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课堂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总的感觉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与自学能力紧密相关。但自学信心的萌芽多样。有的由自学兴趣引起的,随着自学能力的成长而增加;有的开始并无自学信心,在自学过程中逐渐入门产生;也有的自学信心与自学能力的成长同步。这就要求教者开始就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长久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启发自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在“激发”二字上下工夫。
例如:在学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16×2 、 16×10 、 16×20、16×200、16×1000这样一组题。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因数及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互相研究讨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脑想,多动手算,多动口说,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自学。
二、自读课重在自读,重在自读能力的提高
自读课主要起到让学生能利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初步形成的阅读能力,进行独立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讲,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也是一种自读考查课,能力测试课。通过自读测试,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培养提高。自读课重在“自”上,教师应按“自读提示”让他们去读每篇文章,完全放给学生自己领悟。每篇自读课文可设主讲学生一名,学生发问,学生解答,凡有不同于教参的独到见解,则允许学生有创新的意见,最后教师作简单总结。这样就避免了以往的一篇课文反复讲,反复练习的套路,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指导读书,引导自学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学生读书、观察、思考问题的主要依据。所以,要指导学生会读书,引导他们自学。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从书本上获得数学知识。
现行数学教材编排了复习题、例题和做一做,还有少量的思考题。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刚一开始老师要具体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抓住书中的重点问题。
例如:六年制第七册“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例5“287×304”有两个重点:一是怎样按照学过的法则计算?二是能否用简便算法?要带领学生一个一个问题去列式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并且领悟分析问题的路子,抓住解答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读书,还可以按教材编排的顺序,一段一段去阅读,一层一层去观察分析,一个一个去讨论理解的方法。例如:学习“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共三组图,可提出两个问题:(1)第3题求什么?(2)两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带着问题去读书,说出图意,这是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活力让其始终处主动,积极状态,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充满课堂,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主读书”的佳境。学好它,最主要的是靠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充分地阅读,用心地领悟,反复地揣摩,不断地积累运用,他们才真正体味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课堂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总的感觉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与自学能力紧密相关。但自学信心的萌芽多样。有的由自学兴趣引起的,随着自学能力的成长而增加;有的开始并无自学信心,在自学过程中逐渐入门产生;也有的自学信心与自学能力的成长同步。这就要求教者开始就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长久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启发自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在“激发”二字上下工夫。
例如:在学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16×2 、 16×10 、 16×20、16×200、16×1000这样一组题。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因数及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互相研究讨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脑想,多动手算,多动口说,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自学。
二、自读课重在自读,重在自读能力的提高
自读课主要起到让学生能利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初步形成的阅读能力,进行独立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讲,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也是一种自读考查课,能力测试课。通过自读测试,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培养提高。自读课重在“自”上,教师应按“自读提示”让他们去读每篇文章,完全放给学生自己领悟。每篇自读课文可设主讲学生一名,学生发问,学生解答,凡有不同于教参的独到见解,则允许学生有创新的意见,最后教师作简单总结。这样就避免了以往的一篇课文反复讲,反复练习的套路,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指导读书,引导自学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学生读书、观察、思考问题的主要依据。所以,要指导学生会读书,引导他们自学。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从书本上获得数学知识。
现行数学教材编排了复习题、例题和做一做,还有少量的思考题。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刚一开始老师要具体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抓住书中的重点问题。
例如:六年制第七册“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例5“287×304”有两个重点:一是怎样按照学过的法则计算?二是能否用简便算法?要带领学生一个一个问题去列式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并且领悟分析问题的路子,抓住解答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读书,还可以按教材编排的顺序,一段一段去阅读,一层一层去观察分析,一个一个去讨论理解的方法。例如:学习“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共三组图,可提出两个问题:(1)第3题求什么?(2)两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带着问题去读书,说出图意,这是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活力让其始终处主动,积极状态,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充满课堂,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主读书”的佳境。学好它,最主要的是靠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充分地阅读,用心地领悟,反复地揣摩,不断地积累运用,他们才真正体味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