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了尤伦斯中心关于纪录片的讲座,主讲是周兵老师。周老师的作品精致大气美轮美奂,他的发言天马行空自由翱翔,就是跟着他的思路有时有点费劲:(。
在讲座过程中,周老师几次提到了纪录片作为一个非主流产品,一个边缘产品的尴尬:一方面,纪录片背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任,一方面,纪录片观者寥寥,没有市场,生存不易。为了更好的完成纪录片的使命,也为了扩大市场,增加观众,周老师在纪录片领域做了种种尝试,种种革新,比如原景重现,比如使用虚构人物,比如使用职业演员,周老师自己也提到,在这些变革之中遇到了种种质疑的声音。
我自己坐在讲台下面,就不停的在心里质疑着很多人已经问过周兵老师的那个问题,怎么掌握尺度?用一个虚构人物来穿起史实,这是纪录片还是电影?纪录片最初的使命是什么?这种种变革,在扩大纪录片的生存能力的同时,是否违背了纪录片的本真?
在讲座过程中,周老师几次提到了纪录片作为一个非主流产品,一个边缘产品的尴尬:一方面,纪录片背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任,一方面,纪录片观者寥寥,没有市场,生存不易。为了更好的完成纪录片的使命,也为了扩大市场,增加观众,周老师在纪录片领域做了种种尝试,种种革新,比如原景重现,比如使用虚构人物,比如使用职业演员,周老师自己也提到,在这些变革之中遇到了种种质疑的声音。
我自己坐在讲台下面,就不停的在心里质疑着很多人已经问过周兵老师的那个问题,怎么掌握尺度?用一个虚构人物来穿起史实,这是纪录片还是电影?纪录片最初的使命是什么?这种种变革,在扩大纪录片的生存能力的同时,是否违背了纪录片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