,霍光会这么多此一举?
昭帝。只不过对于权臣,任何一个没有实权的小皇帝都要防着点吧,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总不如自己当皇帝
——————————————
我觉得~~~这是昭帝有儿子之后才能考虑的问题吧~~~~
至于刘贺,他除了那帮带过来的不成气候的亲信,他在朝中还有什么?就算他想建立自己的势力,他有那个时间吗。霍光把李夫人陪葬茂陵的原因是因为她最受宠还是因为李家已经没人了?
——————————————
别诬赖昌邑国的朝臣~~~
人家是想下手的~~~但是,京师兵权,朝廷政权全在霍光控制下~~~
这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
考古告诉我们,李夫人的墓根本不是皇后的形制,甚至不如景帝的后宫~~~~
《汉书》告诉我,妃嫔陪葬帝陵是定制~~~
李夫人不需要霍光的安排,也肯定是葬在茂陵的~~~~
同理,霍光活着的时候汉宣帝又有什么势力,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给人害死了他都没办法,不然何来“芒刺在背”?
——————————————————
《汉书》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宣帝在霍光死前根本不知道许平君的真实死因~~~~
霍光秉政十三年,宣帝即位才十八,又是霍光拥立,就算不是霍光,他也会【若有芒刺在背】,不要拿张安世~~~当反证~~~~
张安世是张贺的弟弟,刘病已就是张贺养大的,跟张安世的儿子是好友~~~
说刘病已跟张安世不熟……
你信?
但是历史证明,权臣往往没有好下场,我承认以下只是对我做为一个普通人,对武帝的一种猜测,他已经经历太多的人的身死族灭。当他在考虑给自己的儿子选择辅臣的时候,他会不会想起他的父亲给他挑选的,忠诚、谨慎、可靠,最后政权平稳过渡(虽然其中还有他的祖母)?
————————————————
《史记》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景帝根本没有为武帝选辅臣~~~而是给儿子行了冠礼~~~
窦太后的确权势很大,但是,绝对没有辅佐的权力~~~而是窦氏在朝廷中的显赫~~~~
武帝即位时又不是少帝、少主!
人家是成年人了~~~拥有全部权力~~~~只是能不能掌握的问题。
喜欢昭帝就把那段历史搞清楚了~~~~
瞧瞧你这些话~~~
不要跟某些粉学~~~~那不是粉~~~真的是黑~~~~
————————————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
我发现了,某粉跟某粉真是很相似~~~~
~~~在~~~~断章取义~~~上~~~
田千秋在这儿直接排到御史大夫后面了~~~~
班固行文再不严谨也不至于此~~~
与《昭帝纪》、《霍光传》相对照~~~我个人绝对怀疑这个记录的可靠性~~~~
即使可信~~~~这个记录也只不过再次证明了~~~~霍光的首辅地位~~~~
制约?
用LS筒子的话~~~~得多封几个大司马~~~
不过,我觉得,封大司马也没有用,应该直接封一个骠骑将军~~~~
霍去病的这个将军衔是唯一可以与大将军秩禄相等~~~~地位都不相等,诸将又皆属大将军~~~怎么制约?
刘髆首先因为李广利的原因其实已经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
——————————————
我没有听说哪个皇子因为母族获罪就失去皇位继承权的~~~~
卫氏五侯尽失,也没有影响到刘据的太子之位~~~
刘贺能继位更是说明昌邑哀王没有失去皇位继承权。
“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这也是《汉书外戚传》吧。武帝会觉得一个傻小子“类我”?
————————————————
【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
此段再次说明~~~~某粉是多么类似某粉~~~
不~~~我忽然想起来~~~某某歌的序言不就是玩得断章取义~~~~
摇头~~~看到了吗?武帝说钩戈子“类我”是在【昌邑哀王】卒后~~~~
而《汉书》告诉我们~~~~李夫人的这个儿子最早也死于后元元年~~~~~
望天~~~~其实~~~~《武五子传》已经告诉我们,昭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当朝执金吾连他的岁数都说不清楚~~~~
~~~~默~~~~
我很懒,又怕读文言文,所以我只记得汉书说武帝“爱”的孩子只有两个,一个是霍嬗,还有一个就是刘弗陵
————————————
我觉得你很喜欢读文言文~~~~不读怎么把断章取义玩得这么好?
但是~~~《史记》告诉我们,汉武帝对霍嬗【爱之】,可是霍嬗却是【暴病】、【一日而死】,汉武帝甚至没有耽搁一天就继续东巡了~~~
《汉书》告诉我们,汉武帝对刘弗陵【奇爱之】,可是,在立其为储君前,却杀了他的母亲,也没有对赵氏有任何恩惠~~~~天子母家无列侯之封的~~~昭帝真的独一份~~~~
~~~汉武帝的【爱】~~~望天~~~反正我是我不想要~~~~
不过他在活着的时候还不需要辅臣们的相互制肘,而是齐心稳定昭帝的帝位。
——————————————
我很认真地告诉这位IP筒子,金日磾在昭帝即位次年的九月就死了~~~~
在以后的十二年里,霍光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昭帝的帝位~~~~
燕王请立郡国庙的奏书也是霍光驳回的~~~
金日磾只是车骑将军,他与上官桀都霍光之副~~~~上官桀的记叙已经告诉我们,他们只有在霍光休沐时才能代霍光处理政事~~~~
从隶属关系说,金王子与上官桀都是霍光的下属,他们不是平等的关系~~~~
昭帝没有亲近别的女子,只不过让金赏在佞幸传里留了名罢了
——————————————
《汉书》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汉书》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金氏兄弟一直在朝廷~~~
如果昭帝不亲近女子,霍光会这么多此一举?
昭帝。只不过对于权臣,任何一个没有实权的小皇帝都要防着点吧,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总不如自己当皇帝
——————————————
我觉得~~~这是昭帝有儿子之后才能考虑的问题吧~~~~
至于刘贺,他除了那帮带过来的不成气候的亲信,他在朝中还有什么?就算他想建立自己的势力,他有那个时间吗。霍光把李夫人陪葬茂陵的原因是因为她最受宠还是因为李家已经没人了?
——————————————
别诬赖昌邑国的朝臣~~~
人家是想下手的~~~但是,京师兵权,朝廷政权全在霍光控制下~~~
这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
考古告诉我们,李夫人的墓根本不是皇后的形制,甚至不如景帝的后宫~~~~
《汉书》告诉我,妃嫔陪葬帝陵是定制~~~
李夫人不需要霍光的安排,也肯定是葬在茂陵的~~~~
同理,霍光活着的时候汉宣帝又有什么势力,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给人害死了他都没办法,不然何来“芒刺在背”?
——————————————————
《汉书》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宣帝在霍光死前根本不知道许平君的真实死因~~~~
霍光秉政十三年,宣帝即位才十八,又是霍光拥立,就算不是霍光,他也会【若有芒刺在背】,不要拿张安世~~~当反证~~~~
张安世是张贺的弟弟,刘病已就是张贺养大的,跟张安世的儿子是好友~~~
说刘病已跟张安世不熟……
你信?
但是历史证明,权臣往往没有好下场,我承认以下只是对我做为一个普通人,对武帝的一种猜测,他已经经历太多的人的身死族灭。当他在考虑给自己的儿子选择辅臣的时候,他会不会想起他的父亲给他挑选的,忠诚、谨慎、可靠,最后政权平稳过渡(虽然其中还有他的祖母)?
————————————————
《史记》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景帝根本没有为武帝选辅臣~~~而是给儿子行了冠礼~~~
窦太后的确权势很大,但是,绝对没有辅佐的权力~~~而是窦氏在朝廷中的显赫~~~~
武帝即位时又不是少帝、少主!
人家是成年人了~~~拥有全部权力~~~~只是能不能掌握的问题。
喜欢昭帝就把那段历史搞清楚了~~~~
瞧瞧你这些话~~~
不要跟某些粉学~~~~那不是粉~~~真的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