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T姐在夜愿时所创造的辉煌,估计就不用俺这个菜鸟粉来多说了。在这里说一说听了《ghost love score》之后的感受。
夜愿大部分歌都比较短,像ghost love score这样超长版实属罕见。其实我爱上夜愿是因为NEMO,第一次听到歌剧腔的摇滚,那女声居然能凌驾于那样强烈的鼓点与贝斯之上,真是惊为神作。后来喜欢上sleeping sun,觉得那声音的纵深感与空间感简直就是神话。
后来,每天写稿时,电脑里放的全是夜愿的歌。那时,并没有觉得ghost love score有多出众。
直到有一天,看2005年现场演唱会的视频(T姐最后一次主唱那场),听到ghost love score时,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俺英语不好,虽然T姐唱歌时吐词非常清楚,但俺还是没听懂啥意思,只觉得那歌好美,美得让人一时无法形容。
后来,仔细想想,这首为什么如此动人?因为它有许多变奏,一会儿是娓娓的诉说,一会儿是浅浅的吟唱,一会儿是高亢的旋律……这么多种元素糅合在一首歌里,当然不能不佩服托马斯编曲实在很神。但是,如果不是T姐,谁能将这首歌演绎得如此完美?
尤其是现场版,这么长的歌,T姐唱得居然一点儿不输录音版,甚至我个人认为比录音版更好。听最后那一段时,T姐那华丽的颤音响彻全场,那功底何等了得。
可以说,因为这首歌比较长,充分发挥了T姐的演唱技巧。当然,还得提一下托马斯的编曲确实牛。这首歌简直可以用“千回百转”来形容。先是很快乐很美好的回忆,仿佛还置身于那甜蜜的爱中。接着就是一段合唱“My fall will be for you/My love will be in you/If you be the one to cut me/I`ll bleed forever”,一下子高亢疾速。T姐那华丽的高音响彻在这合唱之上,像是诉说着禁忌之爱。然后,在唱到第二个“Into the blue memory”时,那样宽的音域与纵深感再次呈现,一点儿不输sleeping sun中的表现。按说,到这儿乐曲应该进入高潮了吧?可是,又一段深沉叹息般的过门,T姐再次由低到高、由慢及快进行了一段诉说。这一段不华丽,不高亢,但是非常婉转动人。
按说,这段之后,接着应该进行乐曲的高潮了,但是没有,一段华丽的贝斯之后,又是一段低沉的如同叹息般的配乐(好像是托马斯的键盘)。这一段持续时间比较长,虽然T姐并没有唱,却是充分地酝酿了情感。于是,高潮终于如排山倒海般到达。但这高潮却不是T姐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唱和奏两部分组成。既不让人觉得单调,又不很噪。那样时而哀婉时而高亢,激烈中又有抒情,透露出刻骨的爱恋。这样一来,将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当歌曲最后,T姐的声音与合唱混合在一起,那华丽的颤音再一次出现。这时候,我们会听到,那样激昂的配乐、那样宏亮的合唱(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了),都只是T姐声音的背景。她的每一个发音还是如此清晰,真是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
当最后歌声消逝,乐曲终了,忽然发现,自己腮边有泪……
小弟初来乍到,理解肤浅,望各位莫见笑。
夜愿大部分歌都比较短,像ghost love score这样超长版实属罕见。其实我爱上夜愿是因为NEMO,第一次听到歌剧腔的摇滚,那女声居然能凌驾于那样强烈的鼓点与贝斯之上,真是惊为神作。后来喜欢上sleeping sun,觉得那声音的纵深感与空间感简直就是神话。
后来,每天写稿时,电脑里放的全是夜愿的歌。那时,并没有觉得ghost love score有多出众。
直到有一天,看2005年现场演唱会的视频(T姐最后一次主唱那场),听到ghost love score时,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俺英语不好,虽然T姐唱歌时吐词非常清楚,但俺还是没听懂啥意思,只觉得那歌好美,美得让人一时无法形容。
后来,仔细想想,这首为什么如此动人?因为它有许多变奏,一会儿是娓娓的诉说,一会儿是浅浅的吟唱,一会儿是高亢的旋律……这么多种元素糅合在一首歌里,当然不能不佩服托马斯编曲实在很神。但是,如果不是T姐,谁能将这首歌演绎得如此完美?
尤其是现场版,这么长的歌,T姐唱得居然一点儿不输录音版,甚至我个人认为比录音版更好。听最后那一段时,T姐那华丽的颤音响彻全场,那功底何等了得。
可以说,因为这首歌比较长,充分发挥了T姐的演唱技巧。当然,还得提一下托马斯的编曲确实牛。这首歌简直可以用“千回百转”来形容。先是很快乐很美好的回忆,仿佛还置身于那甜蜜的爱中。接着就是一段合唱“My fall will be for you/My love will be in you/If you be the one to cut me/I`ll bleed forever”,一下子高亢疾速。T姐那华丽的高音响彻在这合唱之上,像是诉说着禁忌之爱。然后,在唱到第二个“Into the blue memory”时,那样宽的音域与纵深感再次呈现,一点儿不输sleeping sun中的表现。按说,到这儿乐曲应该进入高潮了吧?可是,又一段深沉叹息般的过门,T姐再次由低到高、由慢及快进行了一段诉说。这一段不华丽,不高亢,但是非常婉转动人。
按说,这段之后,接着应该进行乐曲的高潮了,但是没有,一段华丽的贝斯之后,又是一段低沉的如同叹息般的配乐(好像是托马斯的键盘)。这一段持续时间比较长,虽然T姐并没有唱,却是充分地酝酿了情感。于是,高潮终于如排山倒海般到达。但这高潮却不是T姐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唱和奏两部分组成。既不让人觉得单调,又不很噪。那样时而哀婉时而高亢,激烈中又有抒情,透露出刻骨的爱恋。这样一来,将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当歌曲最后,T姐的声音与合唱混合在一起,那华丽的颤音再一次出现。这时候,我们会听到,那样激昂的配乐、那样宏亮的合唱(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了),都只是T姐声音的背景。她的每一个发音还是如此清晰,真是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
当最后歌声消逝,乐曲终了,忽然发现,自己腮边有泪……
小弟初来乍到,理解肤浅,望各位莫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