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就是想打。如果是你使用语音输入法的话。几乎都不经历拼音或者汉字的字形,直接说意思,句子长一点,句子意思简单一点,语音输入法都能给你组出合适的。
然后第2点就是。我们在学校手写作文。这会涉及到汉字字形。与之类似的就是使用5笔输入法。这也是想打和原先手写作文写汉字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有的网友在想打和5笔之间还没有熟悉。你想那些网文作者是用5笔输入法的在想打和5笔的使用是密切的。不会是一些5笔初学者就只是看打字,只是看着速度快,从来没有利用5笔在聊天或者记录日记或者写点小文章什么的。那无论他看打多么快,在想打这方面还是初学者,并不是你手写时圆珠笔的问题或者是5笔输入法的问题。
像上学时听写汉字类似。这个方面方面你又没用5笔练习适应过。就不能怪手里的圆珠笔或者手上的5笔输入法。在拼音输入法的智能化不错之前,在高级速录师们出现之前。5笔输入法就是全能型的 ,听打还是想打什么都行。以前那个电话里面呼叫什么的BB机什么的等等就是听打,招收5笔打字员把听到的话打成字发出去,联合国招收的5笔输入法的打字员,他们就是要听打吧。
而5笔取代的就是速记。草书也算一种速记,这是字形方面的。还有一种,比如说亚伟速记,就是快速的写双拼符号,可以归类为音码,存在的难题也是回头整理的时候只看这些双拼输入法符号,有时对应汉字的时候会出错,和拼音输入法打字出错类似。那草书之类的字形类的速记,缺点就是笔画还是多,手写很复杂,不如归类成50来个拼音符号简单。因此各有利弊。
那现在各类听打,要求低一点的基本就用智能拼音了。要求高一点的有投入时间与成本更多的高级速录师。因此5笔输入法属于中间层。那个嗯,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对应的优点也是这一点。比高级速录师要便宜的多学习成本上面。不是所有方面都请得起高级速录师的每小时200块的情况。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高级速录师也有点儿相对过剩了,就算是打稿之类的,或者简单听打之类的网,上也有相应的高级速录师QQ群,接点这类小活而且是狼多肉少。讯飞等输入法里面除了少量收费的机器转写音频文件成文字。剩下的那种精确转化成文字的。收费高一点儿的。听说就是他们组织高级速录师们来处理的。还被很多高级速录师那个抱怨,说他们在剥削劳动。主要就是价钱很低,又通过网络便利的条件分小段给不同的高级速录师们,只能赚点零花钱。
这些就说远了。
总之5笔输入法,本来就相当于草书类型的文字速记。拼音打字就相当于亚伟速记拼音音节。两种方向,熟悉久的经验足的都能很好完成对应任务。绝对不是现在各类都处在初学者阶段,功夫还没怎么熟练的大量普通网友,所指出来的这样那样。本来都是完备的考虑。
不过这也怪不了,大量的普通网友。你知道现在打字有可能每天平均下来不超过80字了吗?之前的是2016年还是哪一年,搜狗和国家部门统计的,而且是中青年。可能18~35岁之间,每天打字才平均80字。现在都没报道了。逐渐被语音通话和语音输入法所取代。网络这么发达,网费这么低廉,网络这么智能。没学拼音的小孩子发音的标准性,比老一辈人好多了。他学什么拼音,他们早就开始用语音输入法了。而且他们在适应高速学习阶段,语音输入法哪些常用的短语或者短句会出错,哪些不容易出错,作为每天陪伴他们的工具,慢慢就特别适应下来。
就类似于智能拼音输入法准确率上来一些,人们也能渐渐的适应,避开那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句子。
就类似于之前拼音输入法不智能的时候,人们就能适应5笔输入法的学习和熟练应用于看打,想打,听打等各个领域。
就类似于5笔输入法发明之前,人们快速记点东西,记者之类的水平有一点的就得练习草书或者亚伟速记这类拼音变化类。
现在大家看到的没必要担心。手机上的5笔输入法统计才2%多一点。那个电脑上用5笔输入法的,估计最多也就5%左右。再加上5笔用户里面100个里面,也不一定有一个会像QQ跟打群里面的网友那样会多练习练习打字。
这种万一的情况大家又看成了是一种社会流行。根本就没流行好吗?
就类似于语音输入法最强的讯飞一直不添加5笔。只是说太忙了。他们在语音方面正确率很高了。可是在拼音打字方面正确率还不行。而且就算是手机上的九宫格拼音,他们还要努力加强这方面。
就只是拼音打字的一个小小分支,九宫格手机拼音打字。这50%的网友。也比你百里挑一的5笔用户要重要。更不用说你是万里挑一的,还进行强化版的5笔打字练习的。
大家太看重自己了。大家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思考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个别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