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吧 关注:17贴子:50
  • 0回复贴,共1

A建设公司新城区WY广场综合体项目合同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 A建设公司新城区WY广场综合体项目合同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
4.1 A建设公司新城区WY广场综合体项目合同风险的识别
4.1.1 业主风险
基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买方市场为主的情况,施工合同往往是由业主方起草编辑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业主方在主导起草合同的时候,往往会淡化自己的责任,强调自己的权利,甚至强制性增加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而承包方的权利被过多的淡化或者略带模糊的提及,承包方也因此承担了很多额外的义务。
实际上,因业主方原因可能导致的风险有很多。如业主方的企业经营状况因其自身原因逐渐恶化,直接影响其支付能力;业主方在合同中强加很多罚款条款,为了达到少支付进度款的目的,对承包方进行恶意扣款和处罚;业主方进行了较多的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但不能及时对费用做出相应的认定,或者恶意克扣变更签证费用;业主方不能及时协调甲供材厂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材料,导致处在关键线路的工期延误,但是合同条款避开该部分责任,导致后期扯皮等等。业主方的这些风险有些较为明显的可以在招标阶段提出答疑进行澄清,有些较为隐蔽前期不容易暴露,会在后期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逐渐暴露风险。
本文涉及的A建设公司WY广场综合体项目中,其施工合同也是由业主方主导编制的,其中也不乏一些业主风险。如合同附件中关于奖罚条款的约定中,共有99条罚款内容,而奖励内容仅8条。其中一些条款淡化业主责任强调总承包责任,如周施工计划未完成,直接一次罚款2000至8000元不等;某些条款存在不对等情况,如总承包方开会迟到一次罚款100元,而该部分内容未对业主方进行要求。合同中增加了某些不对等的条约,如“业主方有权将部分工程款以本企业名下其他住宅房产形式支付给承包方”以及承包方需做出承诺:“我司承诺按照以下节点完成协同营销工作,否则贵司有权暂扣我司未完成金额 200%的进度付款”。这些不对等的条款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4.1.2 外部环境风险,分层次和条理
外部环境的风险有很多,而且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往往难以预测。国际工程中,工程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情况往往会对工程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如战争、罢工、禁运等都会直接导致工程的停止,其中将会涉及到复杂的工程延期与索赔问题;经济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汇率调整及物价上涨,会对施工成本产生影响,我国有些合同中会对材料价格上涨进行约定,如施工当月该材料的信息价超过招标时期一定比例则可以对承包方进行相应的补偿,但若合同中无相关约定,则会对承包方的利润产生冲击从而直接反映到工程质量上来;合同签订所依据的法律、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产生变化及调整,税率的调整或者税种的增加,对双方的风险都很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百年难遇的洪水、地震、台风以及工程水质地质条件的不确定等等,施工合同中往往会针对不可抗力因素做出约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情况如果真实发生,会导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
本文涉及的A建设公司WY广场综合体项目,其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质情况变化可能性较小。但是工程建设中,因为国家对于相关地区环境要求的进一步加大,导致土方开挖时渣土车上路困难、倒土地点被限制、施工垃圾清运困难等情况发生,直接结果就是相应成本的递增。由于合同签订过程中未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约定,如何就该部分成本上涨进行认价成为了业主方的难题,同样的,承包方在此情况下难以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2019年国家关于增值税率调整的政策也为项目带来了同样的问题,经业主方决定,与承包方、材料供应方等涉及税率调整的主体重新签订补充协议,中间经历了多次的沟通与协调,花费了较多的人力及物力。
4.1.3 承包商风险
业主方在进行招标的时候,往往会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财务情况、过往项目经验、过往合作方、过往项目获奖情况、人员持证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为的就是能够全面了解承包商的能力,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承包商的风险也有多个方面,如承包商信誉较差,在材料及劳务招标过程存在欺诈行为;承包商的项目管理团队人员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承包商深化设计能力有限,对于需要深化设计的图纸不能及时交付;承包商的施工设备老化,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承包商的技术手段落后,不能很好的完成业主方的某些要求等等。
本文涉及的A建设公司WY广场综合体项目,承包方总体施工经验较丰富,施工能力及与业主方配合能力方面较好,这方面风险较小。但是其管理团队年轻人较多,刚毕业1~3年的大学生较多,这一点不能完全满足业主方在合同中关于管理人员从业经验大于5年的人数要求;且该项目项目经理不能很好的随时到场,请假报备的要求,存在监管其他项目的情况,出差较多,直接导致承包方对于业主方的响应较差,不够积极主动。经过业主方的要求,该情况目前已经得到改善,风险降低。
4.2 施工合同风险的成因分析
4.2.1 风险意识淡薄
建筑法中明确规定,业主方与承包方应当签署明确的书面文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双方的权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实际情况中,业主方与承包方的风险意识往往都比较薄弱,合同条款多流于表面。
合同签订过程中,往往没有仔细的研究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是根据个人理解想当然的约定,导致某些条款不成熟或者错误。有些合同在草拟时直接套用公司模板或者公司其他项目合同,不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考虑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甚至有的合同直到签订完成后才发现里面出现了其他项目的信息,参考其他项目时连更改及检查的工作都没有做到位,流于形式的情况十分严重。有些合同在草拟时因为条款众多,合同较厚,草拟合同的人员一味了追求速度,导致合同前后矛盾,双方就其各执一词,产生扯皮现象。
本文涉及的项目中,施工合同就完全按照业主方模板签订,业主方人员在合同草拟过程中风险意识较差,没能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环境情况考虑相应风险,导致政府环保要求提高的情况下,相应的风险问题难以解决。对于承包方,一味的按照业主方合同执行,其中的罚款条款也让其在项目的实际运行中有苦说不出。
4.2.2 施工合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施工合同涉及到法律法规非常多,如果对这些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而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会带来一些相应的法律风险。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意识,对于招标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及规范性掌握不准确,会为合同制定带来很多隐患,甚至带来法律纠纷。有些企业对于较小的工程甚至直接采取口头约定的方式,然后这与国家规定的施工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要求相违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涉及的项目中,合同签订过程的法律审核过程,只是法律顾问在流程上进行进行简单的审查即可,后面的环节没有其他人员进行复核,也不需要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及报告。而且往往由于着急完成合同审批流程,尽快签订合同,压缩法律审批环节的时间,在施工合同由业主方主导起草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会为承包方带来较大的法律风险。
4.2.3 缺乏对施工合同风险的评估
施工合同风险管理主要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四个环节。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中最基础的环节,已经开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后很多人以为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并没有对识别来的风险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估,导致风险的判断判断过于主观性,参考意义较差。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够帮助管理者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量化的,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量,据此确定风险的大小用以判断合同的整体风险水平,从而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就本文涉及的项目,无论是业主方还是承包方都未对合同的风险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如果业主方能够对合同的完备性进行整体评估,就能发现合同在签订过程中过于模板化,为考虑项目当地实际情况;作为承包方,如果能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完整的权益及责任评估,就能发现合同中罚款、以房抵款、协同营销等诸多不平等条款,及时进行沟通,避免后期扯皮。


IP属地:安徽1楼2021-03-26 08: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