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吧 关注:28,380贴子:536,283
  • 2回复贴,共1

复兴怎样的传统汉字,如何复兴传统汉字——鄙人的一点浅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发这个帖子,主要是想从实际出发,与各位吧友探讨一下,传统汉字文化在当代如何传承,如何复兴的问题。希望能与各位吧友交流更多有益的见解。
颜勤礼碑镇楼。


1楼2021-03-23 20:57回复
    首先来聊聊汉字文化与文字本身。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同字的各种写法体例数不胜数,就我们今天统称的繁体字而言,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汉字”,以之为中国博大汉字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究竟要复兴怎样的传统汉字呢?是复兴整个传统汉字文化,还是从中选取某一特定字型,以之作为复兴的特定目标呢?我认为前者更为适宜。
    首先,就文字本身而言,文字有两大用途,其一是作沟通与交流的实用用途,其二是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传情达意,可以妙趣横生。由第一个用途延伸出来的,就是“规范字”,中国古代并无官府出面制定的规范字之法,之所以采取某一种写法为主流,大多为约定俗成,在风俗之上,才有文人编纂字书,记其为规范,与其说是制作规范,不如说是讲述风俗。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识字率低下,汉字为文化阶层所特有,对于文人而言,其文化素养足以支撑他们理解汉字的种种体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即以回字的四种写法彰显自己文人的身份。既然沟通无碍,规范字即显得多余。
    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中,识字乃是一项全民必备的技能,即使中国仍有少数文盲存在,但全民识字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和社会共识。面对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运作,汉字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面临着效率的要求,古代文人那种喜静的雅致情调已被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所取代。汉字运用的领域、频率、都比古时大了何止千万倍。在如此高频且广泛的使用环境下,规范字便应运而生。需要一种作为规范的、交流媒介的文字以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如今,我们便是采取了简化字这一种体例作为规范字,以满足文字的实用功能。
    简化字成为了规范字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是,简化字是否适合作为规范字。就规范字的实用属性而言,我认为是的,这一被无数人反复论述过的观点,我认为无需多言,因此,我也不主张重新从故纸堆里翻出另一个标准的、确定的繁体字型作为新的规范字。
    但即使简化字适合作为规范汉字使用,问题依旧存在,存在于何处呢?存在于规范字的过度使用,侵害了汉字的文化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都接受着“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宣传,不少文化学者和方言爱好者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宣传对方言文化的侵害,但很多汉字爱好者并没有意识到,汉字文化的复杂性、广博性与方言文化是一致的,过度推广普通话、压制方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过度推行规范字,压制其他字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殊途同归的。我不主张另立一个繁体的规范字,是因为这一举动同样会损害汉字文化广博丰富的内涵,而且可能更胜一筹——如今采用简体字作为规范字,大多数人会因为简体字文化传承不足而主动学习传统汉字的其他体例,但一旦某种标榜传统乃至正统的汉字成为了规范字,恐怕其虚名就会使很多人感到满意,从而放弃对汉字文化的探寻学习,加速汉字文化的流逝。为什么香港、台湾依旧使用繁体字,却不见得有多少汉字文化的热爱者,甚至培养出了一群笔下写着繁体字,嘴上和行动上却反花的人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楼2021-03-23 20:58
    回复
      在我看来,传统汉字文化复兴的症结在于,终结规范字对于汉字的垄断,允许在更多的、不影响社会运行的领域使用更丰富的汉字字形。就实践而言,我建议从初中教育开始增设汉字文化教育,既然文言文教育的主体也是从初中开始,汉字文化教育亦可以统一进行,通过教授汉字的不同体例,以及在文言文、古诗词教育中可以选择一种通行度较广的传统汉字字型进行印刷,并通过注释介绍可能存在的其他字型。有人可能会担心这会导致教育任务过于复杂,学校与学生难以完成,但就楼主个人经历而言,我个人在初中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借助字典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掌握了大部分常用字的传统写法,自学尚且如此轻松,更何况是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呢?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的教育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纠结于回字四种写法的孔乙己,教的都是无用的知识,但有用又该怎么去定义呢?难道一定要获得经济效益才是有用?不见得吧,古诗词、文言文教育,哪个给学生带来了经济效益?这都属于人文的培养,而汉字文化作为人文素养培训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毕竟无论是吟诗作对,还是玩一些基于字型的文字游戏,本质上都是有文化的人利用文化进行的自我消遣,不能因为孔乙己这个典型案例的存在,就对汉字文化加以排斥,以之为糟粕。我希望在未来,能看到规范字与汉字文化并行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希望与各位吧友探讨。


      4楼2021-03-23 2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