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活动,它在人的意识起源和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了言语,人不但能直接感知具体的事物,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而且还能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从而使人的认识可能有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水平。
言语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0~3岁,是言语发展的早期阶段。
0~1岁,为言语的发生期,包括咿呀学语、开始听懂别人说话和自己说词的三个阶段。新生儿会啼哭;2个月会发原因a,u;4个月会笑出声;6个月会发唇音;8个月会发重复音节(ba ba,mama),但无特定意义;9~10个月会模仿发音,懂得成人某些要求并作出反应(如“拍手”“再见”等);12个月懂得某些人及物体名称,约50%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1~3岁婴幼儿言语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1岁到1岁半)主要是理解言语的阶段。婴幼儿对成人所说言语的理解在不断发展,但其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却发展得较慢。1岁婴幼儿能懂得成人说出的某些词,1岁以后能说出某些词。但数量少;1岁半能听懂50个词左右,会讲10个左右有意义的词,但个体差异较大。
第二阶段(约从1岁半到3岁)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儿童的积极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很快,词汇量急剧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言语结构也更加复杂化。1岁半后言语能力迅速发展;2岁出现300~500个词,能讲2~3个词构成的简单句;3岁掌握词汇达1000个左右,能说出姓名、性别,会唱简单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