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生命不可避免的历程,从小到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到几辆公共汽车长的巨型动物,无一例外。对个体而言,生命的归宿是死亡,而对于一个物种,一个群体来说,就是灭绝。
个体是渺小的,即使是高度文明的人,也无法独立存活,而当各种生物以群体的形式存在时,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然而当大灾难降临时,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物种因为无法适应而彻底消亡了。一般说来,一个物种只能延续几百万年,然后就被其他物种取代了。
科学家推测,现存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超过1200万种。但是曾经生活过而且再也不会复活的物种数量是这个数字的近千倍。
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绝灭了呢?这是因为地球和生命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在变迁在变化,甚至不同时期的大气成分也不相同。生物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里必须随之变化才能够生存,没有那哪一种动物种类能够永远生存下去。总有新的生命形式会取而代之。
有时地球的变化非常巨大,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里,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类群因此而灭绝。几千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是以
地球历史的尺度来衡量,它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这些绝灭“事件”就成了科学家用来划分生命历史的标志。
化石是古代生命的遗体或遗迹,它能告诉我们古代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什么时候、在哪儿生活;从化石的分布和保存它们的岩石里,我们有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化石可以揭示一个动物或整个一类动物是如何被杀死的、古时候的环境、大的绝灭事件是何时发生的,有时甚至可以推测出是怎样发生的。
只有少数死亡生物能够有幸成为化石。一块骨头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或遗迹——例如脚印——要想被保存下来,就必须被沉积物迅速覆盖。暴露在空气中它们只能化为尘土。通常是水体底部的淤泥或沙,有时也有风吹起的沙,覆盖了动物的骨架,骨头的空隙填充了矿物质。在化石内部和上面的矿物质变硬成为岩石。几百万年以后,地壳变迁,气候变化,风雨将长期埋藏于地下的化石暴露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