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析我国常见实际基本是断见:
就像,吃饱不饿。
这里面,有吃饱不饿事情发生,又有吃饱导致不饿的理路。
所以,从形式看,形式的流转即是因果的变迁。
那么,若所谓<第八识与七识,是两个,离>,或者<第八识是中观识,七识虚妄,二者性能不同,离>。
陷入以上法义中的任何一种,都会落入二边法。
因为,第八识与七识已经作二说,那么<离>即会导致<常见、第九识>一类。
然而佛经亦有“法离见闻觉知”,怎么解释?
佛经所谓法离见闻觉知,有个前提。
基于同一东西,说真假两种名。基于名不同,也就是对错、是非表现不同,说体不同。由此,再说“法离见闻觉知”。
或者,如小乘教,没有深入一乘义。
而是基于一切法,由善法摄取。实际是由生灭门所摄取。
那么,因为善法做基础,所以能至涅槃。
所以。
如果,一切法若没有基于善法说,也就是没有基于生灭门义而说,那么“离”不能至涅槃。
如果,所说如来藏、唯识,不是基于一个东西两种名,开立真假识。“离”依然不能至涅槃正义。
能至涅槃的离,那么离之后会至哪里?会至<常见>。
如他们说。
七识是性空缘起,第八识是真唯识量,又二识体性不同。那么,“离”即会至常见、第九识一类。
这个常见与佛经所说常见不同,非佛所说常见。
因为,这个常见离开了善法,善成就法。
而佛经所说宁常勿断之常见,包括常体与常义。而这个常义,即是一般正统宗教所谓形而上学、哲学。
因具备常义说缘起法,所以是善法。佛所以说宁常勿断。
而佛门中以及本土所谓常见,并没有常义这部分,没有常义说缘起。
而缘起又是世界之必须,所以这类常见必然会在利益上,热衷于意识缘起。
只是,这里的意识缘起,转化成了<性空缘聚>。
性空缘聚是什么?别说善之正义,连求取善义的态度尚且不具足。
所以,我说本土常见实际是彻底的断见。
其若得势,必定有意无意毁灭世出世正义。
即使满嘴第八识,落入此中,也绝不会例外。
就像,吃饱不饿。
这里面,有吃饱不饿事情发生,又有吃饱导致不饿的理路。
所以,从形式看,形式的流转即是因果的变迁。
那么,若所谓<第八识与七识,是两个,离>,或者<第八识是中观识,七识虚妄,二者性能不同,离>。
陷入以上法义中的任何一种,都会落入二边法。
因为,第八识与七识已经作二说,那么<离>即会导致<常见、第九识>一类。
然而佛经亦有“法离见闻觉知”,怎么解释?
佛经所谓法离见闻觉知,有个前提。
基于同一东西,说真假两种名。基于名不同,也就是对错、是非表现不同,说体不同。由此,再说“法离见闻觉知”。
或者,如小乘教,没有深入一乘义。
而是基于一切法,由善法摄取。实际是由生灭门所摄取。
那么,因为善法做基础,所以能至涅槃。
所以。
如果,一切法若没有基于善法说,也就是没有基于生灭门义而说,那么“离”不能至涅槃。
如果,所说如来藏、唯识,不是基于一个东西两种名,开立真假识。“离”依然不能至涅槃正义。
能至涅槃的离,那么离之后会至哪里?会至<常见>。
如他们说。
七识是性空缘起,第八识是真唯识量,又二识体性不同。那么,“离”即会至常见、第九识一类。
这个常见与佛经所说常见不同,非佛所说常见。
因为,这个常见离开了善法,善成就法。
而佛经所说宁常勿断之常见,包括常体与常义。而这个常义,即是一般正统宗教所谓形而上学、哲学。
因具备常义说缘起法,所以是善法。佛所以说宁常勿断。
而佛门中以及本土所谓常见,并没有常义这部分,没有常义说缘起。
而缘起又是世界之必须,所以这类常见必然会在利益上,热衷于意识缘起。
只是,这里的意识缘起,转化成了<性空缘聚>。
性空缘聚是什么?别说善之正义,连求取善义的态度尚且不具足。
所以,我说本土常见实际是彻底的断见。
其若得势,必定有意无意毁灭世出世正义。
即使满嘴第八识,落入此中,也绝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