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讨论整个霹雳的武力设定,要首先明确一件事:
霹雳的剧本大纲是一档一档写的,这意味着同一个角色在两档不同的剧集里的定位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播出时间只差了一两周,因此跨档对比角色武力没有任何意义(大部分时候如此,个别不死系定位会比较稳定),一档的主打到下一档定位(因为人事变动、大纲变动或单纯的人气问题)就可能变成可消耗角色,武力讨论应该只限于同一档内的角色之间。
以下对比中涉及的情况只限于大偶时代,小偶时代黑历史太多,大偶时代又以霹雳天启为界线划分,本文把天启之前为“老剧时代”,之后称为“新剧时代”。
由于跨档角色定位会改变,因此本文将霹雳的角色武比较粗放的划分为从低到高七个档位,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每个档位寻找1-2个比较典型的角色来作为模板,七个档位分别是——
杂兵:战场上没有脸的角色,只会喊“杀啦杀啦”的那种,没有分析必要。
妖道:有偶有名字,但几乎不会有剧情,也几乎不能打赢杂兵以外的任何角色,主要定位就是为了表现其他档位的角色实力足够高强,不是只会打无脸杂兵,比如霹雳惊涛里那个出场一集就被打死的失魂书生。
战将:有独立剧情的最低线,在正道那里一般是少侠型角色,在反派那里一般是最常出场(挨打)的那几位,比如圣魔战印的易春寒,刀剑春秋的笃常春之类。
先天:到这个定位的角色就可以作为支线(老剧里甚至是主线)主打角色了。不死系角色中,圣魔战印复活后的叶小钗基本稳定在这个级别。不作为档期主打时出场的狂刀和三先天也基本是这个级别(三轰时期和龙战时期三先天曾经滑落到战将级,但均属于偶然现象)。反派来说,基本是档期反派组织的二把手定位。
顶先天:绝对的档期主打定位,比如动机风云时期的意琦行,万堺尘涛时期的剑非道都是这个定位,九轮异谱时期的狂刀(金狮)也是这个定位。反派方面,顶先天的反派和台柱级别反派的区别只有一条---会不会被本档主打在没有过多场外因素干扰下单杀(或独力压制),可以就是顶先天,比如万魔惊座,比如魔王子;不会就是台柱。
台柱:对比其他档位,台柱的定位标准非常简单。正道就是一页书,注意是一页书本体,寄昙说或者伪问天敌这样的寄体或伪装不能视作台柱,这个是纯粹的场外因素,因为一页书是不能轻易被击败的,但是他披了层皮就可以,风之痕的定位根据不同档之间会在台柱和顶先天之间摇摆,并不能作为标准。一档剧只要一页书出场,那么看他是台柱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能和一页书互角(输赢不论,只要能够互角就算),比如兵甲龙痕的擎海潮,战祸邪神皇儒和非常君。如果一档剧一页书出场,而一个反派塑造的定位极高,但编剧却不安排其单独面对一页书,而是选择围杀或埋伏,那么就应该把这个反派视为顶先天而非台柱,比如刀剑春秋的帝祸。在一页书没有出场的情况下,台柱的标准就是可以稳定压制顶先天(档期主打),比如练峨眉,比如仙魔鏖锋时期的逆神旸。
近神(及以上):可以稳定压制一页书(常态,近神人不算)的角色,一概应该被认为是近神,比如天策真龙、波旬(包括白闫达)、弃天帝、八岐邪神。没有和一页书正面对抗过的疑似近神角色,都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冥王)。
光说上面没意义,以下会拿刚刚完结的剧集兵烽决来对比,看看各角色分别是什么定位,实际表现又如何。
霹雳的剧本大纲是一档一档写的,这意味着同一个角色在两档不同的剧集里的定位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播出时间只差了一两周,因此跨档对比角色武力没有任何意义(大部分时候如此,个别不死系定位会比较稳定),一档的主打到下一档定位(因为人事变动、大纲变动或单纯的人气问题)就可能变成可消耗角色,武力讨论应该只限于同一档内的角色之间。
以下对比中涉及的情况只限于大偶时代,小偶时代黑历史太多,大偶时代又以霹雳天启为界线划分,本文把天启之前为“老剧时代”,之后称为“新剧时代”。
由于跨档角色定位会改变,因此本文将霹雳的角色武比较粗放的划分为从低到高七个档位,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每个档位寻找1-2个比较典型的角色来作为模板,七个档位分别是——
杂兵:战场上没有脸的角色,只会喊“杀啦杀啦”的那种,没有分析必要。
妖道:有偶有名字,但几乎不会有剧情,也几乎不能打赢杂兵以外的任何角色,主要定位就是为了表现其他档位的角色实力足够高强,不是只会打无脸杂兵,比如霹雳惊涛里那个出场一集就被打死的失魂书生。
战将:有独立剧情的最低线,在正道那里一般是少侠型角色,在反派那里一般是最常出场(挨打)的那几位,比如圣魔战印的易春寒,刀剑春秋的笃常春之类。
先天:到这个定位的角色就可以作为支线(老剧里甚至是主线)主打角色了。不死系角色中,圣魔战印复活后的叶小钗基本稳定在这个级别。不作为档期主打时出场的狂刀和三先天也基本是这个级别(三轰时期和龙战时期三先天曾经滑落到战将级,但均属于偶然现象)。反派来说,基本是档期反派组织的二把手定位。
顶先天:绝对的档期主打定位,比如动机风云时期的意琦行,万堺尘涛时期的剑非道都是这个定位,九轮异谱时期的狂刀(金狮)也是这个定位。反派方面,顶先天的反派和台柱级别反派的区别只有一条---会不会被本档主打在没有过多场外因素干扰下单杀(或独力压制),可以就是顶先天,比如万魔惊座,比如魔王子;不会就是台柱。
台柱:对比其他档位,台柱的定位标准非常简单。正道就是一页书,注意是一页书本体,寄昙说或者伪问天敌这样的寄体或伪装不能视作台柱,这个是纯粹的场外因素,因为一页书是不能轻易被击败的,但是他披了层皮就可以,风之痕的定位根据不同档之间会在台柱和顶先天之间摇摆,并不能作为标准。一档剧只要一页书出场,那么看他是台柱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能和一页书互角(输赢不论,只要能够互角就算),比如兵甲龙痕的擎海潮,战祸邪神皇儒和非常君。如果一档剧一页书出场,而一个反派塑造的定位极高,但编剧却不安排其单独面对一页书,而是选择围杀或埋伏,那么就应该把这个反派视为顶先天而非台柱,比如刀剑春秋的帝祸。在一页书没有出场的情况下,台柱的标准就是可以稳定压制顶先天(档期主打),比如练峨眉,比如仙魔鏖锋时期的逆神旸。
近神(及以上):可以稳定压制一页书(常态,近神人不算)的角色,一概应该被认为是近神,比如天策真龙、波旬(包括白闫达)、弃天帝、八岐邪神。没有和一页书正面对抗过的疑似近神角色,都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冥王)。
光说上面没意义,以下会拿刚刚完结的剧集兵烽决来对比,看看各角色分别是什么定位,实际表现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