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村环境是连年下降的,然而我们这些城市人毕竟不大了解——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我虽也是城市人,但毕竟是年年都回老家农村的,便也对这环境问题有深刻体会。
2003年初回老家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种淳朴的农村味被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了我面前。松软的土地,广阔的农田与那涓涓小溪都令我为之着迷。这一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被囚禁多年的雄师被放归大自然一般,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最令我为之折服的便是村中的那条溪了。这一流水被称作溪有些显得小了些,被称作河又未免太大了。这水质极其清净,可以直接喝。河水不深,明澈见底,像水晶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中是有一些鱼的,但还是以虾和小蟹居多,这一类小动物大都在和内壁上游着,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一条小溪在石桥的映衬下,散发着一种中国农村独有的文化底蕴。
7年之后,当我重新踏上这块土地,眼前的场景令我惊讶万分:印象中的宁静与广阔已被喧嚣和杂乱代替,村子已经小多了,农田也大都被商家割走——建起了楼房,修起了公路。只有可怜的一两亩地孤零零地躺在村边——这是我大伯家的。忽然,我心头猛地一震,飞速的跑向了那条小溪。然而我眼前的这个泥沟怎么看都不像记忆了的那条溪了:河到中的水已干了大半,所剩不多的水也已混杂着杂草淤泥和人们丢弃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甚至排泄物。“水”面上又落了厚厚一层土与落叶,河中间甚至还长出了草坪与树。据村里人说这里还是能钓到鱼的,我心里正微微高兴,却又听到了后半句——“只是鱼已不能吃了”。
这7年的变化确实令人痛心疾首。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起来了,居民小区多起来了,然而淳朴的农村文化却日益衰退下去。公路截断了河流,楼房占用了农田。农村被划入了城市,却又只是不断地被城市剥削着,成为了既不是农村又不是城市的“城中村”。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真正的“农村”了。
2003年初回老家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种淳朴的农村味被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了我面前。松软的土地,广阔的农田与那涓涓小溪都令我为之着迷。这一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被囚禁多年的雄师被放归大自然一般,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最令我为之折服的便是村中的那条溪了。这一流水被称作溪有些显得小了些,被称作河又未免太大了。这水质极其清净,可以直接喝。河水不深,明澈见底,像水晶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中是有一些鱼的,但还是以虾和小蟹居多,这一类小动物大都在和内壁上游着,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一条小溪在石桥的映衬下,散发着一种中国农村独有的文化底蕴。
7年之后,当我重新踏上这块土地,眼前的场景令我惊讶万分:印象中的宁静与广阔已被喧嚣和杂乱代替,村子已经小多了,农田也大都被商家割走——建起了楼房,修起了公路。只有可怜的一两亩地孤零零地躺在村边——这是我大伯家的。忽然,我心头猛地一震,飞速的跑向了那条小溪。然而我眼前的这个泥沟怎么看都不像记忆了的那条溪了:河到中的水已干了大半,所剩不多的水也已混杂着杂草淤泥和人们丢弃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甚至排泄物。“水”面上又落了厚厚一层土与落叶,河中间甚至还长出了草坪与树。据村里人说这里还是能钓到鱼的,我心里正微微高兴,却又听到了后半句——“只是鱼已不能吃了”。
这7年的变化确实令人痛心疾首。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起来了,居民小区多起来了,然而淳朴的农村文化却日益衰退下去。公路截断了河流,楼房占用了农田。农村被划入了城市,却又只是不断地被城市剥削着,成为了既不是农村又不是城市的“城中村”。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真正的“农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